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行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来推进和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生整體综合素质。
  【关键词】助产专业 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6-02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助产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助产士应具有更高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然而,95后高职高专学生普遍人文素养较薄弱。怎样培养让社会满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助产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课程组通过在行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来推进和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助产人才职业素质培养举措
  2.1行业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
  为了真正意义上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课程组开展了广泛的行业调研,全面掌握助产士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主要包括:热爱助产事业,尊重爱护母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医德医风良好,主动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强,自我调控及减压能力强,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精神强。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将岗位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全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升华。
  2.2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教育中
  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教导学生,虽然大多数技能训练对象是人体仿真模型,但学生必须时刻把模型当作真实的患者或孕产妇来对待,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在点滴中不断培养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每次上课后前2分钟,组织学生常规开展微笑热身训练——大家整齐一致,微笑着拍手一起喊“我热爱、我奉献、我成长、我开心!”口号。我们邀请助产行业专家开展知识讲座,让大家更多了解护患沟通技巧,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警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社会实践活动(孕产妇满意度问卷调查)、护患沟通情景剧比赛等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2.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为了加强助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组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角色轮流扮演、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手段。角色轮流扮演法: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完成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轮流扮演患者或孕产妇、家属和助产士,助产士提供医疗服务,患者或孕产妇接受医疗服务。扮演患者或孕产妇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亲身感受助产士的服务(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客观评价服务质量,激发自身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在自己扮演助产士时加以改进。一轮操作结束后,同学们先自我评价,然后大家互相给予客观评价,最后教师点评,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不足,并加以改进。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能训练,把每项训练当作小组要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家必须发扬积极主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精神。
  2.4完善实践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的培养。课程组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各实践技能项目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每项技能训练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均增加了职业素质项目评分,充分体现出对职业素质的高要求。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及综合技能考核时,依据评分标准,严格将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中职业素质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实践操作考核中职业素质表现在整体考核成绩中的比重。学生们通过技能训练及考核,实现提高职业素养和增强综合能力。
  3.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充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德育工作不能讲空话,必须要围绕、关注、服务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月萍,代阳志.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之实践与反思[J].时代教育,2017,(11):12.
  [2]刘翠英.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思考与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29-30.
  作者简介:
  叶芬(1979-),女,汉族,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高职助产专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材料学科硕士研究生《材料流变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为基础,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 材料流变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175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儀器分析实验室是医药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医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类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实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较多,仪器设备的精度较高、价值不菲。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计,以及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电阻炉等一系列精密仪器,多则几十万元,少则上千元。管理好这些仪器设备对仪器分析实验的顺利进行及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化的管理这些仪器,完善其使用和管
期刊
【摘要】当前许多高中生在高压学习环境下,普遍出现了考试焦虑。为了帮助高中生缓解考试焦虑,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生活实际,本文对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提出了使用音乐疗法的方案,并对该方案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 音乐疗法 考试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15-01  我国的高中生,一直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方式。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合理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就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入手,结合笔者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教育研究的思考,并就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高等中医药院校食品相关专业双语教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双语教学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6C1244);湖南中医药大学2
期刊
【摘要】汽车教材是汽车专业课教学中的基础,但是教材无法对汽车实践中将会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涵盖,所以汽车专业的学生在起初理论知识薄弱以及实践能力较低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汽车专业的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将常用的技术技能、重点的理论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汽车专業教学中所存在的
期刊
【摘要】教育部多次提出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并针对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指示。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经典悦读作为有效的实施手段,其实施策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现实与要求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人文素质 高职教育 传统文化 经典悦读  【基金项目】主管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课题立项编号:201
期刊
【摘要】《幼兒园教师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问题 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14-02  我园为了加强家园合作,
期刊
【摘要】宁波是国内重要的汽车制造产业基地之一,随着大众、吉利二大整车制造平台、以及世界500强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继落户杭州湾新区,对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与汽车产业进行零距离对接。以校园为中心,新的办学新模式,通过组建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联合办学“理事会”,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期刊
【摘要】近年来政府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同时也为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高校利用“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高校利用“互联网+”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互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