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之时要注意将这两种特性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文出于心,心藏于文”,让其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与“心”的契合,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达到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人格完善等,对其未来发展有益。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文本细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每次阅读都是一个发现之旅,但很多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之时并未体会到这一点。他们懂了文本中的修辞,却感受不到其文辞之优美;读了文本中的文字,却看不懂其中的故事;能复述文本中的故事,却无法进入故事中的世界;会分析文本的篇章结构,却不理解作者选择此种篇章结构的原因。他们确实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在阅读文本时却始终觉得隔着一层朦胧的雾,看不清潜藏在文本深处的东西,这对其能力和素质发展是不利的。而究其原因在于,中学生未曾深入的细读文本,这也是笔者开展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载体,而从当前现状来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被边缘化,部分教师忽略了文本本身,将关注点放在带领中学生学习其中的知识、分析其中的思想、研究其中的对象等处,看似深入的教学却在无意中割裂了文本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比如,部分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紧抓爱自然和护自然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分析,他们带领中学生认真探讨目前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从国内举到国外,最后得出一个“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结论。这样的教学看似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并未有足够的时间去细读文本,揣摩其中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文本的作用被极度弱化。
  其次,文本解读较为粗糙。部分教师在引导中学生解读文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堆砌套话行为,诸如流露赞美之情、批判社会黑暗面、展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样的解读看似深入,其实放在很多文本中都适用。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中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不必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就能选出一些看似合适的套话来充作自己对文本的体悟,这种情况使得文本本身的独特性被遮蔽,其人文性功能难以获得有效的发挥。此外,文本解读过程呈现出固定化的特点,基本上各个类型的文体都有其固定的教学流程,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固然易于掌控,但是却不易让中学生发现文本深处隐藏的东西。
  最后,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较肤浅。文本阅读停留在对表层知识的探讨上,也就是教师通常引导中学生对一些“一读即知”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探讨。比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抓住“父爱”这一主题,让中学生去文本中找都有哪些部分描写或者是体现了父爱,找完之后让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这样阅读教学也就到了尾声。这样的教学未能让中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深入的体验父爱为自己带来的感受。此外,部分中学生在文本阅读时存在虚假阅读的情况,他们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或者是阅读期待来理解文本,因此理解到的并不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样也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文本细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文本细读,让阅读回归文本
  文本细读更为关注文本自身,需要教师引导中学生从文本出发,仔细研读其中的文字、结构等,认真体会原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被边缘化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中学生更加细致的解读文本。文本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知识、思想等均蕴含其中,它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言理、叙事、传情等于一体的精妙文本,而在文本细读时不应将其割裂开,而是要找到它们的交融之处,这样才能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和神韵。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留学生”时有这样一段话“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就是集叙事、传情等为一体,既记叙了“清留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又利用反讽手法表现了其空虚麻木而又庸俗的本质,使得作者对其厌恶之情尽显,而这样的体会只有让中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同时也是细致解读文本的一种体现。
  阅读时有所“悟”也是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悟”有深浅之分,引导中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悟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而想要达到此目标,引导中学生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获得透彻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之时要紧抓文本中的关键点、特别点、矛盾点等,这樣才能让中学生看到以前忽视或者是未感受到的内容,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文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桃花源之美,但是在文章的最后陶渊明却把“桃花源”写“没”了,多人遍寻而不可得,“桃花源”真正成为了一个“世外之所”,亦或其只是渔人的一个梦境?教师通过引导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打分析,就可以让其深层感悟到作者向往桃源生活,但是又无法从现实生活的泥沼中脱身的无奈之情。
  (二)通过文本细读,深入理解文本
  文本细读有助于中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每个文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它们也是丰富而又深邃的,想要突破表层的限制,深入领会文本的独特魅力,教师就要指导中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文本细读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发掘文本的个性,也就是要看到每个文本的独特之处。特别是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通常以单元主题的方式编排,这就很容易让中学生看到这些文本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这样的阅读是笼统的、粗糙的,难以让中学生寻找到文本的独特之处,感受其因何被奉为经典。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多重比较或者其它科学合理的方式找到文本的独特之处,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以《恐龙无处不有》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重点在于理清作者如何在说明的过程中向读者传递知识,这也是细读本文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多重比较的方式来分析该文本,让其将文本精简为二百字、二十字,看看能够剩下什么内容?然后再让中学生思考一下仅以如此少的字数也能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内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字呢?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中学生就能较为清晰的看到该文本的思路和语言特点,从而帮助其更加深入的理解该文本。   (三)文本细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
