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与教方式探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y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要求和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信息化的发展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北京中学数字化环境正在改造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正在展开。
  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以学习为中心,探寻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提升师生的信息意识,突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架构了统一平台,实现统一用户信息管理,让不同层次用户分享全部资源,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如iPad教学平台、课堂互动平台、无线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制作共享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一卡通系统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师生在校内、校外均可享受同样的服务。
  一、个性化学习理论探寻
  以学习为中心,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的提问、设计、辩论、团队合作、项目学习、自我表达、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格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有质的提升,这是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核心目标。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ation)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它以使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为特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设计,成为学习的拥有者,并为之负责。在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都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在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风格,将学习与学生的兴趣、才智、热情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定学业指标;培养学生选择并使用相应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并强化其学习,提高ICT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专家、教师网络,来指导和支持其学习,提高沟通交流、协作和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在以能力为基础的体系中掌握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反思内容,并进行为学习服务的测试。
  二、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1.构建优化的学习空间
  学校对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交互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期“资源就在身边,交互即时实现”的高互动、高参与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内、课外的实现。
  2.优选数字化课程资源
  教师通过开发电子教材、制作微视频,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例如,科学学科教师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实验内容进行开发,师生共同制作微视频,促进概念构建,形成概念体系;指导学生自编学材,展示项目学习成果的作业;进一步丰富电子书的内容,书中不仅做到图文并茂,而且每一节都涉及阅读指导,插图、实验视频随时更新,将学生、教师的实验过程、成果插入书中,使学生不仅是电子书的使用者,更是电子书的创作者。又如,英语学科教师通过盒子鱼软件,通过图片、对话、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核心词汇,探索泛在学习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的追踪,可以看到学生普遍超越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同级水平,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以2014年第二学期为例,学生课外平均完成51课的自主学习,每课练习2.1次。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交互式电子教材和学习工具,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全新教材学习体验。
  3.借助APP工具丰富学习资源
  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也允许学生自带电子设备,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如地理学科教师应用Solar Walk软件突破课堂的限制,指导学生进行星空的观察,体验天文观测的乐趣。选用碳足迹计算器,指导学生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当学生算出全球人的生活需求全部实现需要7个地球时,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清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也会自主选择软件工具辅助学习,如在“设计未来学校”的项目学习中,有的学生选用“完美世界”游戏软件支撑自己的项目设计,形象、生动、有深度而又个性化地展示了研究成果。
  4.运用交互平台实现高互动、高参与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学生之间整理成果,制作PPT,互传资料,形成课堂互动合作;学生推送作品(思维导图、实验视频、学科小品、电影配音、项目作业等)分享成果,学生的角色从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同伴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则发挥促进者的作用,随时拍下学生作品和作业上传分享;通过iPad进行现场直播实验示范操作;开展课堂即时评价,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指导;摄录学生课堂展示、分享过程,进行课后分析、反思与指导。如语文教师为促进听说读写演全面发展,每个主题单元都会设计教师导读、群读赏析、名著共读、主题演讲等活动,留下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开展个性化的指导。
  5.基于移动终端实现远程互动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线下、线上的质疑,在课上,在校内,也在校外。如数学教师为解决部分学生课上听得懂作业却有困难、难题不会做的问题,搭建了微信学科平台,课后学生遇到作业困难,先会在微信平台上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对于难以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教师会录制成微视频进行点播,放在360老师网的班级平台里,供有需要的学生自主研究。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调动和满足。交互平台实现了以即时、延时、错时为特点的学习交流与互动模式,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获得指导,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
  通过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变革,北京中学的教师们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成为发现者,由信任而等待,由等待而发现;教师是设计者,合目的合规律地设计和组织学习变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实现;教师是协助者,课内支持不同学生、不同组别开展自主学习课外,开展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指导;教师是评价者,通过各学科星级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施,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也助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七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0%的学生学习兴趣很强,超过80%的学生具有深入理解知识、形成自己观点的强烈愿望,9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擅长方面、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学习任务的内容、类型和要求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北京中学数字化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探索刚刚起步,我们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例如,如何建设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个人空间;如何记录教与学的过程以及及时保存工作信息;如何支持不同角色的交互联系;如何支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以空间带动应用,以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等。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個性化深层学习的实现,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46
  2.丁念金.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3(8):42-46
  3.任炜东.从学习变革走向课程建构[J].北京教育.2014(5):43-44
  4.任炜东,夏青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策略[J].教育参考.2015(3):72-78
  5.威廉·鲍威尔,欧辰·库苏玛—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来自国际学校的启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13-19.
  7.张民生.数字化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与教方式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1(2).
  (作者系北京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定义的引述,指出了项目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三方面优势。重点从三方面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研究生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李春鹏(1975-),男,江苏丰县人,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王栓杰(1972-),男,河北定州人,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
摘要:浅析了教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对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应对的办法。指出只有决策者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解决好教务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科学和人性化管理,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教务管理;二级学院;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周怀瑞(1972-),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教务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坚持能力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这三个能力维度具有逐渐递进的层次关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将基于知识理解的学习能力、基于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基于推理想象迁移的创新能力,确立为各学科各年段共通
摘要:围绕绍兴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在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路;电路仿真;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施丽莲(1969-),女,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工学院,副教授。(浙江?绍兴?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
摘要:以Visual C++作为编程语言,结合Windows Media Player多媒体功能,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媒体流体力学辅助教学系统,涵盖了流体力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实践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物理直觉、通过虚拟实验室和多种模拟器实现交互式学习等基本教学目标。在丰富流体力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目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分析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大连交通大学五年制双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了改进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据库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双专业;数据库  作者简介:牛一捷(1978-),女,回族,吉林长春人,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提出在本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详细阐述如何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任务设计”及“教师引导”,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得“教”与“学”有效结合,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与技术愈加先进,数据越来越强的可视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能够细致、精准、全面和及时地反映个人的思维和行为等。与此同时,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对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对教与学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教学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诊断反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
期刊
摘要:在充分考虑微电子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目标,以专业理论与技术为培养核心,把知识和技能培养作为重点,以微电子学专业“半导体器件物理”为例,从教材、师资到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其意义在于为微电子学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电子;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工科院校  作者简介:肖功利(1975-),男,湖南衡阳人,桂林电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