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一段情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chengsh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要有技巧。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关键词:攀比之风;送鞋;友谊;双向教育
  案例
  12月的北京煞是寒冷,即便是家里给了暖气,也并不能完全缓解,这样的天气如果不用上班,我是极不愿意早起的。
  周六早晨,还沉浸在梦乡的我被一阵短促急躁的电话吵醒,原来是体育训练队的教练打来的电话,说我们班林明今日请假未参加训练,让我核实下。我急忙打电话给林明,他说昨日跑步摔倒在水坑里,弄湿了鞋子,今日身体不舒服,故请假。
  寻思着周六也没什么事而且林明家住的也离我家不远,于是就驾车去了他家。他家在县城旁边的一个村子里,爸爸去年去世,因此两个人的生计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为了生活妈妈常年在饭店打工,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很是冷清。他见到我很是意外。我四周打量了下,屋里没有暖气和屋外温度没有什么分别,甚至由于水管被冻裂,因此连口热水都没有。再低头看脚下,大冬天还穿着那双湿漉漉的鞋子,我有些生气说道:“这鞋不是昨天训练弄湿了吗,怎么还穿?”他涨红了脸说:“没事儿晾了一晚上已经干了”我没有再问下去。害怕触碰那颗敏感的心。说来也怪,半年了他好像从没有换过鞋,冬天了依旧是一双单鞋。这时我想我也猜到了他未参加训练的原因,原来是没有鞋穿呀!
  我借故有些事情,先出去一会。寻思起这半年来,班上其他同学的“晒鞋”行为,动辄一个乔丹、亚瑟士系列就要3、4位数。正想着不知道怎么教育呢。我拍了拍脑袋,一条妙计油然而生。何不将“班会课堂”搬到这里?即帮助林明又教会其他同学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生活会即教育,从生活身边中感悟。喜欢晒鞋的,往往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如果他们知道在周围还有没鞋穿的同学,那岂不是比我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但是让所有人都来这里是不太现实,另外恐怕让班里都知道林明的事情,会伤害其自尊心。不如以点带面。
  我们班班长刘宇,和林明身段差不多。家庭条件不错,为人正直,爱帮助同学。但是美中不足爱攀比,酷爱名牌鞋子。家长也是说过多次就是不听。于是打电话给班长,把他“骗”过来,并让他将不喜欢不想穿的鞋、衣服带上。不一会家长将他送过来,并带了3双9成新的鞋。说是网上买的只穿过一两次不喜欢了。想着他的为人正直善良,我将林明没有鞋子因此不能参加训练的事情告诉了他。我和他说你去想一个办法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达到帮助他的目的,重要的是要保守这个秘密。他思索片刻说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我和他一起再一次来到林明家。显然这一次林明更意外,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刘宇说:“哥们,我数学不会,你能不能给我讲下题,以后帮着我学数学吧。”林明很意外但是很快就答应了。“来而不往,非君子,作为回报这双鞋送给你吧,你要是不要你就看不起我”刘宇煞有介事的说。我会心的笑了笑示意林明收下。回到学校后班长刘宇又提议召开了”杜绝攀比消费,适度消费”的主题班会,此后班上的攀比之风也就这样渐渐的吹散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林明的帮助下刘宇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同时林明和刘宇也比之前关系更融洽了,天天“粘”在一起。
  分析
  一次送鞋,微不足道的小事不仅帮助了生活窘迫的林明而且传递了一段友谊,同时更是一次心灵、价值观教育。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这个家长直接影响这个家庭成员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个价值观的正面导向。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塑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时刻谨记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并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生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作为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时期,心理是复杂多变的。班主任要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人性、洞悉人心、体察人情。要有三心,责任心、细心和爱心。尝试着做“坐不住”的班主任,光在课上难免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多去家访,走近学生从而走进学生。另外要善于思考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更新,不要单纯的简单说教。要抓住契机运用巧妙的教育艺术,这样教育的天地会变更宽,也会使教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师生的关系、同学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自然。
其他文献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女高三学生,临近高考之际,因与姐姐做比较而出现了情绪不佳、睡眠质量差、食欲下降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正确面对“比较”的事情。经过6次咨询,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好转,能正确面对“比较”的事情,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走出;比较;阴影  一、辅导背景  1.笔者了解到的情况  欢欢(化名),女,18岁,高三学生。
期刊
摘要:中学生患上抑郁不容忽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老师一旦发现疑似抑郁症病例,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着孩子去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患者就应该配合专科医生服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家长等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一种合力,共同用爱心和陪伴来驱散他心中的负面情绪。本案例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在治疗抑郁症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巩固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还
期刊
摘要:生活本身就很精彩,如果让数学与孩子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喜爱的情境融为一体,那样的课堂也才会精彩起来!教学中我们创设一种以美激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环境,在童话情境中展现数学的美丽,让学生看到数学很美;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美;创设游戏情境,创造数学的美丽;让学生走进故事角色,体验数学的美丽,那么数学课堂将变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美丽;智慧;情境;快乐  
期刊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最终不能变为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的,所以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因此作为老师应对他发出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  关键词:双差;意识觉醒;耐心细致;集体温暖;教育合力;人格健全;良好习惯;成绩提
期刊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建议;教育作用;教育环境;教育机制;重视程度;专业化水平;组织体
期刊
摘要:性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我校子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通过前期调研相关数据,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同时为课题提供数据支撑;依据学科特点,大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渗透的点,进行有效课堂渗透;借力专家资源,进行课题研讨,使得课题的方向更加明朗,更具
期刊
摘要:作为老师,既要教育好学生,也要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主张,都必须尽早开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应该尽早培养,与学校教育结合教育孩子更应该尽早,努力做一名和孩子相亲相爱,相扶相帮的好家长。  关键词:自尊;自信;家校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生,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转变。她从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学校里要守纪律的小
期刊
摘要: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也就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障碍;教育  一、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
期刊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参加运动。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期,是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酷爱运动,而学校体育课正是他们运动的重要舞台。于是上好体育课,学习有关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而大教育学家洛克强调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需要身心健康
期刊
摘要: 班级管理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工作难点,高二某班8位男生在上课或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经常说话,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笔者联合班主任,用团体箱庭介入班级学生纪律问题,通过5次干预后,学生的认知、行为均发生正向的变化。笔者在文末进行了经验的总结,也提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班级管理;团体箱庭  八个高二的男生,被班主任推荐过来,他们都有共同的状况:上课和自习等需要安静的氛围下,他们经常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