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亚在LP类函数猜想上的工作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波利亚关于拉盖尔‐波利亚类函数猜想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利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基于原始文献,研究波利亚与之有关的一些文献,分析其提出该猜想的历史背景,指出拉盖尔1882年的相关工作是其思想基础,波利亚关于多项式逼近整函数的研究是其工作基础;通过研究波利亚在该猜想上的重要工作,揭示其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波利亚在1914年的文章中已有该猜想雏形,在1915年的文章中进一步明确。在其后工作中,虽未能完全解决该猜想,但提出了整函数或亚纯函数零点集的最后集概念,为其他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探讨该猜想的重
其他文献
黑苏嘎-25是蒙医临床上用于白脉病的常用方剂之一.通过对黑苏嘎-25的文献记载、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现状、成分研究进展等进行文献综述,为蒙药黑苏嘎-25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贵州黔西南布依族832例(男338例,女494例)、安顺布依族345例(男163例,女182例)进行了5项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黔西南、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均为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较厚,肱二头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较薄.黔西南布依族男性肱三头肌皮褶、女性肱二头肌、肩胛下皮褶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男性5项皮褶厚度均与年龄无相关,随年龄增长,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增大,肩胛下皮褶厚度减小.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男
主蛋白酶(Mpro)在SARS-CoV-2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蛋白酶Mpro为靶标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SARS-CoV-2病毒感染.因此,本研究对中药数据库TCMD进行虚拟筛选,筛选得到的化合物满足Lipinski规则与Veber规则,且通过TOPKAT预测,筛选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研究分子对接下的互作模式以及通过自由结合能验证复合物体系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ZINC33830770,灵芝属三萜类化合物)和化合物4(ZINC1335889,杭菊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异丁基酰胺)与
现代医学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将疾病预防策略分成了3个等级,简称三级预防.《蒙医甘露四部》虽然未直接提出疾病预防的三级策略,但在其治疗原则当中已经包含了“无病预防”“疾病蓄积时予以平息”“疾病引发时予以清除”等3大原则“.无病预防”是蒙医学对“治未病”的一种认识和阐述,是《蒙医甘露四部》朴素的疾病预防策略观.现从“无病预防”和“有病则医”(含总的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原则、特殊治疗原则)几点阐述此观点,欲与同仁交流.
在16世纪之前的一千年间,幻方曾经在欧亚世界广泛传播,成为各文明共享的知识。这场知识交流的两个环节与古代中国密切相关。唐代与九宫数幻方有关的术数蓬勃发展,其传播超越了唐朝疆域。之后打上伊斯兰文化烙印的幻方,又在元明时代向东传入中国。这些事实表明古代中国是幻方世界性流传当中一位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基于微波滤波器电路拓扑设计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小通带比的三通带三维频率选择表面(3D FSS).该3D FSS的单元结构由空气方波导和介质方块组合而成,且介质方块上下端面均刻蚀3个同心方环.由于单元结构上下端面谐振单元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原有单一的谐振模式耦合分裂为奇模和偶模两种模式,产生了多个传输零极点,形成了3个二阶通带和3个二阶阻带,且频率选择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3个尺寸十分接近的方环设计,实现了小通带比.为了弄清该3D FSS的工作原理,对传输极点处的表面电流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所提出的
由于甲骨文字形结构多样,异体字较多,其识别一直是甲骨文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以甲骨文偏旁为识别的基本构件,建立单偏旁和合体结构的甲骨文字符识别方法,提升甲骨文识别的精度.方法一:根据甲骨文偏旁字形特点,对甲骨文拓片上的合体字进行甲骨文单偏旁最大极值稳定区域的选取,然后,通过改进的BN-LeNet模型识别甲骨文各个偏旁;方法二:针对甲骨文合体字拓片稀缺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对甲骨文合体字
旅游流作为地理学与旅游学的交叉领域,一直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前旅游流研究多从现实角度探讨,未考虑到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流动,缺乏对虚拟旅游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本文将百度指数中的搜索指数作为虚拟旅游流分析数据,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解析了长江三角洲虚拟旅游流空间格局,通过模型对比选取半参数GWR模型,从流入、流出视角在市域尺度探寻了虚拟旅游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8年虚拟旅游流具有明显的地缘偏向,呈现核心—边缘结构;2013年旅游流网络密度在流入虚拟旅游流半参数GWR模
以水稻品种白粳1号和稻花香2号苗期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淹灌(CK)、湿润灌溉(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研究节水灌溉对冷凉地区水稻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粳1号的W1和W2处理的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1.69%和26.88%,10.86%和27.86%,18.07%和34.77%,这3项指标的CK和W2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稻花香2号的W1和W2处理的干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CK处理降低10.32%和21.18%,4.18%和
以农华101为试验材料,设扩行距、缩株距(KH:行距100 cm)和当地常规种植(CK:行距60 cm)2种种植模式,种植密度7.5万株·hm-2,研究扩行缩株对春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各器官氮含量表现为KH大于CK,且吐丝期大于完熟期.KH下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吐丝前氮素积累率、各器官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贡献率均高于CK.KH下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及实测产量均表现为KH大于CK,且玉米穗粒数和实测产量2年均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