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明清时期水田衣的审美特征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田衣是明末清初流行服装的代表款式,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其拼布的形式大大推进了现代服饰设计理念的进步。本文笔者意在从水田衣的起源与发展、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审美特征主要包含整体的韵律美、色彩的组合美,归根结底是个性化审美崛起的体现。
  关键词:水田衣;拼布;审美特征;個性化审美
  水田衣是拼布艺术的代表,由零碎锦料拼合而成,因不同色块相互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流行于明末清初。水田衣本质上是拼布艺术在服装领域的体现,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直到现在,仍在民间受到欢迎。水田衣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它独特的拼布形式赋予了百姓施展创意的机会,其蕴含的审美特征值得我们探究。
  1 水田衣的历史沿革
  前文笔者提到,水田衣的拼布形式早在春秋时期便已经存在。老莱娱亲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二十四史》记载:“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五彩衣一说便是拼布而成。同时,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出土的拼布童衣为春秋战国时期拼布服饰(图1)的存在提供了实物依据。[1]
  到了唐代,拼布服饰在民间流传更广,记载更加丰富,王维有“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的诗句,熊孺登则写道:“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拼布服饰多为穷苦的劳动人民穿着,为生活所迫,与审美关系不大。卢元辅的“水田十里学袈裟”则直接点明了水田衣与袈裟在形式上的一致性。[2]事实上,百衲衣作为一种专门样式普遍出现,恰恰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直到现在,也常被作为僧人苦修的符号。
  明初时,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推行下,百衲衣仍作为节俭的象征存在,而从明代中期开始,世风大变,水田衣作为时尚服饰普遍出现,“群然则而效之”。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以大篇幅论述,强调古人穿着为不得已,批判今人主动将完整布料裁为零星小块只为做一件拼布上衣的怪异之举。由此可见,明清之际的水田衣早已背离了其诞生的初衷,根据个人审美随意拼接的行为反映出的是明代中后期人性的觉醒与个性化审美的复苏,这种服饰在礼法严苛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奇装异服。而在清代,水田衣的精细程度则更进一步,用料与针法更为考究,以拼布为基础,结合了刺绣、垫棉等工艺,达到了繁缛的极致。
  到了现代,水田衣的拼布艺术形式表现范围更加广泛,风格更加多元,有民间寓意百家之福的儿童用百家衣,有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拼接服饰,有T台上引领潮流的大色块拼布长裙,有家纺装饰和拼色地毯。以水田衣拼布元素为基础的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2 水田衣的审美特征
  2.1 节奏韵律美
  节奏与韵律原是音乐术语,引申到造型设计中,指多种元素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秩序感与律动感,即我们常说的旋律。[3]在水田衣等拼布艺术中,体现在色彩、布块的搭配关系中。
  早期的水田衣拼接较为规律,基本单元多为大小、形状相近的菱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多边形,并按边角对应的方式拼接,工艺并不复杂但视觉效果丰富。在形式上,重复元素的间距很重要,太远各色块间无法正常过渡,易产生视觉上的割裂感,太近则如鱼鳞般拥挤,使人产生逼仄的沉闷之气。以右图(图2)中的清末女袄为例,色块规整,距离固定,使整体呈现出波纹状的律动感。同时,菱形间的相互关系借助我们的视觉经验变得立体,好似许多立方体整齐码放,凹凸有致,如万花筒一般,这使得平面剪裁的传统服饰多了些立体的影子。
