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5个字的港大院士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干了44年食堂保洁工作,却赢得整个香港社会的尊重。一位90岁普通老太太的安详离世,却让香港大学官方主页在头版最醒目位置悼念发声。她一生只认得5个字,却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院士。她是谁?她就是人称港大三嫂的袁苏妹。
  袁苏妹是广东东莞人,没上过一天学,只认得“袁苏妹”和“三嫂”这5个字。二战时为躲避战乱来到香港,1957年,随丈夫进入港大,从服务员做起,厨师助理、厨师、宿舍保洁员,几十年如一日,做饭、扫地、打扫卫生……她的一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却成为大学堂宿舍的灵魂人物。
  不少入住宿舍的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在外面生活。他们在宿舍期间,见三嫂的时间比见父母的还要多,面对读书压力、家庭问题、感情烦恼,大家都喜欢找三嫂倾诉。男孩子不知道如何讨女友欢心,女孩子抱怨男孩子只顾读书,对她不够好。三嫂总是耐心地听着故事,劝他们珍惜眼前人,或者请他们喝瓶可乐,忘掉不开心的事。
  三嫂做饭很好吃,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她做的大西米红豆沙里,西米直径足有1厘米。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将这些“大西米”煮软,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为了让红豆沙达到完美,她只在其中放新鲜的椰汁。而蒸马豆糕时,为了让它“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一小时,不停地用汤勺搅拌。有学生在图书馆学到凌晨,错过了晚饭,三嫂会一直等,给他们做宵夜。她的美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港大学子刻苦读书的夜晚。
  每天辛勤工作,最初固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逐渐地,三嫂把慈母的角色带进了大学堂,努力做好分内事之余更为住宿生分忧解困。今年70岁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副行政主席梁乃鹏还记的,考试前半夜背书,三嫂会给他煲一罐莲子鸡汤补脑。毕业15年的律师陈向荣想起,期末考试高烧不退,三嫂用几个小时煎一碗凉茶,从而茶到病除。遇到学生病倒,她会特意坐车到外面去抓药。当时住宿生早、午、晚三顿饭加起来一共才4块钱,而三嫂给学生买一瓶药油便用上1块6,一剂中药则需要5块钱,还得自己负担车费,但三嫂从来没有向学生收钱。
  到了70年代,因为心脏问题三嫂装了起搏器,再也无法继续在厨房工作,这位5个孩子的母亲从此转做清洁工。遇上学生们在饭堂开派对,每每狂欢到凌晨两三点,早就过了三嫂的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会耐心等到派对结束,再独自进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那个在凌晨饭堂里独自拖地的驼背老人,直到今日,许多学生不想忘记,也不敢忘记。
  1998年,三嫂正式退休,但她仍然经常返回大学堂,为学生们制作甜品,也像妈妈一样,关心着他们的学业。三嫂的记性更是一流,直到退休10年后,她仍能记得绝大部分住宿生的名字,甚至他们的个性。晚年,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小女儿总是记得,妈妈见学生比见家人的时间还多,有时候不舍得花钱坐巴士,竟会提着40只鸡从街市一路走回山上的大学堂。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44年,操劳一生的三嫂,压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写进宿舍之歌里:“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她更想不到,2009年,她会成为香港大学的名誉院士,也是港大首位平民院士。港大在颁奖词中称赞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是港大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大学之宝。”获奖后,人们把这个老奶奶称为“港大传奇”,但她更喜欢“三嫂”这一称呼。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做饭、扫地、清洁卫生,44年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难得。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绽放的方式。港大三嫂袁苏妹,对工作认真,对学生关爱,一辈子干好一份工作,從而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成为社会的杰出人才。
  让我们向她平凡的一生致敬。
  摘自《博爱》
其他文献
