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之我见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受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
  关于学习方面的诚信,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中学里已是普遍的事实。大部分人都有考试作弊的行为。有些同学时常抄袭作业,一个班几十份作业常有一个“版本”的情况出现,错了都错了。考试如果不及格,他们会用涂改试卷的方法欺骗家长。
  (二)日常交往方面
  大部分学生不管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往,还是在社会上与其他人交往,甚至是和自己的家人交往都会有言行不一致的表现,这种表现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如果会给自己带来批评、惩罚,他就会选择不诚信的作法。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在日常交往中另一个诚信缺失在初中生中表现得非常的突出,那就是学生网上利用匿名互相谩骂,互相攻击,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帖子言论。
  (三)日常生活方面
  日常生活方面,同班同学极可能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家长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顺利,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而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感,他们会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能够承受的生活要求,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可能会通过其他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这种虚荣心。
  二、 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市场经济的冲击,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有了变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这些变化在学生的认识中产生了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
  2、 家庭原因
  长期以来的“唯分数论”,只要能得高分、能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这种思想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只注重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平时不诚实的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或者错误引导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亏”等话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3、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重视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一个方面,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和措施来惩罚学生,但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自己错在哪,没有感受到道德的真正内涵。学生在校的诚信品德的形成受到了限制。
  4、 自身原因
  大部分中学生诚信的丧失是“从众心理”所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会随着周围人的想法而改变,当自身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有的中学生就冲破道德底线,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这种由“从众心理”的产生到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不够、诚信信念不够坚定。
  三、 中学生诚信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从理论上对孩子进行诚实守信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
  2、 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
  3、 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誠信氛围。
  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和校报,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诚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真正形成“诚信者受赞扬,不守信受贬斥”的校园氛围。尤其对校园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要看准苗头,认真对待,及时进行舆论谴责。
  开展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协力,才能构筑起诚信的道德大厦。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常抓不懈,为祖国未来输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标准人才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中国教师报》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将那么多教育工作者凝结在一起,丰富的版块,精美的设计,优美的文字,将原本枯燥的教育事业中平凡的,不平凡的事情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遍尝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尘世冷暖。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4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读《中国教师报》让我在幼儿教育上信心百倍。每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我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欣喜地品读着每一篇文章,浏览一
期刊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  《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使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子孙后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代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只是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状况,而大大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所以,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中华传统美德教
期刊
爱,是一种包容。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就会试着去包容他的一切,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包容他人的缺点,不足;试着去包容与自己不同,不能理解的部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如水的心,有一颗无私奉献爱的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为要具备这样的品质。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幼儿教师,在没有工作之前,我就时刻提醒自己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来面对那些
期刊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悠悠的历史长河并未将“孝”字泯灭,反而让它无限的壮大,朝代的更替、信仰的变化、文明的发展并未对它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是产生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江革,是齐国临淄人,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在战乱时,
期刊
新入园幼儿爱哭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避免他们哭闹不止。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日臻完善,并逐渐由外显的行为依附、跟随等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儿园里,你会发
期刊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个人立身处世、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准则,又是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老师与他们日日相伴,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过去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并且也做了一些努力,但还不到位。如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我认为:  一、言传,形成诚信导向  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德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我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化学教学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化学
期刊
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评价孩子的画,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的作品:这画的是什么啊,乱七八糟的!这孩子画的太不像了!……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来欣赏和指导幼儿的绘画呢?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儿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绘画在眼、脑、手高度默契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儿童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都会有增强的作用,因而成为广大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
期刊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