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对象的自主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他们个体的学情差异,从而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文章以基于“学情”分析为前提的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对如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语文教学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情;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通过改革,让学生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促使高质量教育工作得以实施。本文从学情入手,分析如何根据学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学科素养。
  一、高中生语文学情总况
  学情,指的是对于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自身因素。如: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特点、家教背景、思维模式等等。
  当下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学情总况有如下特点: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语文,是每个阶段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学科,对学生自身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有部分学生对于语文没有兴趣,很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明显。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科的问题,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数理化,有的学生则比较喜欢政史地[1]。在不同性格差异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学生则比较厌烦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二是高中升学压力大,学生往往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其工具性的特点,部分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将学习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知识点的学习中,不愿意花时间去体会感受语文的人文魅力,使得无法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三是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注入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希望学生在自身的引导下快速掌握课本中描述的文化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出现。
  二、基于学情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明确师生角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活动受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类条件制约。”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并以此为依据,以学生学情为中心,创设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克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突破语文课堂教学提升质效“转化率”低的“瓶颈”,就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在实现牢固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又能愉悦地接纳、感悟、领会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进而丰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换以言之,就是要真正了解掌握真实的“学情”,明白学生的“已经知道的”与“尚未掌握的”,在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背景下设计或规划“让他学”和“教会学”。
  “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还需要了解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状况,还要了解学生未来的语文前景。”[2]因而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师生角色,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提出疑问,真正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感受课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例如,进行《荷塘月色》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夜色荷塘的景色直观的呈现出来,并与学生互动: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色,你的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1:我想我会非常的激动,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心中的难过与悲伤也会随之而去。学生2:我想我的内心会比较感动,因为可以看到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教师:我想在这样的景色下,每个人都会沉醉其中。我们接下来,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描述这幅美丽景色的,看一看他的心情是否与我们自己内心的情感是一样的。引出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感受,并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作者真正的情感与写作方法。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学习感受,使其感受到学习的美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提升学习有效性。
  (二)创建互动课堂,活跃课堂氛圍
  语文能力的提升,无疑需要学生更多地掌握、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使之更好地积累经验,掌握规律。同时通过这种交流式的训练,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提升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就是要加强对各种语文教学材料的运用,将此与课本知识充分融合,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例如,进行《离骚》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故事体现在课堂活动中,将此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借助此分析文章的内涵,思考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什么情感。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同阅读文本,直到能够流畅的阅读文章为止。当阅读结束后,则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大意。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位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不同,他所能完成的翻译结果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他们完成的基础之上,加以有效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应的文言知识点,达到理解不同语境语言含义的变化。文章翻译结束后,则将写作背景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文章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完成教学工作。当课本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就诗人屈原的生平故事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学生1: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内心有大义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与端午节传统,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也能侧面反映出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教师:你说的没错,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你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围绕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4]。   (三)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既有量的不同,更有着质的区别。因而不同认知能力的人,他对于所学习知识的吸收方式也不同,对学习内容、教学风格以及学习模式的喜好也不尽相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将此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个性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文化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种将学生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关注到不同学情的学生学习需求,也使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更好地达到提高各个层级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进行《囚绿记》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就教材内容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第一,文章主要描述什么内容?第二,作者对这“一抹绿”有什么样的情感?第三,作者想要通过窗前的绿色表达自己什么情感?针对学生不同学情的不同层级这些学习问题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思考,投入到学习中。也使得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效果更好。确定问题后,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真正了解文章内涵。
  (四)结果分析,促使教学效果提升
  注重课后学情分析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课后学习情况的反馈,是完整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情分析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通过这一反馈,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以利于教师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知道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我们会发现有不少教师会忽视课后学情分析,认为只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必然的,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对于教学后的学情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教学反思就学情进行重现。课后反思是掌握学生学情的重要途径。有一个普遍的认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和总结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标。第二,通过作业检验学情。有效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掌握学生学情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是持续性活动,需要不断练习和操作的活动。我们虽然反对给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通过适量有效度的作业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获取更加及时翔实的学情,帮助我们明确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所以我们应当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学情。以提高作业检验的效度。例如,在《故都的秋》第一课时结束之后,就文章开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我们可以设计“为什么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对比我们南方的秋,你又有什么样不同的体验?请用300字左右的文章来阐述。”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有效考察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情,也能更深层次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内涵以及字词运用的能力,为下一課时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切入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构建互动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时,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升教育工作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元智.思辨,让议论文写作闪耀理性之光——论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20,(43):107-109.
  [2]张筱南.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9.
  [3]张云程.文化自信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以《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33):21-22.
  [4]季英霞.以趣入境走进诗意——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0):19-20.
其他文献
在庆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金融基因,真实反映100年来党领导下的金融业艰苦卓绝的创建历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刊特别策划了“金融史话”栏目,以充分展示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发展成就、党史上杰出金融人物、根据地财政金融、国内外金融史、中国古代金融史、山西票号、银号等相关内容。
目的分析常规无尿管留置的肺癌患者术后再置尿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我院胸外科肺癌手术围术期常规无尿管留置的1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1例、女827例,中位年龄58(27~85)岁。并分析无尿管留置失败再置管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中尿管再置率为1.5%(24/1618)。相比无尿管再置患者,尿管再置患者手术时间长[120.0(95.0,130.0)min vs.120.0(115.0,180.0)min,P=0.015]和术中输液量多[800.0(600.0,110
琥珀有着“永恒”之美意。时空在琥珀里刹那间被凝固,那从松树上落下的滴滴松脂泪,突然包裹住了振翅欲飞的昆虫,或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于是昆虫从此可以“永远飞翔”,花朵从此可以“永远绽放”。真正的琥珀看似永远“死了”,却是永远活着,活过了大浪淘沙,活过了斗转星移,为世间留下了最温润的光泽和最华丽的生命赞歌!
从2020年12月开始,被称为“断鼻家族”的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的勐养保护区启程一路北上走过了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昆明五个州市。人类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飞机从云端掠过,象群则用它们的双脚丈量着土地。这条迁徙路线也因此成为无数人心之向往的旅行地,都想跟随象群的脚步,亲身体验云南的美。
摘 要: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之时要注意将这两种特性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文出于心,心藏于文”,让其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与“心”的契合,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达到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人格完善等,对其未来发展有益。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本细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每次阅读都是一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以期提升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指导。而智慧课堂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将主要对智慧课堂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引言:智慧课堂是一种依托于先进的信息
Over the past 100 years,several pandemics have wreaked havoc across the world.Respiratory viruses,such as Influenza viruses and,more recently,Coronaviruses,have been the major causative pathogens of these pandemics.During 1918-1919,the 1918 influenza pand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指依据作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对于写作的认知规律,创设使学生乐于参与、全情投入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作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工程管理硕士(MEM)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化视角的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对270名学生的问卷调研,结合MEM学生群体专业背景差异大、专注性低和自信心不高的群体特征,作者提出从基础、应用、心理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并使用微信群组、在线教学平台、慕课平台这三种重要的新媒体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经过两轮教学实践取得正面、积极的效果。本文着重从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设定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新媒体如何在ESP教学中发挥作用两个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摘 要:在高考交际情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对语文交际情境的感悟与理解,对学生的语文写作综合能力的关注度更高了。面对高考交际情境要求,如何延伸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程,如何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是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加强研讨的地方。本文以高考交际情境为研究背景,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内容,深入探索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策略,以此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