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来源 :热带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形势,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天然橡胶进出口贸易、热带水果和咖啡进出口贸易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热带作物产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步骤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热带农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五点建议和对策:多边合作和多元投资、机制保障和宏观管理、打造特色热带农产品品牌、重视安全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热带 ;农业 ;走出去 ;战略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2.023
  在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农业“走出去”很好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300多家农业企业在全球近5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农业合作与投资,从业人员6万余人,投资领域涵盖农、林、牧、副、渔业。世界可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和生产的热区土地面积达5亿多hm2,主要集中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而中国热区土地面积约50万km2左右,受到地域和气候条件等自然资源的限制,中国热带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规模不大。因此,热带农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与国外先进农业企业合作,取长补短,提高中国热带农业的国际影响力,让我国热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是摆在热区省市的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战略问题。
  1 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形势需求
  1.1 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是全球范围的资源直接流动和配置要求提出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趋势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流动和配置,极大地增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中国希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尽可能受益,必须具备驾驭和主导资源跨国流动和配置的能力。为了在国内外一体化空间中寻求所需的热带农业资源,我国必须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
  1.2 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是促进中国热作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中国正经历着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转变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应当立足于国内,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集中力量发展中国的热带农业,提高热带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挥比较优势,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中国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让热带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3 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培育和发展跨国大型农业企业的较好途径
  提高中国热作产业在国际农业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提高热带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对跨国农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全面提升热带农业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势必要集政府与企业之合力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整合技术研发能力、海外销售渠道和境外战略资源等。
  此外,鼓励和支持我国热作企业“走出去”,是热带农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可以有效规避和突破国家和区域保护主义的桎梏限制及其贸易壁垒。
  2 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分析
  进口依存度:该国某种作物或者产品的进口总额与其国内的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从表1中可看出,大豆的进口依存度最高,高达82.1%,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5 838.5万t,出口量仅32.1万t,国内产量1 305万t,进口量比国内产量多3倍,中國大豆消费市场非常依赖国际市场。排名第二是棉花,进口依存度44.3%,进口量为541.3万t,国内产量684万t;接下来是食糖进口依存度21.1%,食用植物油15.7%。
  ADM、邦奇、嘉吉和路易达孚这四大跨国粮商控制着80%的世界粮食交易量。尤尼莱佛公司掌控着30%人造黄油和食用植物油贸易。中国70%的大豆加工厂和80%的大豆进口依赖于某跨国公司,主要来源于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导致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部分倒闭、停产和半停产。跨国粮商控制着整个大豆市场产业链,掌握着大豆的定价权,深入到种植、加工、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总之,对于大豆、棉花等重点粮食作物,中国农业走出去能寻求更多的进口来源地,为了在进口定价方面提高话语权,企业要转变观念,投资某一种作物应该要掌握整个产业链生产投资环节,包括种植、加工、仓储和贸易环节等[1]。一些境外农产品种植向下游产业发展,加工自产或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参与从农业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的经营。
  2.1 2004~2013年中国的天然橡胶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天然橡胶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物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橡胶消费量占全球的橡胶需求总量约40%,因此80%需要进口。2014 年,中国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已经突破1 020 万t,约占全球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1/3 以上,橡胶自给率不超过10%,对外依存度较高。
  2004~2013年(图1),中国的天然橡胶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贸易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的态势。2004~2008年的天胶进口量都在21~26 t,进口额为2亿~4亿美元,2008年突破4亿美元,2009年中国的天然橡胶进口量31.28万t,进口额40 148.5万美元,2011年进口额达到最高纪录84 203.2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109.73%,此后2012年和2013年都超过 65 000万美元,2013年天然橡胶进口量34.53万t,比2009年增加10.39%。ANRPC预计,2016年中国天胶(含混合胶)进口量将有所下降,降幅约3.9%。总体来说,尽管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是橡胶消费大国,橡胶需求量远大于供应,对国外天然橡胶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橡胶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尽管中国天然橡胶收获面积和产量都在逐年增长,但国内需求量增幅大于产量的增幅,因此,天胶出口贸易额度低于进口贸易(图2),2004~2008年的橡胶出口额在1 600万~2 200万美元,出口量达0.6万~1万t,2009年是中国橡胶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转折,2009年和2012年的橡胶出口额锐减到 885万美元和733万美元,减幅高达50%以上,2009~2013年中国天然橡胶出口量不到2004~2008年各年份的一半数量。
