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史丹法尼:神秘的光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特·史丹法尼(比利时)
  18岁的生日时,伯特·史丹法尼向父母要了一部单反相机,他至今也不确定当时的这个要求是出于对用视觉讲故事的兴趣,还是因为他认为女孩子会觉得带相机的男生很酷。伯特·史丹法尼现在已经是一位编剧和电视导演,并在比利时史蒂诺格兹市拥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在最初的四年里,我在家里的办公室工作,并且几乎完全独立在外景地拍摄。然而,比利时不可预料的天气使外拍过于频繁地改期,我认为有必要找个备用的室内环境,于是开始找工作室。
  我幸运地找到了一所正待出售的老房子,很大而且带间谷仓。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把整个房子修缮得更舒适,也把谷仓改成了我想要的摄影棚。
  我开始用闪光灯进行离机闪光摄影时,基本每张照片都使用了小型闪光灯。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3支威达285HV闪光灯在为我效力。这些灯相当简单,但是却带手动设置。它们的自动曝光用起来也不错,并且这种灯价格便宜,即便是撞翻了一个灯架也不会觉得如大难临头一般。我还有两支佳能580EX Ⅱ,它们的功率高而且在作离机与机顶闪光灯时能快速使用许多实用的功能。佳能的这两支灯非常贵,所以我得格外小心看管以免发生事故。
  许多欧洲的摄影师选择购置尼康 SB24(或是 25、26、27、28) 作为不很昂贵的手动灯光设备。我有一支SB24和一支SB28。闪光灯的曝光次数可能会影响到它本身的输出强度,而且我喜欢同时备着至少两支完全一样的灯。
  我也有一支新买的不算贵的闪光灯,是LumoPro的LP120,这种灯是专为离机闪光而推出的,这支灯真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提供更多较低功率的设置,有一个内置的光学引闪器,带输入连接端。如果我要重头开始,LumoPro 的闪光灯可能会是我的首选。
  对于我来说 , 在外景地的闪光拍摄是没有默认格式的。我会找一些背景和有趣味性的现场光源,然后在我需要的地方加闪光灯补光或另作他用。现场总有些高品质的环境光能作为拍摄的起点。从向北的窗户照进来的柔光可以作为不错的主光,钨丝灯光在失焦拍摄时可以作为不错的背景光,低角度的、硬的阳光是很好看的发型光。选好一个起点后,随着放置好人物或拍摄对象,再为布光和构图的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我经常会想一下用于肖像摄影的理想自然光源是什么样,然后我就尽量重现出那种效果。
  我90%的作品都是用一支闪光灯完成的,如果还需要第二光源,我会加用一个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Sunbounce反光板,这种用法能产生很棒的自然效果。简单的布光能打造更自然的效果,也能让你更快地拍摄。
  我从来不把机顶闪光光源直接用于肖像摄影。就算是经过漫射处理,这个光源相对于模特来说也显得十分小,而且产生的是不好看的硬质直接光。但要临时快速拍一个肖像,我有时会利用反射后的机顶闪光灯光源。从屋顶反射过来的光会在眼睛和下巴下方产生阴影。要尽量利用一侧或你后方的墙面来反射光源,把闪光灯定在一个墙角和你后方的屋顶上,可以使反射光的效果看上去像从以30度或45度角摆放的大号柔光箱发出的光,这样就能打造出自然柔和悦目的光。
其他文献
殷洪波,历史教师,他也是第七届“体验无止境——戈尔特斯TM户外梦想实现”活动户外徒步组组冠军“徒步阴平古道探寻三国蜀汉灭亡之迷”团队领队。殷洪波每次上课讲到三国魏将邓艾从阴平偷渡伐蜀时,学生总不满意,所以他带领队员重走这条“九死一生入川路”,并将把一切栩栩如生地讲给学生听。  目前可以查到的徒步阴平古道的路线都没有走完全程,他们忽略了刘家坪,而这段山路之险并不亚于摩天岭。刘家坪位于文县与摩天岭之间
期刊
杰弗瑞·米尔斯坦(Jeffrey Milstein)是美国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但现在他以摄影出名。  小时候,米尔斯坦就着迷于制作和试飞各种航模,这种对飞行的热爱,使他在17岁时就拿到了飞行执照,后来又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米尔斯坦对飞行器的设计、对称和平衡之美深有体会,与一般拍摄飞行器的摄影师不同,他要展示的不是人类高科技控制之下的那种速度与激情,而是飞行器本身那种对称、色彩、安静、平衡与优
期刊
适马DP3 Merrill也像适马其他数码相机一样,采用了特殊三层结构的Foveon X3影像传感器,成像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数码相机。另外,作为第三种适马DP便携式相机,它采用了不同于DP1和DP2相机的50mm中焦镜头。  下期TIPA测评相机:奥林巴斯E-P5。  适马DP3 Merrill影像质量评价  锐度  这是用适马DP3 Merrill相机拍摄ISO 12233 分辨率测试标版
