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理论教学的史迹探踪及重构——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为例,在钩沉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学科从专业建设到多元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时代发展与地域资源特征,总结和展望了该学科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建设经验和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郭熙是继李成、范宽后北宋中期重要的画家,他在《林泉高致》一书中表达的绘画思想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启发了山水画对“远”的自觉追求.本文通过郭熙作品《早春
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从专业汉学到艺术汉学再到艺术史研究范式等历史阶段。艺术汉学在西方的兴起,是19世纪晚期西方汉学界收藏和研究中国艺术品同步发展起来的,其学术研究呈现出从文献到实物、从器物到书画、从日本鉴赏模式到中国传统鉴赏模式的转变。它在拓展西方汉学版图的同时也塑造了属于自身的问题意识、方法论关怀和学科范式。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润疆”的重要论述,开创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文化和旅游部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援疆大会”,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深度关切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
本文从董其昌创作的一系列立轴及册页山水画作入手,解析其创立的“南北宗论”实即一整套图文互释体系,既而厘清自晚明到清代《芥子园画谱》生成期间这套图文互释体系对于彼时绘画传承与创作产生的影响,力证图式是文本与图像在时间见证之下的交迭反复,是规范的视觉典型返照群体的历史选择。
美术形式在不断拓宽,更多的美术形态被纳入大美术系统.真人雕塑是有极高观众互动性的新型美术形式,影视艺术与动漫艺术可以形成动态的美术阅读形式.这些新兴的美术形式,具有
本文从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设立哲学所的事件出发,回溯百年前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人文与科学“世纪大辩论”,并结合当今信息时代社会认知潮流的演化,探讨当今美育在重新定义的进程中,应将自身的领域潜力仅归于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内部问题,还是应更积极地进入打破人文与科学二元分立的新时代人类知识谱系重构的架构中?
水彩画传入中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水彩画家与教育家们经历了从开始完全依赖学习西方水彩画技法与教育范式,到后来逐渐尝试从多角度探索水彩画新的发展方向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水彩画写意语境的分析,尝试为其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寻求新的启示。
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到底由谁在什么时期绘就,尚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与文献依据。我们在研究北京法海寺壁画及其源流时,惊奇地发现:它与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在艺术特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充分的文献考据以及图像细节分析稽考之后,基本可以判断: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出自明代正统至天顺年间,其画师或参与过北京法海寺壁画绘制。
可调节性服装是一种颇富创造性与挑战性的设计,是使消费者参与其中与设计师共享设计与消费乐趣的一种服装设计。作者结合可变性服装的设计现状及自己的设计实践,对此类服装进行概念界定,概括出服装变换设计应遵循的审美、个性、舒适三原则,从结构变换、面料变换、色彩变换、配饰变换诸方面,梳理总结种种设计方法,阐述自己对可调节性服装的设计理念、发展趋向,包括与传统的关系等的理解。
中国画院经历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挑战。新时期蓬勃发展的画院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在面对画院转型、坚守画院核心职能的基础上,如何对当代画院的职能加以延拓,是画院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画院发展的重点与亮点,从四个方面对画院职能的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