  2.2 2004~2013年中国的热带水果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热带水果是中国热带农产品中的大宗产品之一。中国的香蕉、芒果、菠萝、荔枝和龙眼等热带水果产量居全球前列,热带水果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占水果出口市场72%以上。2004~2013年(图3),中国热带水果的进口大于出口,也表现为贸易逆差的态势。2004年,中国热带水果进口额16 959.8万美元,进口量29.31万t,十年来持续增长,2013年进口额增至101 197.8万美元,进口量84.02万t,进口额的增幅高达496%,进口量的增幅也达186%。
  2004~2013年中国热带水果出口也持续增长(图4),其中2009年出口额高达18 955.5万美元,出口量32.4万t,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0%和71%,2010年又有所下跌,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跌到15 047.5万美元和29.45万t;2013年热带水果的出口贸易达到10年内最高,出口额20 629.4万美元,出口量35.61万t,比2004年的同期水平增幅高达311%和181%。中国热带水果的品种和口感与国外同类水果相比有一定竞争优势,但鲜果供应时间比较集中,且货架期比东盟国家出口水果的短,其生产种植成本高于热带水果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水果产后的保鲜和加工水平较低,价格优势不大,进而影响了热带水果的出口贸易。此外,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进口中国的农产品采取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热带水果出口面临重重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
  2.3 2004~2013年中国的咖啡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咖啡是中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的代表性作物之一。咖啡种植生产集中在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基本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中国咖啡主产区在云南和海南,2004~2011年中国咖啡进口大于出口(图5),2012和2013年开始扭转这种贸易逆差局面,出口大于进口,2012年咖啡出口额21 785万美元,出口量5.99万t,比进口多0.2%,2013年出口额19 576.9万美元,出口量7.33万t,比进口多8.96%,2013年较上一年明显扭转了贸易逆差局面,表现为咖啡贸易顺差。10年来咖啡进口持续增长,2011和2012年增幅较大,进口额分别增至19 421.7万美元和21 739.4万美元,进口量达到6.06万t和7.5万t,比起上一年的进口贸易增幅分别为78%和25%。至2013年有所回落,17 966.5万美元和6.75万t。
  2004~2013年(图6),中国咖啡出口持续增长,2012和2013年增幅较大,出口额21 785万美元和19 576.9万美元,出口量5.99万t和7.33万t,比上一年增幅25%和58%。国际咖啡组织(ICO)出口成员国的咖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7%以上,进口成员国的咖啡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65%。此外,中国咖啡主产区的纬度偏高,且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咖啡加工技术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和咖啡都是有代表性的热带农产品,在近十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基本表现为贸易逆差,特别是天然橡胶和热带水果的对外依存度比较大,热带农业走出去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3 热带农业“走出去”步骤分析
  3.1 做好对外农业投资的可行性调查
  除了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外,对方的外资政策和相应法律法规对来自海外投资企业的决策走向也有很大影响,还应该对当地的水土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技术适应性等进行科学调研和专业论证[2],经过充分调研后,对投资项目、投资主体和投资国家地区都要进行科学专业的风险评估,确保总体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国内相应的机构已提供专业的对外投资评估服务工作,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十年对联合国认定的191个主权国家风险状况定期进行评估与认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海外投资指南》,应尽量避免企业在同一区域和同一产业密集投资,并搭建企业与政府信息研究与服务的渠道和平台。
  3.2 对投资目标国家地区和项目进行充分论证
  在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上,应挑选资源丰富、市场空间潜力大、经济社会效益好、能享受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国家地区,可划分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区位市场,以及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区位市场[3]。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的国家投资制造业,充分利用当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逐步建立制造业的国际生产体系;对发達国家则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投资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创建资源开发国际化体系。技术型企业应选择有行业先进技术的国家地区作目标市场,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市场型企业应在经济环境好的发达国家投资项目;资源型企业应立足于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国家[4]。
  3.3 加强热带农业对外投资的过程管理和有效监督
  2012年,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巩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棕榈、橡胶等能源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农业走出去和农产品出口作为承保支持重点,包括印尼、泰国、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地区。与东道国政府签署双边协议,要求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在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还可仿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设立国家联系点的做法,负责其《跨国公司指南》的推广与执行,或者仿效IFC设立合规顾问和巡查官办公室的监督管理经验,负责调查MIGA项目的负面影响等,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与当地协会组织及政府合作,在投资东道国设立国家联系点,受理对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造成的环境保护、员工薪酬、社会责任等问题的申诉,并开展相应的调查。将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工作外包给有经验和资质的第三方来承担。搭建利益相关方沟通平台,建立成熟的纠纷解决机制[5]。   4 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存在问题
  4.1 存在一定的投资盲目性和管理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许多热区国家为吸引外资推出优惠条件,中国部分企业往往只看到了优惠政策,而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缺乏整体认识,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匆忙“走出去”,一些国内企业不了解当地招商引资条件,资金渠道不畅通,缺乏跨国投资经验和跨国经营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令企业的利益受损[6]。
