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很难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没有的也得想办法达到,有的爷爷奶奶更是宠着,惯着,孩子们没有勤俭的习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家长以身作则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基础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在需要像以前是的生活方式,不过,在生活中避免浪费是我们每位家长应该做的,例如,到饭店就餐,不浪费,经济适用,对孩子进行身传言教 ,很多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点滴做起。这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基础。
  (二)从小事做起是培养勤俭节约的基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在孩子的心中,一分钱,一元钱,十元钱,孩子都觉得少,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无限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稍不如意,孩子就不高兴,全家人更是围着孩子转,生怕孩子首领委屈,跟别说节约勤俭了,这就需要我们从小事教育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勤俭的重要性,我们给孩子将千里江堤溃于蚁穴的故事,知道每件事都不是小事情。
  (三)教师的 良好教育教学,是孩子培养勤俭节约的重要环节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裝、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故事、音乐等等对幼儿进行勤将节约的教育教学,如:《漏嘴吧的故事》讲孩子吃饭时掉饭粒的事情,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节约粮食。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勤俭节约要从娃娃抓起,让勤俭节约的美德成为一种时尚吧。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他认为人类的活动是靠双手进行的,若使人类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大脑的命令,他希望幼儿教师应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倡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可见动手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期刊
《中国教师报》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将那么多教育工作者凝结在一起,丰富的版块,精美的设计,优美的文字,将原本枯燥的教育事业中平凡的,不平凡的事情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遍尝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尘世冷暖。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4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读《中国教师报》让我在幼儿教育上信心百倍。每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我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欣喜地品读着每一篇文章,浏览一
期刊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  《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使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子孙后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代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只是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状况,而大大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所以,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中华传统美德教
期刊
爱,是一种包容。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就会试着去包容他的一切,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包容他人的缺点,不足;试着去包容与自己不同,不能理解的部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如水的心,有一颗无私奉献爱的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为要具备这样的品质。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幼儿教师,在没有工作之前,我就时刻提醒自己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来面对那些
期刊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悠悠的历史长河并未将“孝”字泯灭,反而让它无限的壮大,朝代的更替、信仰的变化、文明的发展并未对它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是产生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江革,是齐国临淄人,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在战乱时,
期刊
新入园幼儿爱哭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避免他们哭闹不止。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日臻完善,并逐渐由外显的行为依附、跟随等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儿园里,你会发
期刊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个人立身处世、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准则,又是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老师与他们日日相伴,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过去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并且也做了一些努力,但还不到位。如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我认为:  一、言传,形成诚信导向  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德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我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化学教学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化学
期刊
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评价孩子的画,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的作品:这画的是什么啊,乱七八糟的!这孩子画的太不像了!……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来欣赏和指导幼儿的绘画呢?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儿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绘画在眼、脑、手高度默契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儿童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都会有增强的作用,因而成为广大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