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置疑 上课释疑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讨论了高中数学课教学不同模式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即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着重抓好两个环节:一备课置疑;二上课释疑。并说明了将教材内容分成三种情况(即一般内容、前后知识衔接紧密的内容、有较大难度的内容)如何置疑、释疑。上课时既不主张满堂灌,也不一味反对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要“精”讲,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想”,通过不断置疑、释疑,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创设一个让学生勇于探索的情境,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置疑;释疑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69-02
  凡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其鲜明的特点是重视认识过程的教学,即以数学的基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数学又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不断置疑、设疑、释疑、解疑,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备课置疑
  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寻求体现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途径,是备课的两个重要目标,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设计一种好的模式,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
  从认识规律来看,人们对事物的探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有了疑问才能开始动脑筋思考,才能想办法解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问题,精心置疑。备课时,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般内容、前后知识紧密衔接的内容、较高难度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应注意置疑的方式和角度。对于一般问题,则可设置一些相互关联的问题,让学生拓展想象;对于前后知识紧密连贯的内容,可以选取新旧知识联系点这一角度进行置疑。如在讲授函数概念这个内容时,可置疑:
  (1)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是什么?要点是什么?(2)高中课本的函数定义是什么?要点是什么?(3)对于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的函数定义,你能说明它们之间关系吗?这样就为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奠定了基础。由于问题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
  对那些难度较高的内容,教师要针对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疏导的方式,设置一系列小问题,降低教学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作DB′的中垂面截正方体的截面,并求截面的面积。(图1)
  这题包括作图、证明、计算三部分,教师可创设如下知识情境,使学生循着“路标”前进,步步深入,以达到启发思维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1)线段DB′中垂面上的点对于线段DB′有什么性质?
  (2)正方体的棱上,如A′B′上有没有和D、B′等距离的点?
  (3)你怎么知道A′D′的中点和D、B′等距离?
  (4)从点E和D、B′等距离,你能推断出佬结论?
  (5)正方体的其它棱上,还有哪些点和D、B′等距?
  (6)现在可以确定DB的中垂面截面正方体所成的截面吗?
  至此,问题基本解决。所以说,教学中遇到难处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疑,如何疏导,只要方法得当,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 上课释疑
  高中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不欢迎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喜欢自己去探索。教师上课时可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布设疑问,使学生有问可究,积极思考,教师只作重点讲解。如求值:(cos10+isin10)+(cos20+isin20)+(cos30+isin30)+…+(cos3600+isin3600)。
  起初好多学生运用复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但思路一直受阻,怎么办?此时教师可设疑:(1)复数三角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2)此题能否与数列联系起来?学生细究疑问、茅塞顿开,悟出这是一个首项和公比都是(cos10+isin10)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于是得其和为0。此题可继续置疑释疑。(3)复数的开方和复数的加法几何意义是什么?同学积极思考很快可得到另一种解法。
  一些简单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行释疑。但总还有一些难度大的数学题,学生仍会思而不得,这时教师就要辅以讲解,不断启导、疏导、指导,使受阻的思维得以疏通。如设:■=■,■=-■+■,且cos2θ≠■,求证:y2=3x2
  学生思考后,思路再度受阻,无法深入,难以攻克。教师可以此典型例题,重点讲解,逐一释疑。先引导学生观察题型,发现已知条件中第一个等式是比例形式,联系以往证这类题的经验,可采用参数法,于是试引入参数K,设■=■=K→
  cosθ=Kx,cosθ=Ky,第二步代入第二个等式,消去θ后,却在x和y的关系中出现3K,达不到求证目的,思路受阻,教师应及时指出,下一步可否大胆设想要消去θ得到x和y的关系,可否先消去x、y得到sinθ和cosθ的关系,再转化为x、y的关系式(以退为进的策略)。这里需要树立辩证思想,同学缺乏这种思想,才使思维无法深入。第三步,鉴于上述设想可令:■=■=■(K≠0)则x=Ksinθ、y=Kcosθ代入已知的第二个等式,化简为3sin4θ+3cos4θ-10sin2θcos2θ=0计算至此,学生又会感到茫然,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将求证什么放在心上,这样思维才能有定向,一经提醒,同学们看到求证的y2=3x2即cos2θ=3sin2θ即cos2θ-3sin2θ=0,于是将前面的式子分解得(cos2θ-3sin2θ)(3cos2θ-3sin2θ)=0,同时注意到题设cos2θ≠■,即cos2θ=3sin2θ,于是y2=3x2,问题就解决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教师在学生思维达不到的地方,及时释疑,再将思路讲清,这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很多学生反映,数学概念性强,教师进行精辟讲解很有必要,如一概反对教师讲,会走不少弯路。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班级和学生,教师在上课时要不断置疑、释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激发了学生的“想”,这是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个教师对各种课型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模式。但备课时如何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教材、设置疑问,上课时如何步步释疑,给学生创设一个勇于探索,思维不断深入的情境,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改革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J].现代技能开发》,
  2000,(03).
  [2] 王飞燕.数学教学融入非智力因素的几点做法[J].广西教育
  学院学报,2004,(02).
其他文献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中学浙江兰溪321100)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新的视角,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实现情境性与问题性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性情境性     数学课堂普遍都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但能够真正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课堂并不多见,很多教师至今仍然不明白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误认为是一种时髦的装饰,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常常是问
期刊
(1、2、3 渤海大学数学系06级研究生 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现行高一数学教材给出:“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 的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而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关键词:分段函数 课程标准    1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问题    例1,(2007安徽文7)图中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的
期刊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俗称“三个二次”问题。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常把握不好,于是我将在此文中作详细的剖析,这一创新设计以助同行们参考。  问题:若关于 的二次方程 在区间 上有解,试研究:如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设,其中  ⑴在 上有二个解(含两根相等)的充要条件是:   ⑵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解,其充要条件是:   ,解得   由⑴
期刊
(江苏省通州市姜灶初级中学 江苏 通州 226311)    摘要:作者认为:“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这一宗旨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孩子一个密切配合的学习环境,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机会,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和赞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 主体性    一、让
期刊
(四川成都市平安初级中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关键词:地理课堂 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表现为:⑴有效果。指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 ⑵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活动,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 ⑶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新课
期刊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周庄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3)    摘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究才会主动,才会在
期刊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和建构活动要给予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重点是设境导趣,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上下功夫;问题引思,在学生思维的激活上下功夫;拓展促能,在课外延伸的应用上下功夫。  关键词:科学探究 教师引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身支配着学习活动;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
期刊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营防小学江苏如皋226541)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担心学生想不出来或做不出来,讲得过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期刊
在企业局域网中,网络链接的核心就是交换机。交换机属于网络运转枢纽,直接影响到连接到它上面的电脑上网。如果交换机出现运行问题,轻则导致电脑上网缓慢,严重的话则会出现断网现象。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对交换机端口数据流量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交换机和网络链接的正常运行。  网络中对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为此,选择性能优越、质量上乘的交换机组成完善网络链接体系,就显得至关
期刊
摘 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多种问题,如对知识只知其一,解题无全局观,无端地进行讨论等。针对此种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知识网络,熟悉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传授有关解题及考试策略的知识等等都是平时教学中亟待加强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过程;问题;分析  解法1、解法2与标准解法相比,虽然说殊途同归,但其繁琐的解题过程无疑延长了解题的时间,增加了出错的风险。而3的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