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少年宫的音乐教师更应该具备那些职业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音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员,应当具有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不断进取的精神,具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卷的职业道德,具有对艺术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品格,具有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风格。
  热爱学生是音乐教师最宝贵的职业素质。
  许多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十分珍视自己对学生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与父子母子之爱、兄弟手足之爱、朋友之爱,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她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通、持久的爱,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际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纯正无私的。文明把这种爱师爱或教育爱。这种爱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无选择性。教师在教那些学生,不是教师本人选择的,而是按照工作的需要,由组织安排的。二是无偿性。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索取或占有对方的意图。我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竭尽终身之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学生。三是精神性。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教育,它主要表现在音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的引导和情绪的感染上。
  音乐教师的社会调节作用是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在具体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同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调节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主要是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制条例,纪律等。但有时有的矛盾不便于完全用行政手段来解决,这就要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来调节和解决矛盾,使教育过程保以顺利进行。这是一种无形的制约机制。如果没有这些职业道德作为教育过程的调节剂,教师和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就会失调甚至产生对立,激化矛盾,出现各种不良倾向,使教育过程难以继续下去。
  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调节。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第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怎样调节。在一所学校,一个音乐组,教师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有时难免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理顺教师之间的关系,常常靠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调节。第三,音乐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构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音乐教学的技能素质
  音乐教学的技能素质是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否则就将无法完成音乐教学的实践工作。这些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概括起来归纳为:
  组织教学能力。具有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教学艺术能使课堂教学科学严谨、生动、活泼。独立备课,善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案。
  运用教材的能力。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有正确理解和贯彻音乐教学大纲的能力。
  语言的表述能力。准确科学的语言必须真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在教学时,判断要准确,要以理服人,如果我们总是即兴而谈,没有章法,是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要准确、科学,富有启发性。
  示范演奏的能力。音乐教师教唱一首歌,自己唱音不准,怎样去教学生呢?教学生演奏乐曲,自己不能把乐曲节奏、速度掌握好,不能有感情弹奏下来学生又怎样领悟到乐曲的表达思想你呢?所以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有一桶流动的水,才能教学生这一瓶水。
  因材施教的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予以关心,不能因为学生有的学习差,节奏不好,感觉不好而表现出疏远,但条件好的学生,怎样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这是主要的。
  启迪学生思维的能力。在学生视唱演唱演奏时,不是单纯把曲子谈下来,唱下来,应该让学生把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音乐给人以那种奋进的、悲哀的、力量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这种思想表达出来。学生对音乐有了理解、有了想象、有了激情,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才能挖掘出更多学生的潜力。
  三、音乐艺术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终达到目的让学生创作出、表达出完美的音乐来。因此,音乐教育所具备的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水平。怎样提高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呢?一是参加更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二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的岗位培训,来提高音乐教师的师资能力。
  四、音乐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
  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哪里来?它离不开实践锻炼与升华,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上各种行业中最为繁难复杂的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而人的个性又千差万别,思想感情也千变万化。在音乐教学里“一刀切”、“齐步走”的工作方法是绝不适用的。这就要求教师。知难勇于实践,培养自己既有集体教育的能力,又长于做个别教育工作,会教书,又长于育人。音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同寻常的教育教学成果也来于创新。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意思。淘气淘出花样来的孩子往往使教师一筹莫展引起反感。但如果换个方位从欣赏的角度去想,就不难发现“淘出花样”是创造才能的显露。
  21世纪的中华民族要想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首先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中国的音乐教育首先要开创一个具有中国音乐文化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教育体系,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演示型电子教案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教学设计,集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与文本教案的整体性、具体性、简明性于一身,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演示型电子教案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演示型电子教案制作中,我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制作演示部分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因此,除了要懂得问题设计的艺术外,还要把功夫下到引导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恰当而巧妙地设计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教学诸要素中一大要素,语文教师只有透彻解读文本,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问点,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提问为解决教材重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秩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趣”激学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  1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情感渲染是讲授的素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往往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我认为有效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设置有效问题,让语文问题设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我个人认为:  一、以问促读,激起思维的导向  一堂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一定离不开问题。好的问题是引导激发学生有效思维
期刊
《武松打虎》是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表现了他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课文选自经典名著《水浒传》,训练重点是通过学生仔细读文后,从对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描写感悟武松的英雄性格。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打虎”这一环节,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扑、掀、剪”三招,武松则机智勇敢,以轻轻地三“闪”应之。这三“闪”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
期刊
1要精确  精确就是准确无误:从读音、释词到分解句子、剖析篇章,从提问到答问,都必须准确精当、上下衔接、首尾照应。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前后矛盾、缺乏自信的话语,既不能教给学生可靠可用的知识,也不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更不能提高学生用词造句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要精练  精练就是言简意赅,用尽量少的语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教学语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数量,而是有质量决定的。教学中必须消灭可用可恶
期刊
现在的我已经带大班几年了,已经养成了说话简练、速度快的习惯。今年突然要我接小班了,不免开始有些头痛,不知道我能否适应小班孩子们的特点?  开学第一天时,我望着散散地坐在桌边的孩子们,听着那一声声的“阿姨”、“妈妈”我想急都急不起来啦。  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我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自己说话的习惯。  首先,我说话的速度明显放慢啦,声音不自由自主地拉长啦。“来,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好吗?”“这是什么呀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谈些粗浅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如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这就是所谓的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虽然小学生的学习风格还没有完全定型,但已初步表现出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
期刊
曼声长吟,是我国古代诗词吟诵的一法子。就是说,我们在吟诗诵词的时候,要曼声长语,朗朗吟诵。这样做的一个大好处是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吟诵的内容,从而达到入情、入景、入境的境界。古人将其作为学习的一门正经功课,每日都要摇头拗首地大声诵读,这其中虽然透着几分酸腐,现在就久已弃之不用了,我们正抓成绩要紧,于这并不十分紧要的事情上自不必十分上心。这样做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将学生的能力一笔抹杀。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