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生温润如玉,道人清朗如风;
  儒论兼济天下,道教游心乘物;
  儒学仁爱为怀,道法万物皆同。
  是社会意义的成功,还是心理层面的富足,你可有自己的回答?
  我嗅到了杏花香气,飘散在皎洁的月色下。我看到孑然而立的老者,夜晚的水汽中氤氲着的墨香,在他的身旁挥之不去。太阳升起,我听见耳畔年轻人琅琅的读书声。那年轻人身上蓬勃的朝气,一如盛开的银杏,灿烂如火。“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孔子身体力行,证明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他教给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心中的志向,是恩師的教诲,让他不改其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如心而已。扣弦而歌,以心鼓琴,他将仁与爱的仙音扩散千里万里。杏坛的杏花在千百年后繁茂如昔,那象征着希望的读书声响彻寰宇。万世师表爱民如己,千载圣人德配天地,这是孔子的耀世风华。
  我嗅到田野间的青草幽香;我听见清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我看见枝头的鸟儿鸣叫、丛中的蝴蝶嬉戏。一身素袍的庄子侧卧在沚上,风吹动他头顶天空上的朵朵白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活得逍遥自在,了无拘囿。他就像一缕风、一朵云一样干净而纯粹。他清澈如水,从不为俗世尘埃所染。他可以如冰一般讽刺名利,心直口快,无所畏惧。是的,何所惧?“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他坦然地接受这种形态的转变,和儒家“杀生而取义”殊途同归,都是让生命获得价值。庄子带着最初的梦想,像个孩子一样,去追求一个个单纯的愿望。庄子的乐生、顺应、坦然,无不把他的思想扩大到宇宙之间,闭上眼,仿佛只留他一人顶天立地。活在当下,淡泊名利,不惧生死,这是庄子的精神追求。
  不仅仅是孔庄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他们的影子。儒家与道家,不一样的内涵,同样的精彩。作为神州大地上诞生的学说,二者共同赋予了中国人别具一格的魅力。如果说儒家使人知规矩、晓礼节,那么道家就在这“条条框框”里给人一种潇洒不羁的灵气,一种不拘泥于世俗的勇气。
  我听见晨钟暮鼓,流水潺潺;
  我看见礼仪之邦,云白山青。
  醒可儒,醉可道,这是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统一。
  【作者系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1)班学生】
其他文献
科举是古代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一旦考中,那种志得意满的心情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唐代姚合考中进士之后,大喜之下,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考中,还怀疑是做梦,最后喜极而狂。他在《及第后夜中书事》一诗中说:“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这让我们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那种疑惧与惊喜交加的心理,在唐代曹邺的登第诗中也有反映:“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也有大喜之下,不停回味的情态。“好是五更残
期刊
我愿化作舌尖上的味蕾,穿梭于用美食铺成的时间隧道中,尝尽酸甜苦辣。  ——题记  风  风无止无息,四海为家。它捉摸不定,放浪不羁。  穿着拖鞋,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我随妈妈去院里的一大片绿化带上寻觅那些上天赐予的可爱的生灵——野菜。我很敬佩它们落地生根的极强的适应力,风吹雨打也不怕的超强的生命力。当时那么小的我,就已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敬,敬畏自然,向往更远的天。我不忍心看它们离开最爱的土地,于
期刊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
期刊
2016年8月9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夺冠,斩获里约奥运中国游泳第一金。夺冠之后,看着自己夺冠成绩,孙杨先是紧握左手,之后双手指天,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孙杨连续三声怒吼,这一刻仿佛要将心中所有怒火都发泄出来。  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孙杨一直是个爱哭的大男孩。最让人感到伤心的,莫过于他在400米自由泳决赛惜败之后,孙杨在混合采访区抱住记者痛哭的那一幕。 
期刊
读书,时光为界,日夜分野。  蓦然发现,读书这件雅事,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定,大致和人生各阶段相辅相成:幼年的童话,少年的传奇,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适。若等不及,偏要看前瞻的风景,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必得等待多年后,才能领略那些难以言表的别有洞天。  即使在一天之内,读书的心境也时有不同。白日里阳光明灿,心朗气清,多艰涩幽深的文字都能读得气定神闲,甚至面对让人缺氧的悲绝沉郁之作,也有勇气撑到结局,因为知
期刊
科幻小说是小说中的特殊类别,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事实和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虽然“小说”被视为科幻小说的要素之一,但对于科幻小说作品的阅读鉴赏,如果我们还是按照阅读鉴赏一般小说的套路,仅把注意力放到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讨论与延伸上,那就大大弱化了小说的阅读价值,陷入得“意”忘“形”、得“意”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崖上长着一棵树,树梢上挂着一颗红红的果子。一只瘦小的松鼠看着树上的果子,心里痒痒的,想去摘取它。同伴好言相劝:“你身体虚弱,爬那么高很危险。”小松鼠轻蔑一笑:“胆小鬼。”然后迅速跑过去,飞身上树,结果重重地摔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悟?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
期刊
轻巧灵活的松鼠摘取树梢上的果实,这并非不可思议的事情。小松鼠虽然摔了跟斗,但它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谁也难免摔几个跟斗。要想拥有精彩人生,就必须勇敢进取。  勇敢进取,才能抓住机遇。马云从互联网的发展看到电子商務的前景,大胆创立阿里巴巴;俞敏洪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出国留学的浪潮看到英语培训的前景,勇敢地从北京大学离职而创建“新东方”。他们因为具有勇敢进取的精神,所以能抓住机遇,
期刊
一、志于学  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十有五而志于学”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二是从十五岁起就再也没有放弃过学习,学习终其一生。第二层意思在《论语》中可以找到许多佐证。  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境界之所以不断提升,“志于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孔子说:“加我数年,五
期刊
现实把时光生生隔成了两岸。左岸春风习习,绿波盈盈,濛濛冷雨中,是故乡的城;右岸野雾卧山,云翳茫茫,重重烟霭中,是远方的路。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沉溺于明媚,消沉于灰暗,也不是独行于未知的远方,而是携着明媚照亮一切灰暗与未知。  一  大约自记事起,我便生活在这座小城。小城虽不繁华却也不寥落,安谧得像一个朦胧的梦。一日日,一年年,光阴于指缝间流过,日子平淡如水,却又贮满了浅浅的欢喜,似春江上空升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