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9年: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新视野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维武认为,2009年是五四运动发生九十周年、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这些重大的时代因素会激起人们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新的反思,对中国未来愿景及相关诸问题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入探讨,从而形成中国的哲学世界在本年度的兴奋点。钟茂初认为,2008年全球经济的剧烈震荡,势必影响到2009年中国经济学界研究主题的走向,因此,"反思"(即对目前金融体系、金融制度、世界经贸体系及秩序、自由经济理念及制度的反思)、"复古"(即对当今主流经济学成型之前的各种传统理论进行重新审视)、"重构"(即对经济学理论架构予以重建)三个关键词,或许可以代表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征。董乃斌认为,更多竹帛金石文献的出土带来了研究资料的扩展和研究课题范围的扩展,2009年将会出现两种深入,一是资料的整理与理论性研究结合的深入,二是文学研究向人的心灵深入。彭卫认为,2007-2008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清华大学分别由香港文物市场上获得了大批秦简和战国简,从已透露的信息看,随着整理工作的展开,将形成未来几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热点。刘少杰认为,理论总结、学术深化与视野扩展将会成为2009年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何勤华认为,对六十年中国法和法学发展的回...
其他文献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教育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我国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观照现实问题,在科研产出和成果质量上都呈现出新气象,在服务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理论的新拓展。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包括如下历程:解放思想,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性质;转变思想,建立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继往开来,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当下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地方特质不鲜明、师资储备面临瓶颈、学生综合素养未能充分彰显等问题。地方高校法学课程改革可通过“四位一体”路径加以推进,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引领,以地方应用性课程体系为重要基石,以校地共建师资为关键支柱,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根本归宿,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改革体系。地方高校的发展应依托地方高校特质,实现分层分类的差异化发展,为地方培养“熟悉基层与扎根基层”的“适应地方法治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地方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科研的更高要求,教育科研今后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此,2008年8月,《教育研究》杂志社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科研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些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的创新、教育研究者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大家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组笔谈刊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专业教育研究者在中小学开展合作教育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教育的知识(包括技术),这是无可厚非的。隐藏其后的间接目的是为了让这些知识改善教育实践,使中小学师生(以下简称师生)的生命意义得到更好的发展。唯有如此,教育研究才能避免“学术成果主义”(以发表作品为目的),真正实现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完整形态在于,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模型阐释高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的原因在于,受教育群体的个人能力和特质与其所受教育内容的错位。分析在就业率有所下降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也有所上升的情况下,仍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在于:个体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郭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发展经济学经过六十多年的演进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您作为国内中青年经济学领域代表性的发展经济学家之一,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过程的见证者和理论研究者,对于您这一代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我非常想了解您的学术成长历程?
"天人关系"是哲学世界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有两种基本的方式——"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两者各有利弊得失。通过对"人是目的"还是"自然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还是"自然为人立法"、"自然向人生成"还是"人向自然生成"这样三个论题的考察与辨析,得出的结论应是:在成全自然中实现自我,在聆听自然中确证自我,在改造自然中重构自我,在回归自然中超越自我。它们共同显示出天人之间既相分而又相合的辩证关系,归总起来便是:人依天而存在,天借人以开显,或曰"唯天为大,唯
(经济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发展程恩富认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应具有四大理论假设,即“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公平和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伴随着对现代多元社会所潜藏的深刻而持久的社会和道德冲突的回应,审议民主理念在对传统民主范式的反思和矫正中逐步崛起。然而,这一民主理论的新转向却面临诸多困境。差异民主论的重要代表艾里斯.玛瑞恩.杨秉持民主实践是促进社会正义之有效方式的理念,从弱势群体的视角对之进行了反思,并宣称审议民主无论是其所强调的话语表达方式还是对共识的青睐都有可能造成对某些人、某些群体的不正义,因而主张以"交往民主"的观念来表达于多元差异的境遇中化解冲突的方式以及对塑造公正而富有活力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和正义性。关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