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边塔吊地基加固设计及变形控制分析

来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开发需要,深基坑支护工程日益增多.深基坑开挖卸荷作用会引起岩土体应力应变效应,进而诱发周围建(构)筑物地基产生变形.某建筑工程由于施工场地限制,不得不将塔吊基础布置于深基坑围护结构边缘,而塔吊结构的运转荷载会对基坑安全造成隐患,故在基坑开挖前需要对塔吊地基进行加固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塔吊地基变形进行预测.基于工程地质和施工环境等条件,设计锚拉桩支护方案对塔吊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并使用Midas GTX NX建立基坑开挖全过程施工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对塔吊地基加固前后的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后与开挖过程中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塔吊地基加固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及效果.研究表明,本设计方案采用的支护桩间增设预应力锚索以及增设锚桩、拉梁的整体加固措施对基坑边设置的塔吊地基变形起到良好控制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城乡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归宿,是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以广东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生态、空间和社会系统的城乡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2000年、2008年和2019年城乡协同度及空间差异,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协同系统内部联系程度、地域特征和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东沿海经济带城乡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港、产、城三级联动的发展新格局,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协同度较低的区域集中在
随着城市超长盾构隧道的不断发展,大跨度工作井结构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上海北横通道工程梧州路工作井实例,以侧壁在过境阶段的力学特性为专题开展研究.通过对比设置与未设壁柱对大跨度井壁的影响,得出壁柱能够有效分担部分侧向压力,从而改善叠合墙的受力性能.基于设置壁柱后井壁内力分布特点,以及考虑地下连续墙接缝的影响,提出建立正交各向异性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计算结果考察盾构过境前后非开洞井壁、开洞井壁以及壁柱的受力特征.研究成果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和施工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有助于检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进而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选取16个测度指标,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汀江流域为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生态补偿费效比为1.86,具有经济可行性,随着汀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综合效益持续上升.(2)汀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增长速度逐年减缓,且生态效益相对于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言更为显著.(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中存在教育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未来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应注重
利用ArcGIS软件对异龙湖2012-201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将遥感影像解译,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并对驱动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2012-2019年间的异龙湖各景观类型规模变化显著,变化最显著的景观类型是水域,面积增加1 604.0 hm2;从空间上,异龙湖西岸湿地和南面变化显著,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沼泽景观被清理,转为水域景观.(2)景观指数方面,2012-2019年期间,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基础.以俞可平提出的治理体系现代化五大标准为理论基础,从制度化和规范化、法治、民主化、协调、效率5个维度设计了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评价框架,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测算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研究发现,效率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评价维度,环境治理投入、环境治理产出、政府主体制度化和规范化、环境执法、环境民主决策、农民与外部的协调是影响五
作为就地保护措施的重要手段,与人们所熟知的建立保护地(protected areas,PAs)相比,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近五年来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被认为是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大幅增加陆地和海洋受保护面积、推动“3030目标实现”的新型保护工具.为了探索OECMs的保护机制,本文在概述OECMs发展历程、概念辨析、认定和报告流程的基础上,重点梳理OECMs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进展、认定和报告
合作协同是现代乡村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以整体性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应急协调控制是破解乡村风险治理碎片化的要义.目前,推进乡村风险整体性治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在治理主体方面,存在着治理主体多元下的协商合作、利益整合及集体行动困境;在治理方式上,面临着国家运动式“入场”下应对策略的持续性衰弱及规则失效、乡村自治式“在场”下因应策略的资源瓶颈以及多元理性主体博弈下的公共性流失;在治理能力上,需要应对制度、技术和话语困境的挑战.实现乡村风险整体性治理,需要以完善风险治理体系为根本点,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为
为探讨灌丛化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选择不同灌丛化程度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并结合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灌丛化对短花针茅草原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草本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草本密度、盖度、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各层土壤容重、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显著降低,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均表现为0~10 cm无显著差异,10~20cm显著
[目的]筛选和研究拮抗霍乱弧菌菌株,为水产养殖业中弧菌病生物防治提供思路,对促进水产养殖的绿色生态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筛选到1株高效拮抗霍乱弧菌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观察其对水产养殖池水体霍乱弧菌的拮抗效果.[结果]共培养复筛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YB-99与霍乱弧菌共培养16 h后对霍乱弧菌的拮抗率达96.80%,明确其为高效拮抗霍乱弧菌菌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YB-99的水体其霍乱弧菌总量一直维持在安全限值内(小于103c
为了探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了 3因素6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N、P、K水平对红椿幼苗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和丙二醛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N、P、K组合配施时,29号(N2P2K1)处理下的生理指标最优;N×K交互对红椿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N元素、低浓度的P元素和适当浓度的K元素有利于红椿幼苗的生理指标达到最优值,红椿幼苗生理指标对N、P、K元素的依赖性为N>K>P.以改良的Hoagland液为水培营养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