  随着审美的多元化发展,水田衣的形式愈发多元,色块的形状、色彩、大小等不再局限,且组合方式更加随性。当然,随性并不等同于杂乱无章,只是相对于初期规律明显可循的拼接规律,显得更加自由奔放。与其说是纷乱,不如说是蕴无序于有序之中,反复推敲,有目的性地安排色块,使各色块之间形成紧张和对立的视觉效果,宏观来看却又逃不出整体的统御,营造出了“多样统一”的效果,达到微妙的视觉平衡,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杰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2.2 色彩组合美
  依照中国传统礼制,色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需要与个人的身份、地位匹配,朱红、黄色等只供皇室使用,普通百姓只能着浅淡颜色服饰,在明代前期便是如此。然而到了明清之际,这一铁律已被打破,此时的水田衣常以亮色和浅淡颜色搭配,运用不同色相、明度、纯度布料的调和作用,带来纷繁复杂的视觉感受。
  首先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作为服饰的三要素之一,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水田衣的形式决定了其色彩构成是由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布块进行缝合的色光合成形式。近看时,不同色块之间分界线明显,斑斓多彩,远看时,织物的拼接线消失不见,归于整体,但整体的色彩却具有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4]
  其次是色块搭配带来的丰富层次。不同的色块组合往往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格调,例如右图所示(图3),红、黄、绿三种色块相对鲜艳,营造出活跃的美感,而蓝色稍暗,与亮色区形成一定的对比,较少的黑色色块则足以压制住过于跳脱的亮色区,好似交响乐团的低声部,使整体氛围和谐而扎实。此外,两侧的色块分布并不对称,又多了一分错落的美感,使人一眼望去,看到的不是一件普通上衣,而是一件艺术珍品。
  3 水田衣与个性化审美
  色块的拼接看似简单,变化却无穷无尽,与单纯考验技术的绣花不同,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审美进行水田衣的创造,水田衣的流行与晚明个性化审美的抬头关系密切。在明初,视觉冲击力如此强的服饰没有生存的土壤,严格规定下,人们遵照身份规定穿着单调的衣服,百姓不可用大红、黄色等,不可用金,十分素朴。随着商业发展,消费主义开始盛行,奢靡之风裹挟社会,锦绣、金银、珠玉开始频频出现在平民的衣服之上。泰州学派继承阳明心学,以心为尺度,强调欲望的合理性,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主张。在这样的思想感召下,大众开始将自己的奇思异想落实到服食器用等日常用物上。在服饰方面,“天衣无缝”的着装理念也被打破,许多人以接缝为奇、为美,甚至不惜剪破自己的贵重锦绣,只为拼成一件水田衣。以儒家的视角来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它在晚明却在普遍发生。[5]
  从上文插图来看,即便用规则的布料,为数不多的几种色彩也足够营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个人可以决定的远远不止色彩这一个要素,面料、颜色、布块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它们的排列组合中,诸多可以自己掌控之处,所用的技巧几乎只有针法,较低的门槛使绝大多数人可以发挥自己个性化的创造,以此展现自己的独特审美。
  结语
  水田衣并非孤立的个体,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变迁,在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是那时的时尚之物,体现的是人性觉醒下的个性化创造与奢靡之风的漫卷。而在其他时间,它象征的却是勤俭与朴素的祝福。由此看来,水田衣的拼布形式适用性极广,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有它的生存空间,这种特点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它本身的形式美感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色彩的对撞、整体的旋律,排列组合之间,尽显多变之态。
  参考文献
  [1]王博,鲁礼鹏等.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3(1):89-136,161-176.
