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的甜玉米食味品质鉴评研究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观察甜玉米果皮和胚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的鉴评.[方法]以新鲜饱满乳熟甜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戊二醛固定法、低热干燥法和直接制样法等3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比较分析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的超微结构及其差异.[结果]戊二醛固定制样法能很好地呈现甜玉米籽粒果皮细胞结构层次、厚度以及淀粉粒形态与空间分布等特征,是一种相对理想、便捷获得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方法.将戊二醛固定法应用于4种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在果皮结构层次、胚乳淀粉腔隙、淀粉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超微结构差异与甜玉米口感品质密切相关.[结论]戊二醛固定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获得玉米果皮及胚乳等超微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水平的鉴评以及籽粒果皮、淀粉粒等超微结构研究,为甜玉米品种改良提供方法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产值、生产成本投入等统计数据,对间接碳排放(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部分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分析各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一熟模式中中稻碳足迹最高〔947.8 kg/hm2(CO2-eq)〕、早稻最低〔927.4 kg/hm2(CO2-eq)〕,各地区中稻碳足迹以浙江最高〔105
[目的]研究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和沃柑的引种表现,以期获得适宜沃柑的砧木及在广东的适栽区域,从而为沃柑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橘、香橙和枳作为沃柑的嫁接砧木,对沃柑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力、树体生长情况、早结丰产性和果实品质等进行研究,以及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进行沃柑的引种表现观察,系统了解沃柑在广东的适应性表现.[结果]3种砧木的沃柑均表现出砧穗亲和力强、形成树冠快的优势,其中香橙砧植株生长旺、红橘砧植株生长适中,而枳砧植株生势缓和、矮化性明显.红橘砧、枳砧的沃柑初果期产量较高,分别达8.8、8.
葡萄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避雨技术、打破休眠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葡萄种植已从传统产区北方逐渐扩展到南方.广东地区通过设施种植葡萄,有效克服了气候条件的短板,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该模式逐渐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了解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状况,从葡萄设施栽培的国内外现状、广东概况、模式、类型、品种、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栽培模式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设施栽培
本研究利用AHP法对2016年四川省烟草区试10个典型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为DTOSIS法提供合理权重,利用隶属函数法优化DTOPSIS法中对化学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并通过DTOPSIS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叶数、茎围、株高、烟碱含量、总糖含量、钾含量、黑胫病病情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0902、0.2351、0.3014、0.0351、0.0217、0.0217、0.0571、0.0351、0.0351和0.1676.新品种在川西南种植区综合评价排序为\'云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T1、T2处理可提高玉米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但对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第1茬玉米试验中,T1、T2处理对玉米粒维生素C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16.5%及25.9%,对可溶糖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20.7%及22.3%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2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
[目的]叶斑病是制约广东省台山市剑兰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旨在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菌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纯化获得性状一致的4株菌株,致病性测定表明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单生,具隔膜,顶端屈膝状,大小为51.0~80.0 m×4.0~7.6 m.分生孢子褐色、弓形、中间宽两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蕴藏巨大价值.鱼塘子系统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组成,其安全性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氮、磷元素作为鱼塘子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为鱼塘水产养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过剩的氮、磷元素会导致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问题,造成鱼塘经济损失严重.目前有关桑基鱼塘的研究还局限于空间演变格局、经营模式评估、水陆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投入产出效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而对桑基鱼塘内部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全面了解.为了探究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部潜在的科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致死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发育阶段虫态在不同低温(0、4、10℃)下5个不同处理时间(1、2、4、6、8 h)的致死情况,以常温26℃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该粉蚧死亡率的影响.[结果]0、4、10℃低温处理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大于30%;二龄若虫经0、4℃低温处理6、8 h后死亡率高达95%以上;10℃低温处理1、2、4 h后三龄若虫死亡率均低于10%,与常温26℃对照差异不显著.未成熟雌成虫在10℃低温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S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多次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S10蛋白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