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我校子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通过前期调研相关数据,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同时为课题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学科特点,大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渗透的点,进行有效课堂渗透;借力专家资源,进行课题研讨,使得课题的方向更加明朗,更具时效性。
  关键字:性健康教育;中年级;学科渗透
  生理自我是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性健康教育能够给予孩子适切的教育。除了生理保护的性教育, 还有健康性心理的人格培养,消除学生性神秘和性放纵的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传播。于是我们搜集查阅了国内外学校对性健康教育现状,没有查阅到成型的成果可以借鉴。为此我们决定就小学中年级渗透性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研究,来填补我校性健康教育的空白,使我校性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教师、家长的关注与重视,探究出适合我校的中年级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策略、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身体发展,有科学的性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性健康品质形成,也为区域性健康教育做出一点贡献。我们研究的点是,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以立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教师观念更新,行为改变来促进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充分调研,分析数据,确定研究点
  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分别对学校老师、四年级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前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态度、观念以及中段学生的知识储备等。
  此次前期调研共收回教师问卷78份,83%的教师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85%的教师认为学校应该公开开设性教育课程,也说明了教师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逐步的转变。在询问教师对小学生应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性教育时,教师的选择还比较单一和片面,从教师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教师层面的培训也迫在眉睫。
  前期调研收回家长问卷289份, 12%的家长认为幼儿时期应该开始性教育, 55%的家长认为从小学开始性教育,28%的家长认为从中学阶段开始性教育,只有0.6%的家长选择成人后进行性教育或选择没必要进行性教育。31.8%的家长认为实行性教育的主导者是爸爸,55.7%的家长认为主导者是妈妈,而10.4%的家长认为父母是性教育的共同主导者。
  对于性侵事件发生的原因,家长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12.5%家长认为是受害者年龄过小,防范意识淡薄,受威胁而不敢反抗所致; 8.7%的家长认为是父母监管不到位所致, 21.5%家长认为是家庭或学校性教育缺失或敷衍,孩子不懂相关知识所致, 14.9%的家长选择五项原因,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41.9%选择了其中2项至4项。从家长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开展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75.1%的家长认为在儿童期开展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也深感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之责任重大。
  学生问卷收回296份,其中男生149人,女生147人。在询问学生“性健康知识是关于什么的?”, 21.3%的学生认为性健康知识是关于“生理卫生知识”, 31.4%的学生认为是“心理健康知识”,7.4%的学生认为是“关于男女交往方面的知识”,37.5%的学生选择“关于人体结构和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只有37.5%的学生知道性健康知识是干什么的,而其他学生对此都有模糊不清的认知。对于“男女生在长大后是否都具有生育能力”这个问题上,75.7%的学生认为长大后,只有女生具有生育能力,1.7%的学生认为只有男生有生育能力,只有22.6%的学生认为男女生都有生育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生命、生殖教育的相关知识还很欠缺,在与异性交往问题上,不想与异性交往的人数达到近30%,这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有效的进行异性交往的引导势在必行。
  通过此次调研,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可性健康教育的开展的,也基本梳理出我们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以研促学,扎实推进,提高针对性
  自2017年4月实施研究以来,我们根据研究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稳步推进该项工作。
  (一)课题引领,成立研究团队
  我们申报了北京市课题研究项目,目前该课题已经通过开题,我们也组成了课题组,成员包括老、中、青三代,涉及班主任、英语、科学、体育、心理等学科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开题会,由主管副校长解读申报课题的目的、意义,学习大纲内容,使得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有清晰的脉络把握,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能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实质性的渗透。
  (二)学科渗透,梳理教学内容
  性健康教育课题的开展,既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更好的找准教育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课题开题后,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逐条逐句的学习性教育大纲内容,并结合学段内容要求,挖掘课堂实施性教育渗透点。
  为提高研究时效,我们梳理了四年级各科教材,对于性健康教育渗透点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在整理中我们发现,北京市地方教材《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具体如下:
  (三)典型引路,初步实践探究
  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特点,依据大纲内容,积极准备,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找一些相关的材料浏览,撰写学案、教学设计或案例,抓住一点在课堂进行有效渗透,使得学科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心理教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的鸡蛋,请四年级孩子们做了“护蛋行动”的活动,孩子们为鸡蛋宝宝取名字,建房子,把鸡蛋当成自己的宝宝一样呵护,在护蛋行动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同时,孩子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这次行动,无疑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无声的生命教育课。
