不同因素对辣木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来源 :热带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辣木扦插的影响,以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探索不同扦插基质、不同生根剂及其浓度与浸泡时间、不同扦插时间4种因子对辣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因子对辣木扦插生根率、根数及根长均有显著影响。选用半木质化的辣木枝条,体积比河沙∶腐质土∶刨木花为1∶2∶1的扦插复合基质,生根剂ABT2浓度200 mg/L,浸泡时间10 min,扦插90 d后平均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长度分别为89.77%、12.7条和10.83 cm。
  关键词 辣木 ;扦插 ;生根率 ;根数 ;根长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6.002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Rooting of Cuttings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GAO Yan1,2) LUO Kai1) JIAN Yan1)
  BAI Yanbing1) LI Zesheng1) LI Guilin1) YAO Zhijun1)
  (1 Yunnan Deho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Ruili Yunnan 678600;
  2 Ruili Jinrun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uili Yunnan 678600)
  Abstract Semi-lignified shoots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were used as cuttings and cultured in rooting medium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four factors, mediums, rooting agents and concentrations, dipping time and cutting time, on their roo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four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ooting rate, root number and root length of cuttings of M. oleifera. The semi-lignified shoots were cut and treated with the rooting agent ABT2 at 200 mg/L , dipped for 10 min and cultured in a cutting combined medium (river sand∶rotten soil∶shavings=1∶2∶1). The cuttings produced an average of rooting rate, rooting number and rooting length of 89.77%, 12.7 and 10.83, respectively, after cultured in the rooting medium for 90 days.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 cutting ; the rate of rooting ; rooting number ; rongting length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又稱奇樹、鼓槌树,原产印度和非洲,为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多年生多功能热带植物,是单属科,世界共有14种[1-4]。辣木全株均可利用,营养物质种类多而全。辣木树原产于印度北部和非洲[5-6]。我国辣木主要分布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澳门与台湾地区。由于辣木喜温,耐干旱,生长快,非常适宜云南省热区广泛种植[7-9]。我国引种栽培的品种只有3种:印度传统辣木(M. oleifera)、印度改良种(M. oleifera)和非洲辣木(M. stenopetala)。印度传统辣木属于块根型、非洲辣木属于粗壮型[10-12]。据报道,辣木营养超级丰富,从维生素 A、C、B 族、蛋白质到钙、铁、钾等矿质元素一应俱全[13-14],具有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止痛、促进创伤愈合等药用价值[15-17]。目前,生产上种植的辣木有90%以上是采用种子育苗,存在性状不稳定、抗病性差、产量低,而嫩梢无菌扦插繁殖存在茎段难生根、增殖苗少而细弱、根系少易脱落、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18-19]。辣木的扦插繁殖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笔者以辣木半木质化枝条为繁殖材料,探索不同扦插基质、不同生根剂及浓度与浸泡时间、不同扦插时间对辣木扦插繁殖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长度的影响,为辣木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扦插试验于2015年3~12月在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室大棚进行。供试品种为印度传统种的改良种PKM1。穗条取自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辣木复合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两年生辣木,在辣木离地80~100 cm锯杆,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操损伤半木栓化枝条。扦插基质材料为河沙、腐质土(经济林下表土)、刨木花(腐熟杀菌),按不同配比的处理。植物生根剂有生根促进剂(ABT2)、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为分析纯,按不同浓度100、200、400 mg/L的处理,生根剂均购于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选取直径粗度为2~3 cm辣木穗条,在扦插当天早上采条,切成16~20 cm长的插穗,上切口留2个饱满芽,上部切平,用封口膜缠紧,离最上面的芽2 cm左右,下切口采用斜切,用配好的生根剂浸泡插穗基部10 min,然后扦插到加满基质的PS吸塑托槽中,扦插深度为6~8 cm,扦插密度5 cm×7 cm,采用全光时控雾插技术进行水分管理,前15 d保持插穗湿度70%~80%,后15 d早晚进行1次喷雾式浇水,以后随时观察基质湿度,根据湿度情况适时浇水,同时进行插穗生长情况检查,发现枯萎、腐烂插穗及时清除,扦插后每10 d用1 000倍多菌灵进行喷雾消毒,防控病虫害的发生。90d后统计生根情况。试验中每处理20个插穗,重复3次。
