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老师,您是我的第一个老师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怎么总是和别人打架?今天又把李梓豪打流血了。”“是他先推的我。”“即使是他先动手,你把他打伤,打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到时候你该傻了!”孩子听后眼皮往上一翻,用白眼珠看了老师一眼后,立即转身,歪着头,迈着螺圈脚,轮着胳膊,弯着腰大步走出办公室。(这是他一贯的走姿)可刚到门口,他又立刻转身,依然以刚才的姿态走向老师,只是步伐快了些,脸憋得通红。走到老师面前,说出了第一句让老师们第一遍能听清的话——“你還傻呢!”从教以来从未有过的惊诧使我不知孩子是怎样走出办公室的。
  这是被全校师生认为“弱智”的张强,不合群,发音不准确,走路不协调,每天都和老师,学生产生矛盾。老师说重,说轻都不听。上述事情后,“你还傻呢”成了他的座佑名。而这位老大难的学生升级后成了我从班主任转岗到《品德与社会》教师的第一波学生。
  第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他便第一个闯进了我的视野。他真像别的老师们所说:好象不会笑,也不会说话,脏兮兮地在离其他孩子很远的自己的“小天地”里 ,用一种陌生而又戒备的眼神直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的电影。当然更不要奢求有学生和他做朋友了。我看他既觉可怜,又感自悲。难道他真是无药可救了吗?我心里坚定的回答:不!不会的,上天给每一个生灵在世上生存的机会,同样会给他们生存的技能,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他的潜能而以,我必须帮助他。
  于是,我开始观察他的表现,试着了解他的内心和需要。开始是相当困难的,他不信任我,不愿与我讲话。上课时我把远离大家的“张强”安排在离我最近的中间行第一桌。不为别的,只想有机会和他交流。课上,我把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不断启发,耐心倾听他发不好的语音;课下,办公室里失去了我的身影,我抓时机和张强交谈;放学,我有计划地去他家家访,进行沟通,了解……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能跟我聊天了。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其实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只是基础太差,再加上“历史的定论”造成了他自卑和无望的心理,于是我开始对张强进行长期心理交流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他变了许多,对我的教导他能理解了,他把我当朋友了!
  但好景不长,那节体育课使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教育道路任重道远。“张老师,张强又惹事了,他想拿石头砸李老师。”我心里既气愤,又不解。气愤的是刚刚有转变的他怎么又回到了从前;不解的是以严肃让全校学生敬畏的李老师怎么会教导不了他!“李老师偏心眼,他不让我做。”对于我的盘问,他只有一句话反复的回答,无奈我只好向李老师询问,原来是张强同学上课又晚了,李老师正在进行体育达标测试,他让张强在一边先看着,等测试完再进行他的项目。一下课,李老师忘记了给他测试,可张强误解了。于是就发生了“拿石头砸人”的一幕。
  真相大白后,我的心有过欣慰,欣慰的是张强有了进取心,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也产生过自责,自责的是还没有培养好他的自制力;然而更多的是沉思:一个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老师自己所能达到的,它需要全班同学,所有任课教师的群力群策。
  在事后处理中,我向李老师说明了张强的内心需要和近期变化。和他探讨多关注张强,多尊重张强的教育方法,并借机转告了所有任课教师。同时,我号召全班同学都宽容他。在课间我和他聊集体的重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的评优中,张强被评为“进步生”。为此我也得到了一张大大的奖状,奖状是张强自己手绘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奖励给:品社老师,您是我第一个老师。张强
  双手托着这张奖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不断地感到:作为山区教师,由于地域环境,婚姻状况等原因,遇到像张强这样“弱智”的孩子,我们不必抱怨,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又说:“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收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种精神丰富的人。”我坚信对于“弱智”生,只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创造机会,唤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定会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焰,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大千世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患上抑郁不容忽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老师一旦发现疑似抑郁症病例,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着孩子去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患者就应该配合专科医生服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家长等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一种合力,共同用爱心和陪伴来驱散他心中的负面情绪。本案例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在治疗抑郁症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巩固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还
期刊
摘要:生活本身就很精彩,如果让数学与孩子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喜爱的情境融为一体,那样的课堂也才会精彩起来!教学中我们创设一种以美激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环境,在童话情境中展现数学的美丽,让学生看到数学很美;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美;创设游戏情境,创造数学的美丽;让学生走进故事角色,体验数学的美丽,那么数学课堂将变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美丽;智慧;情境;快乐  
期刊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  关键词:双差;意识觉醒;耐心细致;集体温暖;教育合力;人格健全;良好习惯;成绩提
期刊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建议;教育作用;教育环境;教育机制;重视程度;专业化水平;组织体
期刊
摘要:性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我校子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通过前期调研相关数据,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同时为课题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学科特点,大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渗透的点,进行有效课堂渗透;借力专家资源,进行课题研讨,使得课题的方向更加明朗,更具
期刊
摘要:作为老师,既要教育好学生,也要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主张,都必须尽早开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应该尽早培养,与学校教育结合教育孩子更应该尽早,努力做一名和孩子相亲相爱,相扶相帮的好家长。  关键词:自尊;自信;家校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生,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转变。她从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学校里要守纪律的小
期刊
摘要: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也就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教育  一、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
期刊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参加运动。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期,是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酷爱运动,而学校体育课正是他们运动的重要舞台。于是上好体育课,学习有关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而大教育学家洛克强调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需要身心健康
期刊
摘要: 班级管理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工作难点,高二某班8位男生在上课或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经常说话,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笔者联合班主任,用团体箱庭介入班级学生纪律问题,通过5次干预后,学生的认知、行为均发生正向的变化。笔者在文末进行了经验的总结,也提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班级管理;团体箱庭  八个高二的男生,被班主任推荐过来,他们都有共同的状况:上课和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他们经常要
期刊
摘要: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要有技巧。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关键词:攀比之风;送鞋;友谊;双向教育  案例  12月的北京煞是寒冷,即便是家里给了暖气,也并不能完全缓解,这样的天气如果不用上班,我是极不愿意早起的。  周六早晨,还沉浸在梦乡的我被一阵短促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