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与概率”是苏教版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它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随机观念。“统计与概率”是一个需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熟悉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培养统计的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
  为了落实“统计与概率”的两大核心目标,教学时我们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注过程性
  统计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一种观念的建立,光靠讲解是不行的,需要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具有数据意识,就得让他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统计学习的定位为“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即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最后做出相应的决策。现行苏教版教材中都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例如,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它的特点是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中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因此,必须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下面,就以一位教师执教的第一个片断为例,谈谈这位教师对统计全过程的落实情况。
  课始,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动物做巧克力的问题情境——小动物们分别做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巧克力,并提问:“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做了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统计。为了突出本节课统计的特点,在收集、整理信息这个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听录音动态呈现信息的方式,目的是把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第一次听完录音后,全班没有学生能准确地记住各种形状的巧克力的个数。通过组织讨论,学生认识到必须边听边记,不及时记录就不能保证得到准确的数据,使学生对收集信息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样记录呢?教师又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于是在第二次听录音时出现了三种最常见的记录方法:有人边听边画,即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有人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即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形;还有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了简单的符号记录,如画“√”或“丨”。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并评价和学习他人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评价,使学生认同了先分类再用符号记录的方法。然后教师安排了第三次听录音,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收集信息的全过程,突出了记录方法的教学。接下来,根据整理的信息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做了多少个”。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呈现一张统计表,让学生认识到描述数据的简单方式——统计表。最后,根据统计表,教师通过问题“你还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统计的步骤,掌握了处理数据的方法,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二、重视知识性
  在一些关于统计的研讨课和随堂课中,教师都能尽量地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但从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似乎顾此失彼,即关注了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却忽视了统计的基础知识与方法的教学。如某教师课始就精心创设了统计一个班级学生历次成绩的情境,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花了很多时间,但到了认识折线统计图时草草收场,导致描点、读数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等知识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现在的统计教学,不是淡化统计方法的教学,相反,这是统计教学中的重点。无论何时,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例如,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数据的记录方法等,像上述三听录音的课例中教师就注重数据的收集与记录方法的教学;数据的呈现方式,包括不同统计图表结构、特点和图表中数据的表达形式、数据的阅读理解等。此外,还有“可能性”内容中对可能性大小的求法,及以可能性大小为基础的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判断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操作过程,要同时关注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统计知识的积累、统计能力的培养等。
  当然,统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就能达成,因为它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完全展示一个统计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内外结合起来,真正让统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最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需要。
  总之,上好“统计与概率”课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其他文献
利用误差传播律和点在任意方向的位差理论,提出并论证了交通线路上任一点对应中桩的横向位差为零,纵向位差等于该点的点位误差。对中桩的误差曲线和误差椭圆的分析认为,误差椭圆无实际意义,误差曲线实用而有效。
将支持向量机应用于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中,将围岩变形看作一个非线性变形序列,然后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非线性变形序列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对未来的变形进
通过研究水电站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了HOMS软件,将水电站的设备资产管理、发电运行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指标管理等工作标准化和流程化。HOM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
儿童获得知识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但个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会在知识建构的初期产生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如果没有
设计测试岩石Ⅲ型断裂韧性的试件及装置,测得比较稳定的花岗岩及大理石的Ⅲ型断裂韧度。同时,也实测铸铁和低碳钢的Ⅲ型断裂韧性,并对两类材料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断裂力学及
在分析向量代数的几何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向量叉积的几何性质来判断点与多边形的拓扑关系,通过判断点生成一个水平向量,通过该向量和多边形各边的向量叉乘运算,利用k分
利用2009-01--2013-05月发生在赣西北地区的233次ML≥1.0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了阳新台、九江台、修水台、高安台、宜春台的P波S波的衰减,结果显示,除修水台
通过建立复杂三维渗流场模型,对导流洞整体三维渗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渗流一应力耦合模型,应用空气单元模拟导流洞渗流场分析中的排水孔效应,采用三维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法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难于降解的有毒污染物。本试验以混凝与Fenton试剂氧化法相结合,研究了微污染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虽然FeCl3强化混凝
智能建筑涉及计算机学、电子学、声光学和系统集成理论等学科,具有科技性和目标复杂性等特征,对加快建筑施工进程,减少施工变更,提高施工质量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措施,旨在为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