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早季直播与晚季再生施肥技术研究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2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3.7%、8.7%和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600、750 kg/hm2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859、8291元/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为选育株型紧凑且高产的油菜新品种,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4166AB\'、临保系\'LB4155\'和恢复系\'HF08\'为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结合定向筛选,获得株型紧凑、产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沪油3302\'.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沪油3302\'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沪油3302\'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沪油3302\'的单株角果数、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
果胶对绝大多数阳离子在根细胞壁中的存在位置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可溶性果胶与根细胞壁阳离子结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单子叶植物(小麦和黑麦)和双子叶植物(三叶草和羽扇豆)的根细胞壁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果胶含量的细胞壁与阳离子的结合情况;同时,通过电位滴定曲线确定了阳离子交换量、总表面电荷和表面官能团的酸性强度.研究结果显示: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双子叶植物CW中含有更多的果胶和更高的细胞壁CEC.可溶性果胶的去除使得CW电荷显著减少,因此降低了它的阳离子结合能力.果胶甲基化程度和PME活性对细胞壁C
[目的]挖掘利用高维生素甜玉米种质资源,对甜玉米维生素C含量进行QTL定位.[方法]选用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T77(高VC)和T15(低VC)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T77×T15,以该组合F2作为群体,构建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合F2各单株果穗维生素C含量,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维生素C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出5个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染色体.在第2染色体bin 2.04~2.05区域检测到1个维生素C含量QTL(qVC-ch.2-1),加性效应值为2.23,能
[目的]越南紫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质优良,薯块均匀,商品性好,但产量偏低,产量性状亟待遗传改良,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快速繁殖和保持种性稳定的基础,对紫薯的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采用激素处理越南小紫薯外植体,研究越南紫薯的体细胞胚胎再生途径,为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紫薯高产优质新材料提供新方法.[方法]以市场销售的越南紫薯为材料,以叶片和茎段作外植体,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6-BA、NAA、2,4-D、ABA)及配比对越南紫薯培养的影响,建立越南紫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植株体
[目的]营养元素的合理供应是实现芒果优质高产的基础,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期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确定芒果合理施肥时间和用量,为芒果的科学精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攀枝花市仁和区芒果优势种植区选择盛果期的台农1号(15年生)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整个果实矿质元素N、P、K、Ca、Mg、Cu、Zn、Fe、Mn含量及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7~77 d,N、K、Mg、Cu、Zn、Fe、Mn含量分别降低59.55%、38.72%、39.75%、73.85%、82.49%、77.7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产值、生产成本投入等统计数据,对间接碳排放(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部分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分析各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一熟模式中中稻碳足迹最高〔947.8 kg/hm2(CO2-eq)〕、早稻最低〔927.4 kg/hm2(CO2-eq)〕,各地区中稻碳足迹以浙江最高〔105
[目的]研究广东不同砧木沃柑的比较和沃柑的引种表现,以期获得适宜沃柑的砧木及在广东的适栽区域,从而为沃柑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橘、香橙和枳作为沃柑的嫁接砧木,对沃柑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力、树体生长情况、早结丰产性和果实品质等进行研究,以及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进行沃柑的引种表现观察,系统了解沃柑在广东的适应性表现.[结果]3种砧木的沃柑均表现出砧穗亲和力强、形成树冠快的优势,其中香橙砧植株生长旺、红橘砧植株生长适中,而枳砧植株生势缓和、矮化性明显.红橘砧、枳砧的沃柑初果期产量较高,分别达8.8、8.
葡萄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避雨技术、打破休眠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葡萄种植已从传统产区北方逐渐扩展到南方.广东地区通过设施种植葡萄,有效克服了气候条件的短板,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该模式逐渐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了解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状况,从葡萄设施栽培的国内外现状、广东概况、模式、类型、品种、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栽培模式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设施栽培
本研究利用AHP法对2016年四川省烟草区试10个典型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为DTOSIS法提供合理权重,利用隶属函数法优化DTOPSIS法中对化学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并通过DTOPSIS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叶数、茎围、株高、烟碱含量、总糖含量、钾含量、黑胫病病情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0902、0.2351、0.3014、0.0351、0.0217、0.0217、0.0571、0.0351、0.0351和0.1676.新品种在川西南种植区综合评价排序为\'云
[目的]探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处理后还田两种农艺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生长及品质提升的效果.[方法]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还田(T1)、玉米秸秆炭化还田(T2)3个处理,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连续进行两茬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T1、T2处理可提高玉米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玉米粒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但对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第1茬玉米试验中,T1、T2处理对玉米粒维生素C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16.5%及25.9%,对可溶糖含量的提升效果分别为20.7%及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