  1.2.2 不同扦插基质试验
  2015年3月选取插穗经200 mg/L(ABT2)处理10 min后,插入(河沙、腐质土、刨木花配比为体积比)9种不同基质(A、B、C、D、E、F、G、H、L,詳见表1。)的PS吸塑托槽中,90 d后统计生根率。不同配方基质理化性质测定:容重、总孔隙度参照高丽红[20]、陈红金[21]等的用200 cm3标准环刀方法测定;PH值参照程斐等[22]的方法用梅特勒便携式FG2-FK型酸度计测定。
  1.2.3 植物生根剂试验
  2015年3月选取插穗ABT2、NAA和IBA经不同植物生根剂及不同浓度(100、200、400) mg/L 9个处理(a、b、c、d、e、f、g、h、l,详见表2。),与对照CK,浸泡10 min,插入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的复合基质中,90 d后统计生根率、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
  1.2.3 ABT2生根剂不同浸泡时间试验
  2015年3月选取插穗用200 mg/L(ABT2)分别浸泡5、10和15 min,用不经任何处理的插穗清水为对照(CK),插入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体积比)的复合基质PS吸塑托槽中,90 d后统计生根率、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
  1.2.4 不同扦插时间试验
  分别在2015年3、6、9和12月选取插穗用200 mg/L (ABT2)分别浸泡10 min后,插入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体积比)的复合基质中,90 d后统计生根率、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扦插30 d后,分别从每个处理拔出5株插穗,观察记录根部变化,并于扦插90 d后,统计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每个处理统计20个插穗,所有数据均用Excel 2003录入并制表,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均值及差异显著性分析,用LSD两两进行多重比较,显著度P<0.05,结果采用(均值±标准误)。生根率、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为随机挑选的20个生根插穗3次重复的平均值。
  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容重g/cm3=干土重(g)/比重(cm3)
  生根率/%=生根的插条数/供试验插条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扦插基质对辣木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从表1可知,3种单一基质的pH值、总孔隙度、容重呈现较大差异,B处理酸度最低pH 4.88,C处理酸度最高pH 6.71、总孔隙度最大94%、容重最小0.12 g/cm3,A处理总孔隙度最小61%、容重最大0.78 g/cm3;C处理生根率最低为30.63%,与A、B处理生根率差异显著;A和B处理生根率分别为41.70%、42.60%,差异不显著。河沙:腐质土不同配比的3种混合基质D、E、F的酸度差别不大,在pH 5.08~5.23;D处理总孔隙度较低66%、容重较大0.67 g/cm3,F处理总孔隙度较高76%、容重较小0.49 g/cm3;E处理生根率较高为71.30%,与D、F处理生根率差异显著;D和F处理生根率分别为65.97%、66.87%,差异不显著。河沙:腐质土:刨木花不同配比的3种混合基质G、H、L总孔隙度、容重差别不大,分别在80%~85%、0.31~0.39 g/cm3,G处理酸度较高pH 6.13,L处理酸度较低pH 5.34,G处理生根率偏低为82.17%,与H、L处理生根率差异显著;H和L处理生根率分别为86.23%、85.53%,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的9种基质处理的生根率与不同基质配比的pH值、总孔隙度、容重有关,复合基质对辣木扦插的效果优于单一基质,生根率最高、最适宜辣木半木质化枝扦插的是H复合基质,即体积比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
  2.2 不同植物生根剂及浓度对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全部参试不同植物生根剂及浓度处理的平均生根率、生根数、生根长均高于对照(CK)。平均生根率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b>c>a>e>f>h>l>d>g>CK;生根数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c>b>f>e>l>a>h>d>g>ck;生根長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l>h>c>g>b>f>e>a>d>ck。其中,不同浓度生根剂ABT2的3个处理(a、b、c)中,b处理的平均生根率最高,为86.23%;c处理平均生根数最多,为13.53条;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a与b和c差异显著,而b与c差异不显著,平均生根长a、b、c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同浓度生根剂NAA的3个处理(d、e、f)中,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d与e和f差异显著,而e与f差异不显著,平均生根长d与e差异不显著,d和e与f差异显著;其中,不同浓度生根剂IBA的3个处理(g、h、l)中,l处理平均生根最长15.43 cm,g与h和l处理的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长差异显著,而h与l差异不显著,生根数g、h、l差异显著。当浓度相同时,3种生根剂对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对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的促进作用顺序为:ABT2>NAA>IBA,对平均生根长度的促进作用顺序为:IBA>ABT2>NAA。因此,最适宜辣木扦插生根的生根剂是ABT2,浓度为200 mg/L时,平均生根率最高达86.23%。   2.3 ABT2不同浸泡时间对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ABT2不同浸泡时间(5、10、15 min)处理的平均生根率、生根数、生根长均高于对照(清水),浸泡10 min时,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最高分别为86.23%、13.47条,浸泡10、15 min,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量差异不显著,均高于浸泡5 min;浸泡5、10、15 min平均生根长度差异显著。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平均生根长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200 mg/L ABT2 浸泡10 min最适宜辣木的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平均生根率高达86.23%。
