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成都市平安初级中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地理课堂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⑴有效果。指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⑵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活动,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 ⑶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汲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和教育动态信息,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
  
  1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多问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开展学习。
  新教材对于大洲地理只选择了一个亚洲作为案例来教学,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区地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掌握程度,可安排较多的课时。在学习完了亚洲地理概况以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课本上亚洲的内容,用各种形式来编写其他大洲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对于这个活动非常有兴趣,主动和老师探讨怎样设计,怎样搜寻资料,怎样展示自己的材料等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较好地形成了认知大洲地理的框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除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要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努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同时,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
  在新教材“日本”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在导入新课时,应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采取竞赛的形式,由学生来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日本,看看哪一组了解的内容多。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学生提到了“日本是一个岛国:日本经济发达;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缺少资源;日本有很多有名的产品,如松下、东芝、索尼等;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民族是大和民主;日本人传统服装是和服;日本喜欢吃生鱼片”……然后,引导学生从地理上的位置、气候、地形、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归纳这些内容属于哪一类,通过探索让学生发现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 与学生积极合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好积极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显示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选学习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开展积极的评价等,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内容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组织学生讨论:去首都北京可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如选铁路运输,可选哪些线路?因为学生有兴趣,所以发言积极踊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积极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以不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允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地理作业,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理图像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用简略的图表表现区域特征,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3)观察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活动水平。
  (4)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评价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地理知识用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5 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完善课堂教学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努力使自己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综合型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并相互渗透,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创设并提供恰当的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发展分散思维,最终实现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同时还需锤炼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如地理教师不可缺少的“板画”技能,让自己在坚实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江西新余338031)    摘要: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多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 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及师生间、学生间缺乏交流等因素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Blog 应用于教学可改善上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 Blog技术    1 前言    1999 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 将原来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 这标志着
期刊
摘要: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充分使用教材资源,使教学新颖富有生命力?本文通过一个课例分析,谈了自己如何利用初高中教材,实现初高中知识及高中知识前后衔接的一些做法,对如何用好教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课例;教材;二氧化硫;初高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124-02    如何让《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节课的教学不落
期刊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本文将介绍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各种形式的分辨率概念以及图像实际尺寸的换算方法。以显微颗粒图为例,说明粒度分析中计算粒度的实际大小。还有几张其他图片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数字图像, 粒度分析,像素,分辨率    1引言    日常的图像处理过程包括了图像的创建、图像处理与图像输出。图像的输出品质并不仅仅取决于图像输出这一道最后的图像处
期刊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布疑设坎”,往往有助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导课、重点难点、拓展练习等处布疑设坎都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布疑设坎;初中数学;灵动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
期刊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1741)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网上商店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系统使用B/S模式,通过ASP和ADO相结合访问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客户的注册、登陆、商品的查询、订购和信息反馈等。  关键词:ASP网上商店 购物车 B/S模式    1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人们上网的目的已经不象原来那
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Abstract: The Great Gatsby is Fitzgerald’s finest novel,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25, and Eliot considered it “to be the first step that America has taken since Henry James
期刊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中学浙江兰溪321100)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新的视角,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实现情境性与问题性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性情境性     数学课堂普遍都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但能够真正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课堂并不多见,很多教师至今仍然不明白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误认为是一种时髦的装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常常是问
期刊
(1、2、3 渤海大学数学系06级研究生 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现行高一数学教材给出:“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 的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而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关键词:分段函数 课程标准    1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问题    例1,(2007安徽文7)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
期刊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俗称“三个二次”问题。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常把握不好,于是我将在此文中作详细的剖析,这一创新设计以助同行们参考。  问题:若关于 的二次方程 在区间 上有解,试研究:如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设,其中  ⑴在 上有二个解(含两根相等)的充要条件是:   ⑵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解,其充要条件是:   ,解得   由⑴
期刊
(江苏省通州市姜灶初级中学 江苏 通州 226311)    摘要:作者认为:“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这一宗旨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孩子一个密切配合的学习环境,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和赞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 主体性    一、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