  (四)专家引领,掌握前沿理论
  2017年2月聘请儿童心理专家李文华进行《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教师专题讲座,在教师层面传播积极阳光心态,使得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10月召開“家校携手,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家长会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杨霞教授做“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讲座,从学习、情绪性格、人际交往、动作协调、自控能力、习惯养成、心理疾病等方面分析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并通过列举生活案例和实际操作方法为家长提出矫正方法。杨教授讲座不仅内容丰富、言谈风趣,更加贴合小学阶段实际,解决了困扰在许多家长心头的疑惑的同时,也为老师们指点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赢得在座老师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2017年11月23日又请区德育心理研究室专家到校指导,与心理专家李立军、刘爱萍面面对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研讨。
  三、认真反思,积极改进,增强实效性
  对于此前我们做的一些工作,也在不断反思。由于首次参与性健康教育课题,我们对设置课题题目,学科渗透的的方式方法,内容的把控还不到位,对性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观念上可能还有一些偏颇。我们也有一些疑问,比如给学生们讲生理知识和生育知识这一块时,是否应该男女生分开讲授,我们还有些疑惑。还有课题主要从学科渗透的角度开展 ,方式和内容还有些单一,没有形成课程的气候。
  在性健康教育的路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有这样的设想,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家校合作等方面多管齐下,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注重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因素分析;实施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
期刊
1.背景资料  小A,女,8岁,二年级。小A在班中成绩较差,上课总是走神,总是完不成班主任留得作业。她比起同龄的孩子稍显成熟,但个人卫生差,不和群,也从来不和同学谈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班主任曾经找我聊过,班里总是出现丢东西的现象,经过老师的慢慢查询,才发现是小A所为。她总是偷拿别人的东西,铅笔、橡皮、小贴画,甚至课外读物、小吃等。而且每次问她,她都不承認,都说自己是捡到的。因此同学们都叫她小
期刊
摘要: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于是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了以自主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一、全面造就,让学生自律生活。二、言传身教,让学生自我管理。三、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觉学习。  关键词:自主教育;自律;自理;自觉;快乐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
期刊
摘要: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进孩子的进步,使孩子不断地成长,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即受教育者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孩子的自我成长是通过自我教育起作用的。本文阐述了尊重教育对于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尊重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建设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基于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发现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心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在心理健康教
期刊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女高三学生,临近高考之际,因与姐姐做比较而出现了情绪不佳、睡眠质量差、食欲下降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正确面对“比较”的事情。经过6次咨询,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好转,能正确面对“比较”的事情,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走出;比较;阴影  一、辅导背景  1.笔者了解到的情况  欢欢(化名),女,18岁,高三学生。
期刊
摘要:中学生患上抑郁不容忽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老师一旦发现疑似抑郁症病例,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着孩子去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患者就应该配合专科医生服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家长等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一种合力,共同用爱心和陪伴来驱散他心中的负面情绪。本案例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在治疗抑郁症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巩固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还
期刊
摘要:生活本身就很精彩,如果让数学与孩子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喜爱的情境融为一体,那样的课堂也才会精彩起来!教学中我们创设一种以美激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环境,在童话情境中展现数学的美丽,让学生看到数学很美;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美;创设游戏情境,创造数学的美丽;让学生走进故事角色,体验数学的美丽,那么数学课堂将变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美丽;智慧;情境;快乐  
期刊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  关键词:双差;意识觉醒;耐心细致;集体温暖;教育合力;人格健全;良好习惯;成绩提
期刊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建议;教育作用;教育环境;教育机制;重视程度;专业化水平;组织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