  2.4 不同扦插时间对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
  由表4可知,3、6、9、12月扦插的辣木半木质化穗条生根率差异显著,平均生根率最高是12月,为89.77%;其次是3月,为86.23%;最低为6月,为62.5%。平均生根数量差异不显著,平均生根数量最多3月,为12.7条;其次是9月,为11.67条;最低为6月,为8.4条。平均生根长度最长的是3月,为10.83 cm;其次是12月,为9.33 cm;最短为6月,为6.73 cm;9月和12月平均生根长度差异不显著,3月和6月差异显著。说明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不利于辣木的生根,12月气温低插穗的地下部份先生根,地上部份后抽芽,有利于提高辣木扦插育苗的成活率;6月高温高湿季节,插穗地上部份先抽芽假活,地下部份难易生根,温湿度过大插穗还未生根时便因病菌的浸染而腐烂死亡,扦插的生根效果差。因此,最适宜辣木扦插育苗时间是12月。
  3 讨论
  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扦插于不同体积配比的9种基质中,插穗都能获得一定的生根率。混合基质生根率极显著高于单一基质,其中,H处理即体积比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生根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这与王洪峰[23]、王小敏[24]等报道混合基质优于单一基质结果一致,由于混合基质可以集合多种基质的优点,克服单一基质的不足。河沙保水性差、材质重,养分少、易假活,影响插穗生根;腐质土养分足,保水能力强,有机质和营养成份高,但通透性差,容易引起根系霉烂;刨木花通气好、材质轻,有利于植物生根,但pH较高,不能很好的固定根系。高丽红等[25]报道,植物在容重0.1~0.8 g/cm3,总孔隙度70%~90%,pH值4.8~8.5值下比较适宜植物生长,H处理基质pH值、容重、总孔隙度分别为5.55、83%、0.34 g/cm3,均在植物生长基质适宜的理化指标范围内。因此,采用体积比河沙∶腐质土∶刨木花=1∶2∶1的混合基质即可达到保水、透气的良好效果,又能保持插穗的湿度,提高生根率。但本次试验所测的基质各项指标与生根率的关系还不能清晰显现出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9种生根剂处理对辣木插条的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生根长度都高于清水对照(CK),3种生根剂对辣木插条生根的效果不同,平均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的促进作用顺序是ABT2>NAA>IBA,對平均生根长度的促进作用顺序是IBA>ABT2>NAA;3种生根剂浓度200 mg/L显著、极显著高于400、100 mg/L,其中ABT2浓度200 mg/L时,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最高分别为86.23%、13.53条,极显著高于对照和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这与刘文和报道[26]结果一致。通过分析ABT2处理时间对辣木生根效果的影响,发现浸泡时间过长对辣木的生根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终确定最佳浸泡时间为10 min。
  尹新彦等[27]报道,辣木插穗的生根部位、发育情况及成熟度等是影响插穗生根的重要内因,而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是影响插穗生根的重要外因。根据瑞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12月平均气温(16.0℃)低,平均相对湿度较高82%,生根所需要时间較长,植物扦插的插穗地下部份先生根,地上部份后抽芽,插穗耐腐能力强,生根和抽芽基本一致,提高成活率;3月平均气温(20.5℃)较低,平均相对湿度(64%)较低,气温高于地下温度,扦插苗生根后,插穗不易腐烂,营养生长期能正常进行,插穗的地上部份生长旺盛,地下部份生根相对较慢;6月平均气温(25.3℃)较高,平均相对湿度(83%)高,高温高湿季节,插穗地上部份先抽芽假活,地下部份难以生根,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插穗都易腐烂或感染病菌而降低成活率影响生根,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插穗的腐烂加剧;9月平均气温(25.2℃)较高,平均相对湿度(82%)较高,植物生长速度减慢,插穗不易生根,既是生根后苗木生长速度慢。试验结果:辣木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扦插平均生根率最高的是12月,这与黎霞报道[28],在有大棚设施的条件下扦插繁殖的最佳时间是12月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本试验中得出的选用半木质化的辣木枝条,河沙∶腐质土∶刨木花体积比为1∶2∶1的扦插复合基质,生根剂ABT2浓度为200 mg/L,浸泡时间10 min,扦插90 d后平均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长度分别为89.77%、12.7条、10.83 cm。本试验是在温室大棚条件下获得的,温度、湿度可人工调控,有利于标准化育苗、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生根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同时对提高辣木插穗扦插生根率,改善生根性状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昌芬,李国华. 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 热作科技,2002,25(3):20-24.
  [2] 董小英,唐胜球. 辣木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学功能研究[J]. 广东饲料,2008,17(9):39-41.
  [3] 张燕平,段玉芬,苏建荣. 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4(4):42-48.
  [4] 刘昌芬,李国华. 辣木的营养价值[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4-7.   [5] 李松峰,黎 青. 辣木的应用价值及在贵州的發展前景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9):100.
  [6] 段琼芬,李 迅,陈思多,等. 辣木营养价值的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 670-12 672.
  [7] 罗云霞,陆 斌,石卓功. 辣木的特性与价值及其在云南引种发展的景况[J]. 西部林业科学,2005,35(4):137-145.
