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和参与”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三大基本条件之一,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20多年的实践不断证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利益相关者分析一直是国际上学习型城市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但这项研究在中国却有所缺失.借助“迈向欧洲学习型社会”(TELS)项目提出的学习型城市十大指标,以利益相关者识别和显著性理论(TSIS)作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最终利益相关者、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梳理,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应对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最终利益相关者、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梳理,尝试分析三者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要发挥好最终利益相关者的牵头作用、预期利益相关者的主力军作用,并充分挖掘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优势与特色.
其他文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从厘清1+X证书制度的内涵入手,分析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并以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项目为例,探索1+X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X”项目选择应坚持以产教需求为导向;“X”课程体系改革应坚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X”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以理实一体、专兼结合为导向.
通过描述中西方主流媒体在中国减贫脱贫报道中的话语特征,探究报道背后的态度立场和意识形态.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对高频词表、索引行和词簇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比较中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一重要实践所持的立场.研究结果显示,中方媒体更多摘引积极可信的官方话语,更多关注减贫脱贫实践的成果与国家发展;西方媒体则更多摘引无可靠信源的民众话语,通过使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断章取义,传播负面消极信息,并一味强调中国的贫穷现状.
“互联网+教育”理念提出后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加快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开放教育远程英语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开展教学具有学习的开放性与自主性、资源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教学的个性化和互动性等优势.教师在远程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师生互动等策略有效提升开放教育远程英语教学质量.
在国家文化发展需求效应下,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更好政策环境和更多外部支持,同时也面临基础保障不足、优质生源不足、校企合作不足、有效供给不足、特色培育不足等问题.急需拓展文化视野,推进专业集群发展;凝练办学特色,彰显人才培养优势;矢志匠心引领,弘扬昂扬时代精神;谋求创新驱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立足服务见长,助力文化传承传播;多方获取资源,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发挥文化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贡献.
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健身气功·八段锦课程为例,积极探索与实践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文献调研、教学实践等方法,针对高职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进行调研,设计并实施健身气功·八段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结果显示:混合式体育教学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互融互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课程质量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具体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或调查分析,存在研究系统性、针对性和推广性不足,以及缺乏实证基础等问题.基于137门高职在线精品课程共92922条学习者评价内容的深度分析,在情感分析、词云分析、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和LDA主题挖掘基础上,对学习者课程学习负性评价进行主题提取.研究发现,学习者整体课程学习体验正向评价远高于负性评价,且在负性评价中理工类课程高于文科类课程;学习者对课程的负性评价主要聚焦于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考核评价、课程内容设计、技术平台功
职业本科教育由试点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对优化类型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试点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校,既要传承职业教育的“基因”,又要改革创新蹚出一条有别于应用型本科的“新路”,还要防止成为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械相加的产物,切实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不高的问题.要在国家制度供给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破解难题,以提高适应性为着力点,科学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设置专业,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传承
从系统思维看,新版专业目录的研制和发布在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呈现出行为跨界、功能整合和动态重构的逻辑理路.突出“领域—主体—层面”育人架构,新版专业目录关注职业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职业的影响,推动校企突破既定界域以“校中厂”“厂中校”实体性嵌入育人实践,为适应工作情景和跨界学习模式创设条件;突出“职业—生命—社会”价值架构,新版专业目录关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逐级递进,挖掘个体擅长工作过程建构的个性品质,力图满足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和民生诉求;突出“开放—自主—实践”制度架构,新版专
从能源电力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能源发电类专业快速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机制建设、以核心专业为基础的专业资源聚集建设和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等专业群建设策略.通过对接产业升级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改革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岗证”融通课程体系以及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结构化双师团队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举措,实现专业群建设对接电力产业升级发展.
先师唐圭璋先生作为词学泰斗和教坛楷模,双峰并峙,词界共仰.本文拟从张炎《词源》记载的宋人学词——词学教育方式溯源,将唐师学词与词学教育的师承源流谱系,置于清学至民国——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词学教育古今转型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探寻唐师以“求真”宗派谱系为师承,坚持“声学与尊体”并重学词与词学并行的词学教育思想和词学教育拓展创新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