期刊
2013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摄影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国摄影展览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北京市马甸商圈设计之都大厦B1层。展览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当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华通讯社、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摄影展览中心、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
期刊
我们曾为一座火车站或是一家工厂的建成而激动,我们曾在童年的铁轨边雀跃着火车的呼啸而过,我们曾把年轻的理想寄托在机器的铿锵。  工业的发达进步带给我们自豪与希望,在金属光泽的映照下,我们眺望着未来的美好。而工业文明转型与人类新文明的构建,打破了人们朴实的梦想。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漫长历史演变的结果,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的转型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过程,在这过程中旧文明必然包孕着新文明的萌芽
期刊
从贝歇夫妇确立类型学摄影的面貌开始,关于类型学摄影的一系列争论便延续于摄影之中。类型学摄影之所以置身于争议,是因为它触及了摄影的本质。类型学摄影并非仅具有形式的外观,在“类型”这一外观的背后包含着对摄影本质的探寻,实质上类型学摄影用其独立的语境阐释和定义了摄影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定义必然将与各种语境下多元的摄影观构成冲突,冲突则导致了争论。对类型学摄影的接受和批判,都将作为摄影本身消化类型学摄影语言
期刊
电子闪光灯发明之前,摄影师在弱光下拍摄的得力工具是镁光灯。这种以燃烧镁粉方式发光的灯泡都是一次性的,每用一次后都要更换新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镁光灯的使用非常不便。即便如此,也有一些摄影师将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擅长晚间“偷袭”的美国抓拍摄影大师维吉(Weegee,下左图)就是最为杰出的一位。  电子闪光灯又名曰“万次”闪光灯,它之所以叫做“万次”,是相对于镁光灯的单次而言的,其实电子闪光灯即便闪
期刊
乔·麦克纳利(美国)  乔·麦克纳利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擅长使用闪光灯的摄影大师,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生活》、《国家地理》、《时代周刊》、《财富》、《体育画报》、《滚石》等杂志上,他先后出版了闪光摄影三部曲:《瞬间背后》、《热靴日记》、《雕刻光线》。  我现在谈的关键词并不是“闪光”, 甚至不是“光线”, 而是“超越极限”。不是关于那些已经存在的照片,而是关于通过对用光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来能够创
期刊
编者:高水平的摄影史研究,是中国摄影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工程之一。1980和1990年代,中国摄影家协会曾组织编写了《中国摄影史1840-1937》《中国摄影史 1937-1949》和《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 1949-1989》,为系统研究中国摄影史打下了基础,但此后20余年,高水平的摄影史著作依然难寻。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人泰瑞·贝内特先生三卷本的《中国摄影史》相继在国内出版(现在出到了第二本),自然会
期刊
陈:你是通过哪种契机,想到拍摄天体主义者们的生活的?  斯:契机只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接触,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但决定以此为拍摄的主题,就不仅仅是“偶然”那么简单了。我想这跟我之前的生活轨迹不无关系。我从小生活在寄宿学校,对家庭的感受很少。寄宿学校里又全是男孩,印象中的女性形象只有母亲和祖母的照片。17岁之后,我加入了海军,在服役四年之后,我才对女性的身体有了初次的认识。那时候的感觉是兴奋而充满好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