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l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充分考虑微电子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目标,以专业理论与技术为培养核心,把知识和技能培养作为重点,以微电子学专业“半导体器件物理”为例,从教材、师资到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其意义在于为微电子学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电子;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工科院校
  作者简介:肖功利(1975-),男,湖南衡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副教授;杨宏艳(1972-),女,湖南常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1YJA880112)、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编号:2011JGB04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64-02
  微电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的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1]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方面理解现代主要半导体器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与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相关的半导体物理有更好的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半导体电学特性和工作原理的能力和方法。本课程不仅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课,而且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密切联系,为其他高等半导体器件等课程学习提供基础。本文以“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教材、师资到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构想与实践,以期为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分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的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国际化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责任和义务实施双语教学,这也是社会发展与现代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另外,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在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与对外交流活动中,用人单位对具有掌握英语、并能用英语进行沟通、阅读国外参考文献,了解国外最新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动态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尤为迫切。[2]
  双语教学最早出现在德语语言区使用的一个概念——双语课(Bilingualer Unterricht),是指用外语或第二语言为工作语言,传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Bredendrocher 2000)。[3]值得强调的是,双语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语课,因为不论外语课上授课语言是外语还是母语,语言始终是授课对象而不是授课工具。因此它不属于双语教学的范畴。
  根据李建中等(2004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当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三种:浸没式,是指在将外语作为媒介语言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过渡式,是指在将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过渡到双语教学模式;维持式,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依据主讲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及各学校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等,按专业、课程、层次、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二、工科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隶属于电子部与广西省部共建的地方二本工科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学科前沿,达到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外文资料阅读能力,重点选取了一些专业的主干课程制定了双语教学的大纲,并有计划、分步推进开展双语教学。
  以下就我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试点过程中,观察到来自教师和学生方面的误解及影响双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列举如下:
  1.对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缺乏理解
  开展双语教学最大的困惑来自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不理解。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中文教程学习起来就很困难,还看外文教材,这不异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表现出对双语教学的不信任。
  2.学生语言基础及接受能力有限
  当前国内的学生普遍习惯使用中文教材,对学生而言,选修“半导体器件物理”双语教学课程的时候他们是大三学生,英文还是四级水平,大量的词汇和英语阅读能力跟不上,一时面临双语语境,对使用原版教材感到难以适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较大;对教师而言,则存在对教材的选择、内容的难度和课程语言的特点难以把握等问题。
  3.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的是半导体器件结构、基本工作原理、电学特性以及器件的特殊效应。该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以及从事IC设计工作的基础。该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强,如果学生前期的物理基础和课程跟不上的话,将会感觉到枯燥,晦涩难懂。这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别提要求双语授课了。
  4.教师英语基础及双语能力困难
  大多数老师都没出过国门,虽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教师在专业文献阅读领域具有较强的基本功,但是真要双语口头表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对策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师生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应对双语教学课程,进行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改革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严肃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供大家讨论。   1.选择适合的教材
  如何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无疑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双语教学课程教材选用通常是原版英文教材,唯此,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滋原味的知识,包括专业词汇、专业内容表达,西方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序列。在选择教材过程中,其一选择教材要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规划及要求,选用国际名校推崇的经典的教材,并且要和本专业的前续课程想衔接;其二,选用教材要能反映国际视野,教材包含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4]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校选取了国际上普遍推崇的国外经典教材(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Simon Sze,2nd,Wiley,1981,New York.),该教材在引入我国就有中文影印本。这样,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对照中文影印进行课后自学与研读。另外还为学生推荐一两本中文参考教材,以保证学生不致因语言因素影响对课程的理解。
  2.选派骨干教师出国交流,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学校教务处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由外教牵头的双语教学培训班。培训合格的教师可以上岗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但是有限的培训时数短期是解决了教师开课之初的棘手问题,但是从长远利益和稳定师资及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来看,学校定期选派有能力的骨干教师短期出国,提高英语口语与英语交流的能力,开拓学科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域的专业人才,将是构建双语师资、提高带动双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3.建构英文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板书、作业和考试坚持用英语。教师在上双语课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将事前准备的本次课程中会用到的英语专业词汇在上课前5分钟写到黑板的右半边,让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反复参照不断深化,逐渐加深印象进而熟悉专业词汇。教师在课堂板书过程中,建议完全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原版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英文做笔记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和难度内容,可以循序渐进,采用中英文相结合进行讲解而不宜急功近利,进行全英文教学。
  在课程后期环节,教师用英语布置作业和用英语完成作业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巩固学生英文知识,加强记忆,还可以为英语考试奠定基础。课后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专业英语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补充,鼓励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大量国外文献的阅读,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原版外文教材和使用外语思考的良好习惯。
  4.加强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
  利用学校引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创建相关的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网站。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信息、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交流论坛等栏目,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延伸学生课外学习。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分小组布置学生阅读专业文献,构建双语教学资料库。
  四、结论
  双语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任务中涌现的问题及现象,不断调整和完善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型教学向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解决师生对双语教学的偏见和困惑,积极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以“支架式教学”为指导,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逐步重视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渡,体验掌握知识的快乐;另一方面,结合双语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探索和拓展适合工科院校的双语教学的新模式并把它应用到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战场,必将为微电子学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兴.微电子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崇岭. 双语教学核心概念解析[J].外语学刊,2008,(1).
  [3]杨玉林,江楠. 国外双语教学对我国理工类院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4]金爱娟.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CNGI-CERNET2主干线路平均可用率99.71%.rn2017年12月主干网流量较11月相比有所增加,12月入流量均值为28.23Gbps,相比11月增加了2.54%,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26
期刊
摘要: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定义的引述,指出了项目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三方面优势。重点从三方面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研究生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李春鹏(1975-),男,江苏丰县人,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王栓杰(1972-),男,河北定州人,军械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
摘要:浅析了教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对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应对的办法。指出只有决策者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解决好教务管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科学和人性化管理,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教务管理;二级学院;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周怀瑞(1972-),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教务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坚持能力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这三个能力维度具有逐渐递进的层次关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将基于知识理解的学习能力、基于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基于推理想象迁移的创新能力,确立为各学科各年段共通
摘要:围绕绍兴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在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路;电路仿真;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施丽莲(1969-),女,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工学院,副教授。(浙江?绍兴?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
摘要:以Visual C++作为编程语言,结合Windows Media Player多媒体功能,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媒体流体力学辅助教学系统,涵盖了流体力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实践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物理直觉、通过虚拟实验室和多种模拟器实现交互式学习等基本教学目标。在丰富流体力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目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分析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大连交通大学五年制双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了改进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据库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双专业;数据库  作者简介:牛一捷(1978-),女,回族,吉林长春人,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提出在本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详细阐述如何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任务设计”及“教师引导”,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得“教”与“学”有效结合,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与技术愈加先进,数据越来越强的可视性、可操作性和可用性,能够细致、精准、全面和及时地反映个人的思维和行为等。与此同时,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对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对教与学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教学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诊断反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