  [2]吴训信.百衲织物的历史发展与审美传承[J].丝绸.2019(12):122-128
  [3]程蓓.水田衣现代设计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8
  [4]徐祎.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5]曹雪.论《闲情偶寄》中水田衣对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6(7):104-10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姓名:梁致宁(1994—)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栖霞市,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本土艺术学理论
  第二作者(指导教师):
  姓名:邱正伦,职称:教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    王占山跑了!  这个消息一传到红星电器厂的工作队里,队长孙常理立刻召开专案组和工作队骨干的特别会议,会上听取了专案组成员贺学军,崔立志的汇报。  昨天晚上贺学军和崔立志交接班后剩下贺学军和被审查的王占山,贺学军检查了里屋王占山写的交代材料,然后又交代了新的题目之后开门来到外屋然后在门上加了一把“将军不下马”的头号大锁,躺在床上翻起了工作队三令五申禁看的黄色小说《红楼梦》。十点半里屋传出关
期刊
一个在外地居住多年,远离故乡的人,当他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最让他经常回顾、最割舍不下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出生地。他的童年,他对故乡的依恋。哪怕故乡是那么地遥远、是那么地闭塞、那么地贫困,在他的眼里,故乡是最美的,魂牵梦绕、最难忘的地方。  人们对故乡的依恋,就像迁徙的候鸟一样,年复一年,飞回它的出生地。又像大马哈鱼(鲑鱼)一样,追寻着亘古不变的洄游路线,从海洋千里迢迢经黑龙江溯水向北游向呼玛尔河的源头。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CNKI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分析,以女性参与奥运会运动人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女性的发展经历了女性体育的萌芽和登上奥运舞台到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男女的差异依旧存在,女性依旧没有获得与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但只要妇女积极参与到奥运会中去包括在奥委中担任领导职位等都可以实现女性地位的改变。  关键词:奥运会;CNKI法
期刊
摘 要:本文综述了“海坛”与“平潭”地名之由来,指出,“海坛”岛名来源于海坛岛上地标物:君山;而“平潭”地名则亦可能来源于海坛岛上地标物“君山”、或来源于海坛岛上另一地标物“三十六脚湖”。  关键词:海坛;平潭;君山;三十六脚湖  粤省惠州市惠阳区东北部有个镇叫“平潭”。本文所论的是,闽省福州市下辖的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位于闽省东南部,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
期刊
摘 要:一个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独特重庆文化也正是在重庆这片土地上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形成。本文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重庆的三峡文化、巴文化、码头文化等与重庆地理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重庆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生态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盆地东部,跨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重庆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建筑高低
期刊
英雄的武汉人民、伟大的湖北人民、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斗争中又一次展现出了令世人震惊的一面,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民战争,激发了斗志,凝聚了民心,同时也让全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一面穿越时空的照妖镜,照出了人间百态,照出了相关官员和普通共产党员们的生存哲学,照出了共产党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的不同效果。太平盛世时,大会小会喊口号,佩戴党徽举旗帜,大浪淘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得到显著发展,为新媒体技术带来了全新机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某种程度来看,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社会生活方式与信息传播手段都发生改变,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均产生深刻影响,博物馆宣传工作亦是如此。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完善创新,明确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的优势,最终取得
期刊
一阵沉默。  要放下包袱,好好调整状态,组织上相信你。“和尚所长”没回答,慢起身,戴上帽,拉衣服,一抬脚,“霍”地敬礼。在局长、政委的注目下,他走出县公安局办公楼,黝黑的脸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坚强的目光。注目他走出办公楼的,还有门前围栏高杆上国旗,在微风中飘扬,熠熠生辉。  “和尚所长”是有头发的,也是有名字的,叫尚承业,县公安局路口镇派出所所长。这一切,已画上休止符。算上庚子年正月
期刊
摘 要: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中式风格的首饰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珍玩,而成为举手投足就可以拥有的美学韵致。本文通过对中式传统首饰的时代更迭进行探讨。  关键词:首饰;情感;色彩应用  中国玉首饰文化在原始时期开始出现。而金银制品的制造在商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到了唐代,开始出现其他装饰工艺搭配首饰,首饰文化达到巅峰时期。明清期间,中国的形式首饰制作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尤其是皇室的金银制
期刊
摘 要:这篇文章根据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经典电影作品分析伯格曼作为电影导演的天才之处,主要从其伯格曼的出身背景、戏剧生涯、文学天赋、视听语言、宗教信仰、哲学思考、世界观来对其电影世界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伯格曼的电影宇宙。  英格玛·伯格曼生于1918年7月14日,他的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后来成为宫廷牧师,严肃无趣,而母亲也性格孤僻,这导致英格玛·伯格曼的童年生活压抑又沉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