  [8] 刘永红,李会珍. 辣木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2):34-35.
  [9] 段琼芬,陈思多,马李一,等. 辣木种子组成及蛋白的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 084-14 086.
  [10] 盘李军, 刘小金. 辣木的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3):71-77.
  [11] 龚德勇,左德川,班秀文,等. 辣木栽培与利用[J].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2):30-31.
  [12] 陆 斌,陈 芳,张劲峰.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J]. 世界农业,2005(10):32-35.
  [13] 赵翠翠. 多用途木本植物辣木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4] 魏 健,刘旭彩,孙振雷. 刺嫩芽快繁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学通报,2008,36(8):3 127-3 128.
  [15] Ghasi S, Nwobodo E, Ofili J. 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s of crude extract of leaf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in high-fat diet fed Wistar rat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0, 69(1): 21-25.
  [16] Manaheji H, Jafari S, Zaringhalam J, et al. Analgesic effects of methanolic extracts of the leaf or root of Moringa oleifera o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11, 9(2): 216-222.
  [17] 段琼芬,李 钦,林 青,等. 辣木油对家兔皮肤创伤的保护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1):159-162.
  [18] 刘昌芬,龙继明,杨 炎,等. 多功能植物辣木栽培技术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2007,23(6):590-593.
  [19] 黎国运,李大周,徐佩玲,等. 辣木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总结[J]. 热带林业,2006,34(1):31-32.
  [20] 杨 炎,刘昌芬,龙继明. 不同栽培基质对辣木农艺性状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技,2014,37(2):17-20.
  [21] 陈红金,姚燕来,朱有为,等. 商品有機肥容重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不同原料对有机肥容重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945-950.
  [22] 程 斐,孙朝晖,赵玉国,等. 芦苇末有机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能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9-22.
  [23] 王洪峰,韦 强. 辣木播种育苗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1):47-50.
  [24] 王小敏,彭大庆,吴文龙,等. 扦插基质和生根剂处理对滨梅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4):114-118.
  [25] 高丽红. 无土栽培固体基质的种类与理化特性[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4(2):28-30.
  [26] 刘文和. ABT生根粉和NAA、IBA、IAA在扦插育苗中的效果比较[J]. 江苏林业科技,2001(1):22-24.
  [27] 尹新彦,储博彦,张全锋,等. 不同时间扦插对八仙花营养生长及花芽形成的影响[J]. 河北林业科技,2008(1):5-6.
  [28] 黎 霞,吴 旻,蹇洪英,等. 扦插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43-147.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
期刊
摘要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7种有机酸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
期刊
摘 要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
期刊
摘 要 分析农户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选择不同销售模式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实证数据加以验证,为提高农产品运销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以海南芒果果农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当前芒果果农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模式,并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选择销售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Logit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风险态度、进取心态、获取信息难度、社会认同五个因素对农户选
期刊
摘 要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节庆花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能营造喜庆气氛,增添城市色彩;而秋冬两季传统节日较为集中,布置的花卉景观较多且具备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1个综合性公园秋冬两季节庆花卉的调研,明晰广州地区城市公园秋冬季花卉的种类及配置情况,并以问卷形式了解公众对节庆花卉的认识,以期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城市公园的节庆花卉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显示:(1)应用花卉共41科68属76种
期刊
摘 要 農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对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农村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2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密度和用地比重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从密度和用地比重来看,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
期刊
摘 要 如何参与企业合作,农户会权衡生产决策权的转移问题。研究基于四川攀枝花市芒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果农的生产决策权转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果农不愿意转移生产决策权,生产规模、种植年限、年龄、文化程度、合作经历和政府认知态度情况等六个因素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 ;农户 ;生产决策权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形势,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天然橡胶进出口贸易、热带水果和咖啡进出口贸易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热带作物产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步骤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热带农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五点建议和对策:多边合作和多元投资、机制保障和宏观管理、打造特色热带农产品品牌、重视安全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热带 ;农业 ;走出去 ;战略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
期刊
摘 要 天然材料產业是广东省农林业发展衍生出的高附加值新兴产业,是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农民增收,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地方特色产业。但目前广东省的天然材料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较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矛盾和问题。为探寻广东省天然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破解其与下游大健康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2016~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师生以广东省天然材料资源最丰富的河源市为对象开展了深入
期刊
摘 要 爪耳木Lepisanthes unilocularis Leenhouts隶属无患子科鳞花木属常绿灌木,为海南特有灭绝级(EX)植物,列入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中国植物红皮书。在消失近80年后,2013年被再次发现。通过实地踏查及民间访问,对爪耳木居群的土壤类型、伴生植物、生境特征和生存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仅发现乐东县尖峰镇1个居群,共5株爪耳木,由1株母株通过横走侧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