  4.2 被投资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是热作“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热作“走出去”的目标国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在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当地保护主义的阻力[7]。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较低,员工福利待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这些竞争优势令当地同类型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违反资源共同开发和国际合作规则,令当地居民和媒体对中国企业排斥,在国际社会上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对外投资应充分考虑对方诉求,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促进对方经济发展,并切实保护对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达到在农业合作中的“双赢”局面。
  4.3 中国热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弱
  中国大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农产品科技含金量也偏低,出口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实力相对较弱。许多农业企业在海外市场停留在低成本和低价格层次上的竞争中。从企业管理模式角度分析,许多成功的跨国企业采取全球网络式管理,中国停留在以母国为中心辐的辐射式管理模式阶段,这难以调动子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走出去”的热作企业缺乏国际化人才
  受到国有企业传统用人机制的负面影响,一些跨国农业企业没有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外派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外派人才结构型不足问题是许多走出去企业共同面临的瓶颈问题,国际化人才队伍必须配备业务知识过硬、从业经验丰富、具备海外经营能力和跨文化地域沟通能力的人才。
  此外,热作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而且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与合作伙伴在经营理念和文化上存在差异等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8]。
  5 建议和对策
  5.1 多边合作,多元投资
  中国对外农业投资目的之一是控制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和进出口贸易的渠道,投资某一作物种植、加工、储藏、物流、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确保投资行为的可持续性,提高对该作物或者产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在巩固传统投资市场的同时,如俄罗斯、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开发非洲和拉美市场,同时对欧美进行深入调研和尝试性开拓。达成双边和多边的农业协议,积极寻求国际农业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帮助,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农业开发基金会等机构。为降低农产品品牌国际化障碍,推进中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国际相互认证进程。
  5.2 机制保障,宏观管理
  建议从国家战略、相关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层面系统分析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重大机遇、挑战与风险,定期遴选和公布对外投资的鼓励行业和项目,针对热带农业“走出去”的不同领域,研究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导向。中国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讨论和制定,探索和研究利用现有的双边、多边及区域性对话平台,继续推动建立中国与东道国、中国境外投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协会组织之间的对话平台和机制示范项目。
  5.3 打造品牌,创建特色
  在国际市场上对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品牌知名度等都提出更高要求。发展热带农业品牌是热作“走出去”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能实现农产品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的增值收益,在优势品牌的基础上优化有形资源的配置,整体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直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重视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效应,如智利的水果、丹麦的猪肉、荷兰的花卉和比利时的鸡肉产业等。打造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出口型龙头企业,从而提高中国热带农业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
  5.4 重视安全,规避风险
  热带农业走出去会面临各种贸易壁垒,无形中提高了农产品的准入门槛,为了规避风险,从作物栽培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后运输保鲜加工等环节都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参考智利政府的做法,该国实施强制质量控制计划和双边植物检疫计划,并与美国农业进口检疫部门联合,实行进出口前安全预检查,可有效地避免出口的农产品被退回损失,还成立食品加工和农业工业联合会,资助走出去企业、帮助农产品促销等。
  5.5 强化热作“走出去”企业社会责任
  建议热作“走出去”企业要寻求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结合点,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该帮助东道国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赢得良好的国际国内社会声誉。应主动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决策参与、生产安全、产品质量、资源效能利用等。建立起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体系,对内可开通表达意见的渠道,对外要定期回访消费者、合作伙伴和投资方等[9]。构建企业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行为的绿色信用评价体系,有效监管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能加快推进热带农产品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热作企业生产能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开发海外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逐步实现了从初级制造和低价竞争向中高端制造和差异化竞争转变。实施热作“走出去”战略是一个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博奔过程。促进中国热带地区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热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同时,部分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能源紧缺矛盾和就业压力不平衡等问题,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热带国家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10]。
  参考文献
  [1] 陈姝彤. 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成功条件与核心要素[J]. 世界农业,2014(3):17-26.
