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中医术语的英译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ooo208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框架下,从生态学视角解读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分析影响词条英译的各生态因子,旨在了解译者对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顺应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为中医术语翻译提供可行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 中医术语 英译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述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在以原文、原语和译语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首先要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对译文做出选择。按照达尔文“适应/选择”理论,生命体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与繁衍,同样在翻译中,译者必须适应原文、原语和译语共同呈现的翻译生态环境,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翻译选择适应论能够避免“原文为中心论”和以“译文为中心论”对译作解读时所产生的偏颇。在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因此翻译必须从交际维、文化维、语言维三个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
  二、中医术语的翻译及其生态环境
  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可以说是其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不统一将很难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西方人便不能深刻领悟中医文化内涵。 但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 一些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存在概念交叉等现象外, 更重要是由于中医是一门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 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加之中医中大多数概念和最常用的词语在英语及其它欧洲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现成的对应语,中医文献精深庞杂,中医术语晦涩难懂等使得中医术语翻译似乎不可为。 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不仅关乎语言本身,还涉及到中国医学体系和中医深层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翻译中医英语的人不少,但译文大多参差不齐,很难有个标准考量。而在具体医学领域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利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分析词条翻译,译者对于原语的“适应”,寻求限定、制约译者的障碍,而最终“选择”适合的策略完成翻译不失为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
  三、中医术语翻译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
  要达到跟原语同样的效果,中医翻译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利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过程。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能改进译文质量、让译文呈现出整体和谐的翻译生态系统。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赖译员的主导地位及翻译的生态环境,那么中医术语的翻译应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
  (1)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任何交际活动都有一定的交际目的。中医翻译应以目标语语言风格为主,从而达到传播中医的最终目的。如中医学中的脏腑, 不仅指内脏, 还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概括。比如“心”, 中医所指的心并不等于西医学里的心脏。因此, 我们在汉译英时, 若将其译成“heart”是不全面的。众所周知中医和英语不可能完全对等。而随着国际间的交往的日益频繁, 接触别国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些外来语会被本国语所吸收, 进而推广开来,所以音译特定术语是其在交际维度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在翻译过程中,每位译者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所生活的特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会介入译者的审美判断和语言选择。原语和目的语在文化信息的转换上,应根据译语习惯作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实现中医术语的文化内涵准确得以传达。比如,中医中的“气”包含“自然之气,呼吸之气,精微物质”, 它有功能、物质、先天和后天之气的说法。如果把它简单地译为“vital energy”, 无法传递出其内涵,后直接音译为 “qi”来代替。再如“阴阳”,“五行”,“三焦”等概念,它们均是中医特有的文化概念,经过不断的适应选择和翻译的历史变迁,最终确定音译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来传递其文化内涵。
  (3)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源语时,一般要遵从符合译入语的习惯原则,对源语进行调整,旨在拉近译入语文本和译入语读者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中医概念“鹅掌风”,它是手掌面的癣菌感染性皮肤病,在翻译这一概念时,不同时期的译者采用不用的翻译策略,如李照国先生借用西方医学术语,将其翻译为“tinea manuum”,手癣,对于目标读者而言,这一译入语自然直白、浅显易懂;相反,美国译者Nigel Wiseman将其译为“goose-foot wind”,虽保留了原汁原味,但会给目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不利于传播开来,因此在语言维度上没有做到很好的适应性选择,相反,借用西方医学术语来翻译不失为一种语言维度的适应选择的办法。
  综上所述,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我们研究中医术语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很好的策略指导理论。中医文本作为功能性很强的实用文体, 应遵循汉语语法结构,分析译语的特点,对其中医术语翻译做定性分析和翻译技巧总结,接着从出版的不同时代背景分析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译本的多维度适应程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对译语进行质量评估, 再现译语文化。因此,中医术语翻译不管使用何种策略,均是译者对于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活动,应放到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解读,不能孤立的看待,更不能磨灭译者主体性地位。
  参考文献
  [1]陈红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4]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論建构[J].外语教学
  [5]魏逎杰(Nigel Wiseman).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科技术语研究
  [6]朱清时.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J].中国中医药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学校对英语教学质量倍加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新课改下,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进行探究,并研究新课改写下构建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写 初中英语 分层次教学 构建  1.前言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涌出,分层次教
摘要: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健美操、篮球、足球选修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两个不同项群的选修班学生的心境状态,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修健美操与选修篮球、足球类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四个消极情绪指标的调节作用具有显著性的差异(sig0.05)。  关键词:难美类;同场对抗类;心境状态;差异性  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随着社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求进一步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全新的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本文结合高中历史的现状及特点,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 探究与实践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历史新课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是对教材内
航空油料输油管道在民航航空油料保障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针对输油管道的不同破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应急抢险恢复方法,以供管道输送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
【摘要】本文从问题类型、提问策略和教师反馈三个方面归纳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精读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基本特征。并针对这些基本特征,提供对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提问的一些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堂 教师提问 基本特征 对策  一、引言  提问是语言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重要而有效地语言教学手段。近年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尽管提问在语言课
【课标解读】  本节的课标内容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该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分析区域地理条件、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确定具体措施;能够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典型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教学目标】
【摘要】为了适应新教材特点,组织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英语和谐合作学习,启发,不仅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师徒和谐合作学习,启发  在职业学校,我们的生源基本上是初中学校的中等生甚至差生,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课堂气氛沉闷,检查手段
教师要掌握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评价有效性的策略,重视开展多样化评价,加强英语写作交流,多鼓励,少批评,讲究个性,树立典型,遵循情感性,提高英语写作评价对英语写作教与学的促进作用,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