有一次,一个记者访问台湾作家林清玄,临走时,突然问他:“请问你休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什么也不做啊!”林清玄脱口而出。这样的回答,大概并不是记者先生所预想的,一时间两人竟尴尬地僵在那里。为缓解气氛,林清玄只好又补充说明道:“我不用心去做什么。”  林清玄所以为的休闲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他说,即使脑子里想事情,也是负担,休闲主要是放松心情,并不在于时间和形式,只要保有几分闲情,再忙的时候
期刊
2017年下半年,著名电影演员余男出演的动作犯罪悬疑片《引爆者》、国内第二部3D动作战争电影《战狼Ⅱ》在全国先后上映。2018年1月,她主演的电影《西北风云》引起了众多观众的热议。余男囊括了中国百花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包揽过巴黎、杜威尔、芝加哥等国际电影节影后。然而,她的光环背后却是一场一场的激情戏。  一  余男拍过一组时尚大片,叫《大地的孩子》。她是全裸出镜的,惊呆了海内外的目光。作为第一
期刊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这个问题的,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我还是有资格回答的。  我刚毕业五个月,体验过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和看不到希望的迷茫感。  我也是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一员,当代年轻人所有的焦虑、迷茫、压力我都有,加班、熬夜还有形影不离的孤独感,都是日常。我知道,这些远不足以成为我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理由。  能让我有底气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同样迷茫且焦虑的年纪,我的二十几岁还算有耀眼的闪光点。更重要的
期刊
我的一位朋友在7年前开始做网络视频产品。创业之初,十分重视来自客户的反馈。他叫秘书每天把客户在微博上的指责、批评类的留言筛选出来,集中交给自己看。他认真分析客户的每一句“牢骚”或者“建议”,不断改进、完善产品功能。如今,朋友已经拥有290多万固定用户,在当今的网络产品市场中,是个不俗的成绩。  一次,我和朋友聊起了“如何对待用户责骂”的话题。  “当然,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感受,要发现
期刊
高仓健说,身体是演员唯一的资本,必须好好供奉。所以他在生活中相当自律,甚至到达刻板的程度,加之他的母亲也是若你不吃鱼就一连3天全是鱼那种性格,所以高偶像的外貌体重永远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确,作为以文体两行为职业者,给人的印象是直接用相貌或身体拼,显得肉身格外重要。然而对于常人,其实唯一的资本也是身体。  不吃台前饭的人总有一种错觉,认为身体就是臭皮囊不需要那么珍惜,为了精神世界的高洁,首先牺牲的
期刊
那天打电话回老家。电话那头传来九岁的侄子兴奋的声音:三伯,我爸我妈刚刚回家啦!  我一愣,腊月才刚开始,堂弟他们怎么提前十几天回家了?  我的老家在安徽怀宁,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面点师之乡”,仅江镇一个镇,就拥有巴比、天添等二十多个全国高知名度的白案自主连锁品牌。官方统计显示,江镇的农民在外卖包子,一年能赚回十多个亿。  堂弟夫妻三年前也加入了怀宁的“包子大军”,在上海开了家包子铺,把两个孩子丢给了
期刊
人到中年以后,慢慢发现很多话都是没必要说的,闭嘴比开口好,沉默比唠叨强。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思想呢?用事實说话,用实干说话,过程和结果便是你的语言。如果阁下文字功底了得,用文章说话,文字便是你的语言。  年轻时为求证自己的观点正确,获得别人理解支持,不惜滔滔不绝与人反复论战,争个面红耳赤青筋暴涨睚眦欲裂,最终也不能达成看法一致,大家一拍两散,从此分道扬镳,再见已是路人。如今看来,徒逞口舌之争
期刊
一般来讲,作为培养学生成材的每一所学校,没有哪所学校希望自己的学生失败,或者说鼓励学生去拥抱失败的。而在澳大利亚,却有這样一所学校——艾文豪女子文法学校,不仅专门为学生设立了特殊课程——“失败周”,并举行大张旗鼓的庆祝失败活动。  此前,与所有的学校一样,艾文豪女子文法学校将培养学生取得成功为唯一的目标,在各个年级的课程设置上,绞尽脑汁教导学生如何才能成功,以及成功必备的几个素质,诸如:天天看自己
期刊
我先生的外婆今年快90岁了,住在武汉市新州区农村。尽管生活还能自理,但毕竟年龄大了,记忆力差了不少,经常丢三落四,刚刚说的话、做的事,转眼就记不起来了。  婆婆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但他们和儿女们一样,都在外奔波生计,长年累月不在家。近90岁的老人身边没有人照顾,婆婆很是不放心。她多次将外婆接到武汉城区身边照顾,但外婆长期在乡下生活,既听不懂武汉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又不识字,加上环境不熟悉,到了城
期刊
那天我下班,看到门口新开了一家知名冰棍店,店门口人山人海,我问身边朋友:这是买房子吗?还是什么东西又限购了?  她笑了笑说:没有,他们在拿免费冰棍。  我说:拿免费冰棍怎么这么多人?她说:昨天这家店在公共微信上发了一条广告说今天在三里屯新开了一家分店,所有来捧场的人,给发免费的冰棍。  我一下子警觉起来,因为我知道,这世界上所有的免费产品,背后一定有着更大的代价。  朋友继续说:这商家要是知道有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