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接第一人”潘际銮:他让几万里高铁轨道“天衣无缝”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时事速递 >>
  潘际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焊接科学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焊接领域的开拓者,潘际銮已94岁高龄,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他参与解决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问题,让高铁轨道“天衣无缝”,让核电站“密不透风”。早在1984年,由潘际銮排名第一完成的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5年,潘际銮被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让自己的科研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一生追逐的目标。我的工作对国家有贡献,我就很安心,很高兴。”他总是这样说。


  人物素描1 “抗日、救国、回家”之志
  1927年,潘际銮出生于江西九江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潘际銮10岁的时候,正是日本人向九江进攻的时候,潘父就带着一家人逃出了江西。后来潘际銮一家便在云南扎根。“当时虽然有学校,但上学很困难,为什么?家庭很贫苦,吃饭都困难。”潘际銮说,不放弃学习,始终是潘家孩子们的不二选择。战火纷飞里,“抗日、救国、回家”的志向悄悄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1944年,潘际銮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入学第一年,西南联大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物理居然考了个不及格!”这件事给了潘际銮很大触动,他总结,西南联大的学习方法是老师引进门、学习在自己,而且要学深、学精,从“自学”向“治学”转变,这让他养成了融会贯通、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
  人物素描2 让系列重大工程“天衣无缝”
  在我国,超过4万公里的高铁轨道,均是通过极为精准的焊接工艺拼接而成的。而这项“天衣无缝”的焊接技术背后,凝聚了我国“焊接科学第一人”潘际銮毕生的心血。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并在我国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成为我国焊接领域当之无愧的奠基人。随后的数十年间,潘际銮和他所引领的焊接学科成为国家各项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世纪60年代,他率领团队历时3年完成核反应堆焊接任务。1987年至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首座核电站时,潘际銮又担任焊接顾问,为工程做出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潘老仍致力于推动大型构件的焊接自动化。2003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爬行式弧焊机器人,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及物力成本。2005年,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工,潘际銮作为技术顾问,亲自指导和把关3000多处钢轨焊接接头,为我国高铁建设打下堅实基础。
  【考场仿真试题】请就上述材料,以“国之希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对这位九十余岁的老院士而言,他用一生的时光推动中国焊接技术的进步,使得国家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将自己同国家命运“焊接”在一起,为中国科学事业之未来燃亮了希望的火烛。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不断学习,不畏艰苦,勇于创新、勇闯国际前沿的科学精神,这是科技强国的希望所在。
  【其他适用话题】科学精神 家国情怀 为国为民 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悠悠桂花的香味,是思念的味道。  ——题记  傍晚的和风一吹,飘落的桂花气息迎面扑来,像是香水的余韵,令人回味,这是记忆深处的味道,桂花的沁人心脾像是冬日的暖阳,也像是夏日雨后的晴风。  在童?年的记忆里,父母的工作总是繁忙的,所以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每天欢乐又充实。在那里,我有许多的玩伴。  傍晚时分,伴着桂花香,奶奶必定要出去走一走,到菜地里看一看,我也喜爱跟随着去。放眼望去,
期刊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鲁迅先生的《秋夜》,同学们多调侃其“一棵也是枣树”,可后面这句,当初我一见到就急忙记了下来,生怕它会稍纵即逝——毕竟记忆中有那么多的句子像细碎的沙子,转眼间就全从指缝中漏下去。  
期刊
“小伙子,问了下大家,猫可以肯定是被遗弃的,看来这猫跟你有缘,你要不认养了吧?”那位阿姨打来电话说。  那天中午,我吃过饭去遛弯儿,突然在常走的小路边看到一个猫包,仔细一看,里面是只成年白猫。  这还是我第一次捡到被遗弃的小动物!一时不知怎么处理,我试着询问了一位刚好路过的阿姨。攀谈中了解到阿姨就住在附近小区,她们小区有个养猫的微信群,说可以帮忙问问怎么办。  想到小时候养过的那只双眼碧蓝的小白猫
期刊
大雄宝殿的建筑,是非常伟大的,在此建筑前面栽种几棵松柏来配合,这也不是件寻常事。依常情测,必然是建殿在前,栽树在后。松柏生长又不易,须得经过百年以上,才苍翠像一个样子,才配得上此雄伟之大殿。一开始,稚松幼柏,是配不上此大殿巍峨的。但在创殿者的气魄心胸,則一开始便已估计到百年后。当知他相择地形,来此开山,在他胸中,早有了几百年估量。但到殿前松柏苍翠,与此一片金碧相称时,那创殿人早已圆寂,藏骨僧塔了。
期刊
写作练习和跑步一样,越常练习,表现越佳。偶尔你会提不起劲,三里的路程,每一步都在抗拒,可是你还是勉为其难地跑了。有兴致也好,没兴致也罢,你都得练习,可不能坐等灵感来了,想跑的欲望涌现了,才开步前进。灵感和欲望绝对不会自动来报到,尤其当你身材已经变形,而且一直在逃避,更休想它们会来。然而倘若你定期跑步,训练自己的心志去适应,或不去理会那股抗拒的心情,你就是去跑,并且在跑到一半的时候,爱上了跑步。当你
期刊
越是炒得人盡皆知的新闻,常常无关紧要,而不被报道的事情,常常是要紧的事。  新闻就像糖跟身体一样,看起来很美好,吃得多一点就会对身体有害。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越跟你无关。它会把新的消息吹捧成重要的东西来卖,去吸引你的注意力。新闻实际上千篇一律,并且使人不断分心,注意力更分散,而且会扼杀你的创造力。  当你坚持30天不看新闻,就会发现,生活没什么变化,并没有错过什么重大事件,万一真有一件事情很重要,
期刊
【荐读】  游戏里“吃鸡”令人欲罢不能,殊不知,名著里的“吃鸡”也令人垂涎三尺!本文作者祝新宇在阅读过程中,细心留意书中的细节,从托尔斯泰到大仲马,他们笔下的鸡肉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快一起来看看那些藏在名著里的美食吧!  这里说的“吃鸡”,不是网络流行语中的“吃鸡”。  在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复活”后,认为土地和阳光、空气一样,不应为任何人私有。他回到庄园,考虑如何把土地分配
期刊
向上的小小波:2021年7月,河南省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千年一遇”的暴雨,损失惨重,但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普通网友、明星还是知名企业都在尽自己的一分力量给河南捐款、捐物资。其中,一个朴实无华不营销的牌子——鸿星尔克,悄悄捐出了5000万。好家伙,这个被戏称快要倒闭的品牌,做慈善竟这么大方!这事一出来可给网友们急坏了……  一个大家以为快要消失的牌子,却能在同胞有困难时捐出5000万,看完以后,网友纷纷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考生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树立积极健康品质,弘扬社会正能量,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体现高考的育人的导向功能。因此,热点时事成为高考作文关注的主要对象,每一个时事热点,或宏大故事,或百态生活,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对象;每一个时代主题,或发展方向,或成长空间,都需要考生认真对待,需要考生能够联系,有事要叙,有感要发,有情要抒,以达到考查考
期刊
新闻回放 >>  “恭喜您抢到优惠券,记得截图去门店领取哦。”“请不要在群里发小广告,违者要踢出群哦。”安静的房间里,只听见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桌子前,一边点开微信群查看消息,一边选择合适的用语,及时回复群友。这就是社群管理师徐若言每天的工作常态。作为专职服务某连锁快餐企业的社群管理师,她管理着近300个企业微信群,按照每个群200人计算,就是近6万人。在上海这样的社群管理师还有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