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髋部骨折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近年来髋部骨折的高发病率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骨折的稳定性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的骨折线的位置及方向和粉碎程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若干种分型方法,目前Evans-Jensen分型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稳定型骨折合并复杂基础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不能承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需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可酌情选择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的分型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保守治疗严格卧床,行骨牵引或防旋鞋,手术治疗指将内置物固定于骨折部位,限制骨折端移位,促进骨折愈合。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老年人焦虑的心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与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53-02
  一、研究背景
  1.1流行病学特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骨质疏松及骨量丢失成为全民的健康问题,髋部骨折在我们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近年来髋部骨折的高发病率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此类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人群将由 1990年的130万上升到2025年的260万,到2050年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又为一大主体,占髋部骨折40%以上。
  1.2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粗隆解剖学特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即股骨转子间骨折,指骨折线通过大转子和(或)小转子的骨折,股骨粗隆又称为股骨转子,是位于髋关节外侧体表可触及的骨性隆起。在股骨颈基底部有向外上突出的骨性结构称为大转子,也就是大粗隆。向后内突出的骨性结构称为小转子,也叫小粗隆。大小粗隆处有许多肌肉附着,止于股骨大粗隆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止于股骨小粗隆的有髂腰肌等,以使髋关节完成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
  1.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特点
  骨折的稳定性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骨折的粉碎程度和骨折线的位置及方向,根据上述因素,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多种分型方法,目前Evans-Jensen分型应用最为广泛。Evans[2]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Ⅰ型顺转子间骨折和Ⅱ型逆转子间骨折,并根据复位前后稳定情况进一步将Ⅰ型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a及Ⅰb后内侧骨块完整,为稳定型骨折。其余类型骨折因为后内侧皮质不连续,为不稳定型骨折。Jensen[3]等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2型:Ⅰ型为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Ⅰa型为单纯2部分骨折,稳定无移位,Ⅰb型为2部分骨折且移位明显);Ⅱ型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Ⅱa型为3部分骨折且后外侧支撑缺失,Ⅱb型为3部分骨折且内侧支撑缺失,Ⅱc型为4部分骨折)。
  1.4治疗方式的选择
  稳定型骨折合并复杂基础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不能承受外科治疗的患者需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可酌情选择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的分型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本文旨在讲述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
  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2.1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随着医学界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认识以及医疗器械的发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仍有许多因素限制了患者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报道少之又少,但不排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进行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持续牵引以及严格卧床、限制活动等方式,达到维持骨折端的对合、限制骨折端的移位、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但是牵引产生的剧烈疼痛,以及严格的活动限制,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及心理负担,而且牵引不能保证患肢持续的外展内旋,从而导致骨折端对合丢失,发生明显移位,最终形成髋内翻畸形甚至肢体缩短,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外长期严格卧床增加了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原有的骨质疏松病情,不仅不利于骨折愈合,还会造成二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4]由于老年患者严格卧床易产生严重致命的并发症,在治疗期间需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积极主动的给予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适当的翻身及拍背可减少褥疮及肺炎的发生,但这违背了严格制动的原则,加大了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综上所述,虽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优点在于不开刀无创伤,不存在切口感染等风险,患者经济负担较轻,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治疗期间存在极大的并发症风险,这将影响患者的健康、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因此保守治疗仅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其他情况下应行手术治疗。
  2.2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
  由于保守治疗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等缺点,目前多主张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满足患者早止痛、早活动、早康复等要求,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仅适用于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的内植入物包括动力髁螺钉(DCS)、钉-板内固定系统、倒置使用的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动力髋螺钉 (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等。髓内固定系统有股骨重建钉、Gamma钉、转子间/转子下髓内钉(ITST)、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5]固定方式的选择则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具体分析,在此不再赘述。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虽多, 但良好的复位及复位后的维持是治疗的关键, 坚强的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复位及支撑,防止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的发生,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创造有利条件。总而言之,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卧床带来的痛苦,极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麻醉所致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血压以及心率的剧烈波动,增加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死亡。[6]
  三、结论
  綜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选择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老年人焦虑的心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Johnell O, Kanis JA. An estimate of the worldwild prevalenc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hip fracture[J]. Osteoporos Int, 2004, 15:897-902.
  [2] Evans EM.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Bone Joint J.1949;31(2):190-203
  [3] Jensen JS, Tondev old E, Sonne-Holm S. 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J]. Acta Orthop Scand,1980, 51( 5): 811-816.
  [4] 朱文龙,王新民.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02):109-112.
  [5] 刘凤祥,唐坚,孙月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影响因素[J].国际骨科杂志,2016,37(03):141-144.
  [6] 熊青群.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疗效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7(01):109-1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VR)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40例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筛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分期行CABG与VR治疗)与观察组(同期接受CABG和VR治疗),对两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功能与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 针对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右美托咪定(右美)对防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10mins泵注0.5ug/kg右美(10mins内泵注完),常规诱导,术中以七氟烷、瑞芬太、右美维持,按需间断推注肌松药,手毕前5mins静推2.5mg 托烷司琼(托烷),术毕后接好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人数均等各33例。根据分组,对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和开腹手术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促进肝胆胰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肝胆胰外科行肝胆胰手术的65名手术患者,实验组:32名患者术后6-8小时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3名患者术后48小时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后3天,1周,2周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并以胃肠功能恢复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来评估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在保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透刺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的价值。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1月—2019年8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为常规取穴治疗,实验组实施穴位透刺治疗,对比2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00
期刊
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vle implantation, TAVI)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术的替代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却因高风险而不能手术的患者。TAVI技术对操作要求高,且患者多为高龄、合并症多及储备功能差,TAVI术后并发症高。然而,我国目前TAVI手术开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相对较少。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本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体育运动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观察组口服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热湿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脑病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经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对68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超声检查,其中11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7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7例为急性穿孔阑尾,诊断准确率为92.65%;结论将超声检查应用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准确性高,能够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  关键词:急性阑尾
期刊
摘要:目的:本实验拟用正交实验研究橘皮精油的提取工艺以及观察橘皮精油的临床抗晕动效果。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以反应温度(A)、提取时间(B)、加水量(C)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精油组与风油精组各30例,分别在乘车前30 min 取适量风油精或橘皮精油涂抹在太阳穴已经鼻下部位,实验对比两者预防晕动的总有效率,用X2检验计算统计学意义。结果:橘皮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反应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