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阅读方式的转变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形式在不断拓宽,更多的美术形态被纳入大美术系统.真人雕塑是有极高观众互动性的新型美术形式,影视艺术与动漫艺术可以形成动态的美术阅读形式.这些新兴的美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大众参与度和互动性,美术阅读方式的改变,符合当代文化特征的变化.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我荣幸地接受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杭间的邀请,开始策划一个关于纤维材料与艺术及设计的展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展览数次延期,最后定在2021年5月18日,即国际博物馆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幕。在境外展品无法参展的特殊情况下,我们转而寻求国内的作品或藏品。
在艺术走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推出重大题材美术系列工程,产生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为当今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指导方向,树立了发展目标,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对塑造国家形象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美术创作项目的增加,因创作时间周期短,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使美术作品质量难以保证。重大题材或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在图像背后展现的是强大的历史叙事,是一个时代的视觉记录,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故事。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曾产生一批经典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历史事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美术史中,大量广东东部潮汕地区的学子放弃地理上更为接近的珠三角地区而选择旅沪学习美术,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之后定居南洋(东南亚地区旧称)发展,形成一
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于广阔纯净自然天地的眷恋,对于“道”的觉解与体悟,以及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我们不但可以与艺术家同游江山万里,更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艺术理想。
《红楼梦》图像源于小说文本,不同时期不同画工、刻工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阐释、传播,造就了清代独立的《红楼梦》图像世界的形成.《红楼梦》插图叙事方式表现丰富,特别是其梦
博雅之人乃文思神远陶如让先生1931年11月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跟随其父陶南华先生钻研修习书法。陶南华青年时代师从张琴襄,张琴襄学书于沈用熙,沈用熙乃包世臣的入室弟子、清代著名碑学书法家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在合肥书法艺术中,邓石如、包世臣一脉的碑派书风影响尤甚。
郭熙是继李成、范宽后北宋中期重要的画家,他在《林泉高致》一书中表达的绘画思想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启发了山水画对“远”的自觉追求.本文通过郭熙作品《早春
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从专业汉学到艺术汉学再到艺术史研究范式等历史阶段。艺术汉学在西方的兴起,是19世纪晚期西方汉学界收藏和研究中国艺术品同步发展起来的,其学术研究呈现出从文献到实物、从器物到书画、从日本鉴赏模式到中国传统鉴赏模式的转变。它在拓展西方汉学版图的同时也塑造了属于自身的问题意识、方法论关怀和学科范式。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润疆”的重要论述,开创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文化和旅游部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援疆大会”,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深度关切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
本文从董其昌创作的一系列立轴及册页山水画作入手,解析其创立的“南北宗论”实即一整套图文互释体系,既而厘清自晚明到清代《芥子园画谱》生成期间这套图文互释体系对于彼时绘画传承与创作产生的影响,力证图式是文本与图像在时间见证之下的交迭反复,是规范的视觉典型返照群体的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