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是一个不上不下的群体,他们不是成年人,但也不是小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但爱好不稳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便利的网络、丰富的电影电视节目让他们接触了很多音乐,但大多数人只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比较经典的音乐了解并不多,个别学生甚至说中国的戏剧、外国的歌剧、交响乐、奏鸣曲是噪音。实际上,学生是非常热爱音乐的。下课、放学的时间,不时可以听见学生歌唱的声音;耳朵里塞着 MP3的耳塞,他们在听着音乐;课桌和课本上总贴着点自己喜欢的歌星的照片,他们其实打心眼里热爱着音乐,音乐其实是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一个从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音乐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爱音乐欣赏课呢?我总结了几点:
  一、上课的开场白很重要。好的开场白能很好的吸引这些大孩子注意力,学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果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开场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比如我在上电影电视音乐这一课的时候的开场是: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吗?你们能给我唱几句你喜欢的影视歌曲吗?也许是几句简单的话,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很喜欢看电影电视,影视歌曲更是拿手。这样一来学生就踊跃了。从学生喜欢、熟悉的东西入手,他们才能很快接受他们并不熟悉的东西。
  二、内容的介绍和引入也很重要。有教育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同一首学生不熟悉的乐曲给两组学生听,一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组则介绍这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作曲,著名的乐队演出,并且在很多地方引起了轰动。听后的结果是不做提示的组只有 30%的学生记住了,而另一组则有70%的学生记住了这一音乐。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成熟,容易接受暗示,好的运用暗示,做适当的提示和介绍,能增加学生欣赏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对某一个曲目介绍时,不要只介绍作曲家和作品本身表达的意思,还可以推广开介绍一些关于该音乐作品的小插曲。
  三、为学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中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可能一次表演会给他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热爱上音乐。我曾经安排过学生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但必须说出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和对歌曲的理解。学生很欢迎这样的形式,他们课前就找了自己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虽然有的很不好意思,是红着脸唱完歌,但他们其实很愿意表演、展现自己。而且我发现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并不像想象中的盲目,有个女同学唱了 S.H.E的《月桂女神》,她说这首取自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讲了月桂女神达芙妮和太阳神阿波罗的故事。一个男同学唱了现在流行的林俊杰的《曹操》,他说这首歌取自《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三国”中的关键词:“煮酒”、“长坂坡”、“荆州”,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让他有兴趣去看完三国演义。
  四、不否定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不轻易否定别人赞赏和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礼貌和對别人的尊敬,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有些老师是执否定的态度的,我却不这样认为。记得大禹治水是用引流而不是用堵的。音乐教育也是一样,老师不能因为流行的音乐中有很多是关于爱情的就禁止它,流行音乐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学生并没有注意和总结,老师这个时候应该引导。
  五、让学生带着感情欣赏音乐。学生不喜欢空洞地欣赏音乐,因为他们对音乐的结构,调性,配器,和声等其实是陌生的。与其大谈阔论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调式结构怎样来表现“含着眼泪的微笑”,不如在其中加入一些感情,讲讲莫扎特在写《第四十交响曲》时的生活背景:莫扎特的创作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这首交响曲的开始没有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这并不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的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是莫扎特含着泪水的微笑。学生其实是很善良的群体,在讲到莫扎特的窘迫后他们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去体会“含着眼泪的微笑”的风格。这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其让学生听他们本来就不懂的很深的音乐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用情感去理解音乐,去体会音乐中的喜怒哀乐。
  音乐其实是一种美好的心态,把单纯的喜欢变成对音乐的了解,让学生发自心底的爱上音乐。这其实是一个简单也复杂的过程,让学生保持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认为老师其实是认同他们的看法的,有被承认的感觉;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学会爱,懂得爱;通过音乐了解其他艺术门类;让学生知道音乐不止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音乐其实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这都是我们音乐课首要完成的任务。
其他文献
评价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倡导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提升素质。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而且还要求教师去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現,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它可以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等。那么如何用好课堂评价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
期刊
摘 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基于国内外课堂互动理论研究和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法中的发展趋势,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活动,形成教学互动,事关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高中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一。如何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潜力
期刊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的师生不和谐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关键词:情感 情景 教育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
期刊
长期以来,为什么语文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下的现象呢?很多教师都将责任推倒了学生的身上,对此我们作为教师能否做一个换位思考,不要把所有原因都推到学生的身上。教学本身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不应刻意地强调两者哪个更重要,而应将两者放到同一环境下,平等地审视和对待。如果忽视两者中任何一方,就等于破坏了教育环境,教育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内涵。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尤为关键
期刊
心理学认为,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學生情感空白。然而真正的执教者明白小小的堂课凝结着教师的智慧,想要每堂课学生在身心方面有进步,离不开教师以情感教育促进教学。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因素, 发展学
期刊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光,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教与
期刊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X”是文理小综合还是文理大综合或是单独150分试卷,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
期刊
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与教师的创造性。  首先,这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决定的。新课改促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我们广大教师的角色能否适应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再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权威者转向平等者,这样使得我
期刊
目前,各中学为了掌控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强化学习在课余时间中的比重,适当抑制学生的贪玩心理,纷纷设置了每日八节正课时间外的自习课时间。各学校自习课一般分为早自习和晚自习两个时段,并且将各天的自习课分配到各科教师的管理之下,称之为“教师值班自习”或“学科自习”。因为考虑到语文和英语的学科特性,早自习一般在语文和英语之间轮转。本文将主要讨论的是中学语文教师搞好中学语文早自习应注意达到的一些问题,以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