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诗词教学方法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词,多是脍炙人口、清新寓意的精品。这些诗词的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吟诵古诗词,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生活情趣,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一、课前预习——扫清朗读障碍
  古诗词具有“精、雅、神”的特点,篇幅短小但高度精炼;语言质朴但优美雅致;韵律考究但神清气灵。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寄寓着诗人特别的思想感情,有的古诗词引经据典,借物喻人;有的古诗词还与当时的历史、经济、文化密切相联。因此,对重点字词的准确解释及对语句的理解是学好古诗的前提。教学古诗词时,预习内容应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来设计。低年级学生的预习重点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认识诗词中的生字,把诗词读通顺,了解其在结构上的特点;中年级学生的预习可在读通诗词的基础上,结合押韵的特点读准多音字,利用书中字词的解释初步理解诗意;高年级学生的预习重点应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古诗词不易被学生所喜爱,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完整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诗人的写作动机而无法理解美妙的意境。所以,教师要凸显古诗词的结构美、韵律美,让学生理解诗人用词背后蕴藏着的博大高深的智慧。
  古诗词揭题的方法很多,关键要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低年级应该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以编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方式导入学习;中年级应该从诗词的韵律独特、寓情于理方面突出古诗词超凡脱俗之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古诗词;高年级应结合古诗词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课时,可抓住诗眼“绿”来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一字之妙,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三、初读质疑——感悟意境韵味
  古人云:“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这说明“读”的重要作用。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出古诗词的意蕴,读出古诗词的精彩。
  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古诗词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读一首新诗词的开始。学生在自由读诗词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对诗中的“多音字”“通假字”,在自由读之后,由教师及时进行检查,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读问题。
  2.读准节奏。对小学生而言,无须去深究古诗词在押韵和对仗方面的知识,但有必要让学生从诵读节奏中认识古诗词的音韵美。如:古人读五言诗词的停顿一般按“二一二”或“二三”的节奏划分,读七言诗词一般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或者,古人还有“平长仄短”“踏歌”等读诗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先示范读,再让学生模仿练习读;也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方法去练习读,然后示范读;还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你读上句,我读下句,真正做到读准节奏。
  3.读出疑问。在初读阶段,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认知,除读熟字音、节奏外,还应当关注在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都写了人,但他们各自写的是什么人呢?这就是需要让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林升的诗中写了一种人,是游人,这里的游人专指当朝的达官贵人。而陆游诗中也写了一种人,是遗民,是北宋王朝灭亡之后遗留在中原大地上的子民,不是遗留,是遗忘,是遗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游人状态一个字:醉,是烂醉如泥,是纸醉金迷,是醉生梦死;遗民的状态一个字:泪,是以泪洗面。是血泪斑斑。是欲哭无泪。)
  4.读出韵味。古诗词是一种有曲调的语言,初读时要注意体会字句间的韵律。吟诗与唱歌不一样:唱歌重曲不重词,词只是一种提示,一种象征,所以听歌主要是听曲。读诗则不同,听的是词,读者要知其韵,听者要明其意。《毛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在通读中,学生能初步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从而准确把握全诗的灵魂——节奏。如岳飞的《满江红》,诵读基调应是悲怆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基调应该是雄视天下。
  四、领悟诗意——充实言外之韵
  1.结合注释、插图法。课本上的古诗词大都附有注释和插图。学生经过反复朗读后,可以结合注释和插图默读,一边读一边想: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是不明白的?然后通过汇报或小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学习,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梳理出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解释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达成目标。
  2.创设情境法。每一位诗人、词人在创作时都是有感而发的,或感于情,或感于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在体验中用对话、用表情、用动作去解释诗词。如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一)时,可以让一名学生扮演诗人,其他学生扮演孩童,利用书中的诗句对话。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去领悟诗意。
  3.感知提问法。教师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出示两三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达到串讲全诗的目的。但在理解诗意这个环节时不宜深究,不要让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理解,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表述全诗意思就可以了。
  五、吟诵明理——提升价值取向