  文本细读通常要求中学生要紧扣文本,也就是要从文本入手,在真实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而且在阅读之时务必要忠于文本,从文本内部着手分析其所要传达的内容、探寻其隐藏于深处的奥秘。文本细读除了要紧扣文本之外,还应当将其与广泛阅读相结合,这样有助于作者在比较阅读、补充阅读等的过程中,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以《白杨礼赞》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散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教师可以带领中学生一段一段的读,并且要读出激情、读出豪气,同时还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进去,这样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感受散文的意象美、节奏美、音韵美。教师还要引导中学生在朗读之时品位散文之中的动人之处,以及凝聚作者浓烈情感之处,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与中学生探讨一些疑惑之处,比如“作者为什么先说白杨树是西北极为普通的一种树,然后又说它是不平凡的呢?”。这些都是紧扣文本的细读,教师还可以结合广泛阅读来帮助中学生对相关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如在《白杨礼赞》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袁鹰的《白杨》引入课堂上,让中学生对比阅读两个文本,理解同样以白杨为写作对象,但是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中学生对借物喻人和象征这两种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中学生对《白杨礼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辨識细节与立足整体相结合
  文本细读应当以辨识细节为始。阅读之时,当先所见即为文字,而文字不仅具备其客观意义,同时也承载了作者所赋予的一些主观意义,这就使其在不同语境当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比喻义、联想义等。如果读者不能理解所见文字的意思,自然也就难以读懂整篇文本的意思,有时甚至由于一字之误而误解全篇,因此在文本细读时务必要辨识细节,甚至于要做到“咬文嚼字”,对文中的一字一句甚至是一个标点都要仔细琢磨,这样才能揭示出文本深处隐藏的内涵。当然,对细节的辨识应当建立在整体之上,这是由于文本的本质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字组织,通常由多个部分构成,而且各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只有弄懂其联系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对这句话的细节之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虽未提一个“月”字,但是却借比喻之法写尽了月色的澄澈。结合整个文本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将其与后文中的“闲人”二字相照,中学生很容易生出这样一种感受,承天寺中澄澈的又何止是月色,更是词人此时的心境。由此可见,在辨识细节时也不能忘记整体,必须从整体入手对细节之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文本中所隐藏的内涵。
  总之,文本细读对于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提升极为有益。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要注意借助文本细读让中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够回归文本,同时还要注意将文本细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将辨识细节与立足整体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文本细读的效果。当然,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继续探寻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借此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其学会阅读并且能够爱上阅读,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梦华.文本细读,浅教深悟: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20,9(31):75-77+97.
  [2]赵从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28-29.
  [3]纪春玲.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14):55-56.
  [4]王丽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2):33-34.
  [5]陆豪.于细微处见功夫——运用文本细读法创造高效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3):10-12.
其他文献
《断代》,是中国台湾地区作家郭强生的同性恋题材长篇小说。作品采用双线交叉结构,通过酒吧酒保林国雄和艾滋病患钟书元两名男同性恋,告别人世之前的特殊视角,借以呈现同性恋群体中新边缘个体的生存状态,为读者认识中国台湾地区社会生态提供了一扇窗户。小说中重要角色姚瑞峰的人生蜕变,堪称中国台湾地区社会转型的一则寓言故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中央31号文件的发布开启了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篇章,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校根据习近平同志“三全育人”思想,以凸显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的新时代接班人为目标,构建“大德育、大思政”的全员育人工作平台,着力打造“教学领先、管理科学、服务贴心”的三位一体育人工程。
彝族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彝族聚居地的核心地区,民族特征最为明显。凉山彝族由于其分布区域的典型地理与气候特征,传统建筑也体现出显著的适应性特点,其中以搧架板屋为典型。文章以建筑室内微气候研究为切入点,以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测采集、分析对比,从空间布局、建筑构造等角度明确凉山彝族传统建筑在营造室内舒适微气候方面的建造智慧。
6月11日,中国摩托车商会三轮摩托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江苏徐州隆重举行。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洛阳市偃师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中国摩托车商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全国三轮摩托车行业百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主持。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筛查的发展及普及,临床中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早期肺癌,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传统的解剖性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早期肺癌患者,在临床应用中仍面对如何确定肺叶切除方式及是否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如何确定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等问题,如何优化临床决策,避免肺癌外科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获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我院近20年三尖瓣置换(TVR)外科策略的转变、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8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TVR 6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1例、女407例,中位年龄47.0(36.0,57.0)岁。根据植入人工瓣膜种类的不同,分为生物瓣(BTV,n=427)组和机械瓣(MTV,n=181)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BTV组与MTV组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果。结果从2018年开始生物瓣的使用占比明显高于机械瓣。TVR术后住院死亡患者79例(13.0%)。倾向性评分匹配前
在庆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金融基因,真实反映100年来党领导下的金融业艰苦卓绝的创建历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刊特别策划了“金融史话”栏目,以充分展示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发展成就、党史上杰出金融人物、根据地财政金融、国内外金融史、中国古代金融史、山西票号、银号等相关内容。
目的分析常规无尿管留置的肺癌患者术后再置尿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我院胸外科肺癌手术围术期常规无尿管留置的1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1例、女827例,中位年龄58(27~85)岁。并分析无尿管留置失败再置管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中尿管再置率为1.5%(24/1618)。相比无尿管再置患者,尿管再置患者手术时间长[120.0(95.0,130.0)min vs.120.0(115.0,180.0)min,P=0.015]和术中输液量多[800.0(600.0,110
琥珀有着“永恒”之美意。时空在琥珀里刹那间被凝固,那从松树上落下的滴滴松脂泪,突然包裹住了振翅欲飞的昆虫,或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于是昆虫从此可以“永远飞翔”,花朵从此可以“永远绽放”。真正的琥珀看似永远“死了”,却是永远活着,活过了大浪淘沙,活过了斗转星移,为世间留下了最温润的光泽和最华丽的生命赞歌!
从2020年12月开始,被称为“断鼻家族”的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的勐养保护区启程一路北上走过了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昆明五个州市。人类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飞机从云端掠过,象群则用它们的双脚丈量着土地。这条迁徙路线也因此成为无数人心之向往的旅行地,都想跟随象群的脚步,亲身体验云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