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故事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但热爱学生要爱得有法、爱得有策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文章作者恰当地处理好了几次课堂上学生打哈欠的突发事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对爱得有法、爱得有策略的诠释。
  关键词:爱;教育;自尊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9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开创良好的教育局面。爱生就要尊重爱护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真实情感,用情育人。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后,会更加信任和尊敬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转化为与教师的教育相一致的自觉行为,教育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我初登讲台第二年的某节练习课中,学生正在安静认真地做练习,一个学生在此时打了一个哈欠,声音很怪,引来同学们的窃窃私笑,不少同学都停笔下来循声而望,一个小小的哈欠像是小石块弄起一池涟漪似的,打破了宁静和谐的学习氛围。原来是很有数学天赋的华宁发出的,他思维敏捷,常常是第一个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许他觉得题目简单得索然寡味,打哈欠只是下意识行为,倘若以“河东狮吼”之势数落他一顿,弄得学生个个噤若寒蝉,思维乱、心亦乱,倒也维护了课堂秩序和所谓“师道尊严”,但这样一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可能扼杀他的学习热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毫无拘束的气氛中”。此时,我想到了这段时间电视上热播“农夫山泉”广告中的台词,于是我充满童趣地把食指竖在嘴巴前,微笑地对同学们说:“嘘!上课了,不要发出这样的声音”,同学们会意地笑了,这样一来,即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也维护了华宁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一看形势大好,我接着又说:“刚才是广告时间,现在我们回到课堂练习中,继续解决问题”。教室又恢复了刚才的宁静和谐,那个打哈欠的学生也能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爱护和尊重,他主动检查自己的作业,学习更认真了,就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我也轻松地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隔好几年之后的一节数学课,正当我在激情演绎着数学新知识的教学,而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很投入时,突然一声长长的哈欠不合时宜的出现了,干扰了教学秩序,同学们听课的注意力因此被打断。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新来的插班生文巍,收获同学们的另类关注,他也陷入窘迫中,脸色微红。据一个星期的观察,文巍同学和“传说中”的一样:基础较差,懒动口动脑。令人担忧的是他对学习不太感兴趣,刚开学的几次作业中就出现有欠交的现象,也似乎和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格格不入,时常一副神游四方、满不在乎的样子。此时是新知识教学的高潮部分,当务之急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上来,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是不能用了,我现在面对的孩子不过才9岁,当前的农夫山泉广告词早就销声匿迹不流行了。当激情洋溢去教学的我遭遇了对数学学习漠视的学生,那种滋味真是难以言表,是眼珠子狠狠一瞪或是大声一吼,估计就将自己置于“独钓寒江雪”的境地了。其实,我也明白要让学生遵守纪律,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看着之前毫无生气的文巍现在一副窘态紧张的样子,我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欲望,绝对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否则一旦“破罐子破摔”就更难扭转他的厌学状态了,无论如何要让他体面地抬起头,我决定用集体的力量来唤醒这颗尚未“麻木的心灵”,于是,我假装惊讶地样子,用一种夸张的语气对同学们说:“文巍同学可真会找时间配音啊!我们正好学到了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呀?”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喊到:“积变化的规律”,我用眼睛的余光看到文巍不好意思地用手挠挠头,紧张的神经开始松弛下来,就接着说:“文巍同学也许是在提醒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大家能不能记住?”“能!”齐刷刷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我明白他们的思维又跟上我了,心里不禁暗自窃喜。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文巍微红的脸上奇迹般多了专注的表情,这真是意外地收获。此后,我发现文巍同学对数学学习没有了排斥心理,他逐渐融入班集体的学习之中,学会了认真听课,作业也工整了,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而每次他回答问题时,哪怕是答不对,我都会先为他的勇气给予肯定,然后亲切地对他说:“看得出你开动脑筋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不过答案还不对哦,再想想”,得到我的鼓励,他也笑了笑坐下来,渐渐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一直很喜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自尊心,对待它要小心得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小的一声哈欠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中,虽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却殊路同归,它让我有着更深的思考:当课堂中发生一些我们意料不到的“小插曲”时,教师要冷静去处理,用教育的机智巧妙化解;我们教书育人应赋予“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境界,真正深入学生心灵,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教育的春风夏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如此一来,学生也会更加尊重拥护老师,方能卓有成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1、2、3 渤海大学数学系06级研究生 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现行高一数学教材给出:“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 的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而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关键词:分段函数 课程标准    1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问题    例1,(2007安徽文7)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
期刊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俗称“三个二次”问题。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常把握不好,于是我将在此文中作详细的剖析,这一创新设计以助同行们参考。  问题:若关于 的二次方程 在区间 上有解,试研究:如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设,其中  ⑴在 上有二个解(含两根相等)的充要条件是:   ⑵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解,其充要条件是:   ,解得   由⑴
期刊
(江苏省通州市姜灶初级中学 江苏 通州 226311)    摘要:作者认为:“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这一宗旨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孩子一个密切配合的学习环境,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和赞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 主体性    一、让
期刊
(四川成都市平安初级中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地理课堂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⑴有效果。指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⑵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活动,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 ⑶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新课
期刊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周庄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3)    摘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究才会主动,才会在
期刊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和建构活动要给予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重点是设境导趣,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上下功夫;问题引思,在学生思维的激活上下功夫;拓展促能,在课外延伸的应用上下功夫。  关键词:科学探究 教师引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身支配着学习活动;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
期刊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江苏如皋226541)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担心学生想不出来或做不出来,讲得过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期刊
在企业局域网中,网络链接的核心就是交换机。交换机属于网络运转枢纽,直接影响到连接到它上面的电脑上网。如果交换机出现运行问题,轻则导致电脑上网缓慢,严重的话则会出现断网现象。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对交换机端口数据流量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交换机和网络链接的正常运行。  网络中对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为此,选择性能优越、质量上乘的交换机组成完善网络链接体系,就显得至关
期刊
摘 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多种问题,如对知识只知其一,解题无全局观,无端地进行讨论等。针对此种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知识网络,熟悉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传授有关解题及考试策略的知识等等都是平时教学中亟待加强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过程;问题;分析  解法1、解法2与标准解法相比,虽然说殊途同归,但其繁琐的解题过程无疑延长了解题的时间,增加了出错的风险。而3的分类
期刊
摘 要:该文讨论了高中数学课教学不同模式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即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着重抓好两个环节:一备课置疑;二上课释疑。并说明了将教材内容分成三种情况(即一般内容、前后知识衔接紧密的内容、有较大难度的内容)如何置疑、释疑。上课时既不主张满堂灌,也不一味反对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要“精”讲,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想”,通过不断置疑、释疑,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