  根据王崧舟老师实现古诗词价值取向的观点,在教学时可通过三条实践策略进行吟诵明理,即:会心吟诵得其韵,诚心直观得其象,潜心涵泳得其意。自古汉诗吟诵,两千五百年孔子“弦歌”《诗经》,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一直到九十年前,汉语的所有“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比如,人们一直认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积极向上的奋发图强的,是激励人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表达的是盛唐气象,从小学到大学讲法都一样。这就是诵读的结果,这就把古诗当成大白话文来理解了,实际上差之千里。因为朗诵,每个字都很短,不超过一秒钟,但诗的韵脚是:ou,如果拉长三秒来吟诵,还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吗?再看诗中的入声字,这首诗一共20个字,却用了6个人声字,太多了。人声滞涩、短音顿挫,多用来表达痛苦、转折、强调等作用。这首词的开头就用了两个人声字,定下了整首诗痛苦的基调。再结合字义来分析就很清楚了:那么大的太阳都落山了,那么大的黄河都人海了,我的生命已将流逝,可我多么想抓住时间啊!所以我要登楼,再登楼……“更上一层楼”隐含着多少的无奈。这是一首吟咏生命苦短的诗啊。我们朗诵这首诗,就感受不到它的意义;但当我们吟诵它时,体会就会完全不同。   六、巩固拓展——丰富诗词积累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的美感呢?教师如果能选取一首或几首与本节课所学古诗词相同或相近的诗词(或相关史实)来进行拓展,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教师对古诗词的意境创设,还有助于当场检验学生是否能进行学法迁移,为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主题的系统阅读指明方向,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围绕作者进行拓展。(1)拓展作者的生平及相关时代背景资料。古人云:“诗言志”。每一篇诗(词)都是作者在某一特定时空的情绪宣泄,绝大多数的诗词作者,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课时,就要先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第一次变法始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因变法涉及官僚贵族的切身利益,得罪了很多人,王安石被迫辞职,变法就此失败。一年后,神宗皇帝再次召王安石进京主持变法,时值熙宁八年二月,对诗人来说这是个特殊的时节点,因为他又一次看到了改革的希望,于是才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慨叹。至此,“春风”是谁?为什么“又绿”?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是“江南岸”?因为那“春风”吹的就是江南的王安石。通过以上拓展,学生便能贴近诗词作者的内心,对一些关键的意象的把握就容易多了。(2)联系拓展作者同期的其他诗词作品。古人的诗作往往都带有联系性,相同的作品可连成一组,这些组诗也是课堂教学中拓展的好材料。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可联系作者十年前所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拓展,不仅丰富学生们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3)拓展与作者主题相同的其他诗词作品。在教学白居易的《长相思》时,可对比李煜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相思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表达方法;教学王冕的《墨梅》时,可让学生联系王安石的《梅花》来认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可先了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明白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的含义,让学生在诵读中更深刻地体悟到作者对梅花的赞美。
  2.围绕主题进行拓展。中国古诗词都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成了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如“千里共婵娟”的月亮文化;“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杨柳依依”的送别文化;“忧国忧民”的处世文化;“正直高雅”的君子文化……在我们的古典诗词宝库里比比皆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同构拓展。如教学《渔歌子》之前,先以《小儿垂钓》导入,让学生明确《渔歌子》也是写垂钓的,并让学生把这两首诗词放在一起边读边比较: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在哪里呢?通过对比着读,异中求同,同中辨异,并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去体会诗人的写作心境,最终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垂钓,心境不同,意境自然也就不同了。
  3.围绕写法进行拓展。
  在历代古诗词中,诗(词)人总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有借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借物喻理的……在这众多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在写法上是很相似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诗歌的写法上进行拓展,让学生从更多的感性材料、感性事例中悟出诗人的表达方式。如教学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一诗时,在学生朗读、理解诗的大意后,学生对诗人借“梧叶、秋风、儿童、篱落、灯笼”等来衬托自己的愁绪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张继的《枫桥夜泊》,把两首诗作比较,学生便容易发现,两位诗人采用了相同的写法,表达了同样的感情,虽然两首诗所描写的时间、地点、环境都不同,但因两位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他们会有相同的感受。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发现古诗词的美,得到美的体验,促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父亲的背是座伟岸的山,母亲的爱是条奔涌的河。这是我记忆里永恒的爱。——题记物理学中有力的三要素。生活中,力的三要素是感动、感谢、感恩。记得小时候,看到一只小羊跪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在教育教学中,人们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可谓是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说起恐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美国,谁让《侏罗纪公园》那么有名呢?其实,中国才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截至2014年,中国出土的恐龙品种有170余种,排名世界第一!  下面这些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珍贵的恐龙化石。其中,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馆藏可不少。  永川龙  它是中国名气最响的肉食恐龙,体长约10米,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加上巨大的体型,绝对是侏罗纪晚期的顶级杀手。  禄(lù)丰龙
在我国,企业购并始于80年代初期,主要以企业兼并的形式进行。关于企业购并后的整合问题涉及面很广,购并目的不同,侧重点也必然不同。本文将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
今年上半年,医药商业市场遇到了外萎内亏的严重困境.据统计,1至6月份,全国医药商业销售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0.68%(中除了物价因素,实际上是负增长),医药商业利税总额比去年同
小学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之一。提高高年级几何知识的教学效果,更是许多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学中,数学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还要变换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金紧张是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的困难,这不但影响了国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有的企业甚至还因此而濒临停产倒闭。那么造成企
温州曾经是一个偏居海隅、被丛山阻隔的中等城市,为什么会不时给中国乃至世界一个惊奇!? 70年代,温州被称为“资本主义复辟的黑样板”。80年代初,改革的浪潮在中国刚刚涌动,
随着国家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尤其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这门学科非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