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穴位透刺改善中风上肢肌张力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透刺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的价值。方法 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1月—2019年8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为常规取穴治疗,实验组实施穴位透刺治疗,对比2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00%(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针穴位透刺对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改善肌张力效果明显,可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穴位透刺;中风;肌张力;上肢痉挛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12-03
  中风患者上肢肌力的异常,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导致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对于恢复肌力的方法和手段均不十分理想,本项目是在对本科门诊及疗区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结合此前对穴位透刺的研究,拟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配穴方法治疗痉挛的临床疗效,通过痉挛评定临床指标量表、各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自身以及组间对比,初步建立了针灸治疗上肢痉挛的疗效评价体系。
  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1.1 病例来源
  拟观察120例病例都来自本医院康复中心疗区及门诊部。病例年龄30-80岁,男女不限。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文件精神,按l:l对照原则,各组例数相等,均为60例。各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别。各组均无脱落病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1]中“中风病”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1998)有痉挛的典型症状: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严重肌痉挛时可表现为关节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局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挛缩、痉挛肢体的腱反射亢进、由此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2.2 评定方法: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0级    无肌张力增加
  Ⅰ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ROM之末出现的突然卡住,然后释放或现最小的阻力
  Ⅰ+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再ROM后50%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ROM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较小的阻力
  Ⅱ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移动
  Ⅲ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Ⅳ级   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1.2.3纳入标准
  纳入病例标准:具有张力增高的典型症状,符合中西医中风肌张力增高的诊断标准。持续1个月以上,可纳入试验病例。
  1.2.4排除标准
  ① 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② 年龄在30周岁以上或80岁以下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③ 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④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資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5试验中止标准
  发现不符合试验方案者,拒绝继续参与研究的病人,失访者,入组后发现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等非药物性原因而中断试验者,没有遵循针灸治疗规定,合并使用了禁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病例。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用计算机产生120个随机数字,按照顺序排序,其编号就是病人的收治顺序。将随机数字随机分配入以下两组,其所对应的编号就被随机分入各组。课题各临床研究人员负责向课题统计人员通报收治时间,统计人员负责病例编号和分组情况,并及时反馈治疗单位医生。从而将120例病例按照收治顺序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各组。采用单盲法分组,避免患者知道自己的分组治疗情况。设盲工作由项目负责人、课题临床研究人员和统计人员共同设定。分组如下所示:
  (1)穴位透刺治疗组
  (2)常规取穴组
  2.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①药物治疗方面: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予积极控制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如血糖、血脂、血压等) ,治疗目标使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水平而不致影响试验效果;②针刺方面:分为穴位透刺和常规取穴。
  2.3穴位选取与针刺治疗
  (1)穴位透刺治疗组
  取穴内劳宫透外劳宫、外关透内关、曲池透尺泽。操作:根据针刺部位肌肉丰满浅薄不同,分别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劳宫直刺0.5~0.8寸(针尖向外劳宫透刺);外关直刺1~1.5寸透内关;曲池直刺0.5~1寸透尺泽。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治疗每日1 次,每次30~60 分钟,星期天休息1 天,1 周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   (2)常规取穴组
  常规取穴肩贞、曲池、手三里、尺泽、合谷。常规操作,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治疗每日1 次,每次30~60 分钟,星期天休息1 天,1 周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
  2.4.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统一的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将痉挛程度分为6级。
  ①痊愈  症状消失,肌张力正常达75%以上。
  ②显效  症状缓解,肌张力下降65%以上。
  ③有效  症状改善,肌张力下降达55%以上。
  ④无效  症状如前,肌张力下降达30%以下
  (2)中医症候学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治疗前积分满分21分,采用尼莫地平法: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痊愈  N≥90%
  ②显效  N≥70%
  ③有效  N≥30%
  ④无效  N<30%
  2.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方差齐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计数资料用Χ2分析,等级资料用Radit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观察结果
  3.1一般资料分析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临床统计,分别对性别、年龄、职业性质、应用SAS进行统计学处理,先归纳如下:
  讨论: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是因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致脊髓和脑干反射性亢进引起的肌张力明显增高的临床症候群。[3]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特有姿势检查 可见肩高耸,前臂内收、肘、腕关节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侧,拇指高度内收。瘫侧肢体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运动明显减弱,部分患者可完全不能运动或前臂内收,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导致患者出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机主要是局部肢体出现气血凝滞,从而出现麻、胀、酸、痛等异常的感觉形成,为患者实施治疗,应以活血通络、宣散凝滞为主[4]。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归根到底就是人体阴阳失衡的体现。[5]透刺法是一针透两穴,大多数都是从阳经透向阴经,可以调节阴阳二气的平衡,加强治疗作用,缩短治疗时间[6]。毫针透刺能够直接对局部气血运行进行刺激,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从而解除病痛,降低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
  经过连续的120例的临床观察,从数據中可以看出,毫针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肌张力增高有优势,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同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刺激相关性的两个穴位, 可以有效降低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一般针灸治疗不佳的中风后遗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选择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 1) : 55-56.
  [2]饶明俐 .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 1) : 4 -8
  [3]隋月皎,马铁明,卞镝 . 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 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5,35( 5) : 423 - 427.
  [4]陶蕾,孔习相,吴成珍.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 28) : 148-149.
  [5]刘悦,张俊杰,邝伟川,谢水平,高海燕,曾科学.拮抗肌组穴透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3):57.
  [6]杜凯,努娜,沈燕,王舒.金针王月亭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探寻 [  J].中国针灸 2018 , 38( 6 ):6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究氟化泡沫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抽取学龄前幼儿60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假氟化保护牙齿,而实验组使用氟化泡沫保护牙齿,对比两组幼儿的龋齿发生情况与再矿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发生龋齿的几率为22.3%,而实验组发生率为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为20.0%,而实验组的龋齿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早产儿的儿童保健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其对于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儿童保健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78例早产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出生顺序,对早产儿从1号到78号进行排序,并将序号为单数的早产儿划分为研究组,将序号为双数的早产儿划分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例数均等,各39例。根据分组,对研究组早产儿予以儿童保健,对对照组早产儿,仅予以对症护理和常规抚育指导,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体格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海立新(苦木注射液)肌注给药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取的84位观察对象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外加海立新肌注给药。一个疗程(5d,肌肉注射bid)后,对比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接受治疗患儿逐一体格检查显示:对照组痊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痊愈率为73.81%,总有效率为9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焦虑障碍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酞普兰)与观察组(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每组分别为43例。比较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阴道炎治疗中制霉菌素阴道胶囊和乳酸菌阴道胶囊的联合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我院收治的44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施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施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想交易对照组的质量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同时复发率明显更低(P<0.0
期刊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也称肝棘球蚴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西藏来说那曲市是重灾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37%。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在肝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VR)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40例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筛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分期行CABG与VR治疗)与观察组(同期接受CABG和VR治疗),对两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功能与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 针对合并瓣膜病的冠状动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右美托咪定(右美)对防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10mins泵注0.5ug/kg右美(10mins内泵注完),常规诱导,术中以七氟烷、瑞芬太、右美维持,按需间断推注肌松药,手毕前5mins静推2.5mg 托烷司琼(托烷),术毕后接好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将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人数均等各33例。根据分组,对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和开腹手术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促进肝胆胰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肝胆胰外科行肝胆胰手术的65名手术患者,实验组:32名患者术后6-8小时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3名患者术后48小时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后3天,1周,2周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并以胃肠功能恢复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来评估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在保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