  [2] 赵玉敏,唐 静. 沙特农业“走出去”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3(2):36-39.
  [3] 吴 健. 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战略选择[J]. 企业经济,2013(10):146-148.
  [4] 阮 翔.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4.
  [5] 袁明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6] 庞彦翔.“走出去”战略的核心问题研究[J]. 经济师,2004(3):86-87.
  [7] 谭砚文. 资源约束、贸易平衡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J]. 广东社会科学,2011(6):67-74.
  [8] 刘英奎.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9] 陈荣杰. 社会责任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2012,28(3):166-168.
  [10] 翟雪玲. 中國农业“走出去”:特点、问题与发展思路[J]. 国际经济合作,2013(7):43-46.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云南省滇西有较长栽培历史的优质饲料地方品种——滇西翅果菊开展不同地区连续两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滇西翅果菊叶量丰富,年均干物质产量明显高于同期生长的对照品种180.8%,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和栽培价值,并以秋季播种较好。植物常规养分分析结果表明,滇西翅果菊多汁,其粗蛋白含量高于同期的对照品种14.1%,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还阐述了滇西翅果菊的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适应性、种植要点
期刊
摘 要 菠萝蜜是热带特色果树,集水果、木本粮食及珍贵用材于一体,是中国热带地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菠萝蜜属于小宗热带特色水果,受部门重视不足,因此多年来对其栽培营养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综述了菠萝蜜国内外栽培概况、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了中国菠萝蜜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菠萝蜜 ;栽培 ;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
期刊
摘要 HAB-7是一株分离自豇豆根际土壤、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研究HAB-7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及其发酵液粗提蛋白对植物病原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番茄种子的促生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18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以橡胶树炭疽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上清液经60%、80%硫酸铵盐析获得的抗菌粗蛋白进行测试:并将HAB-7菌液稀释
期刊
摘 要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
期刊
摘要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7种有机酸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
期刊
摘 要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
期刊
摘 要 分析农户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选择不同销售模式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实证数据加以验证,为提高农产品运销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以海南芒果果农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当前芒果果农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模式,并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选择销售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Logit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风险态度、进取心态、获取信息难度、社会认同五个因素对农户选
期刊
摘 要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节庆花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能营造喜庆气氛,增添城市色彩;而秋冬两季传统节日较为集中,布置的花卉景观较多且具备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1个综合性公园秋冬两季节庆花卉的调研,明晰广州地区城市公园秋冬季花卉的种类及配置情况,并以问卷形式了解公众对节庆花卉的认识,以期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城市公园的节庆花卉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显示:(1)应用花卉共41科68属76种
期刊
摘 要 農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对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农村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2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密度和用地比重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从密度和用地比重来看,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
期刊
摘 要 如何参与企业合作,农户会权衡生产决策权的转移问题。研究基于四川攀枝花市芒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果农的生产决策权转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果农不愿意转移生产决策权,生产规模、种植年限、年龄、文化程度、合作经历和政府认知态度情况等六个因素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 ;农户 ;生产决策权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