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罗曼·罗兰》对中国罗兰接受的影响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出于感激和赞赏创作了传记《罗曼·罗兰》,勾勒了罗兰出生的时代背景,探究了家族和父母对他的影响,分析了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玛尔维达等给予罗兰终生的深刻影响,阐述了罗兰作为"世界的良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对艺术家罗兰的戏剧、小说、政论文、日记等进行了分析和评点。茨威格在《罗曼·罗兰》中对罗兰的"画像"和对罗兰文学创作的分析评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学界和读者对罗兰本人的认同与文学接受。茨威格的《罗曼·罗兰》别具洞见的观点和鞭辟入里的剖析,使其在罗兰中国接受史的影响至今犹存。
其他文献
<正>2020年,沈鹏先生的书法著作《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以下简称《书内书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收录了沈鹏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文史馆等单位所做的书法专题讲座,由其学生整理成书,在讲座文稿中酌情加上大小标题以点明主旨,行文整体保持着沈鹏先生漫谈型讲课风格,体现了沈鹏先生真实的授课情形,呈现出沈鹏先生对书法艺术及书法文化的思考与探索。此前,沈鹏先生曾把他200
期刊
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在习作中自我评改和相互评改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学会修改、评价与欣赏,使“会读文章”“写好作文”成为新时期小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奠定其终身发展基础。
培养地理实践力需要依托课程内容开展各类有效的地理实践活动。文章以“植被”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课堂观察、案例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主要植被,认识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力度,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教育界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大肆改革,进而衍生出了发展性评价这一战略手段,为学生的良好素养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从某种层面来讲,科学评价有别于以往所施行的选拔性评价,不仅明确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地位,与此同时,还强调了多元化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更关注评价过程。针对现实教学中的学生评价体系,偏重对单一学业成绩进行结果性评价,无法依托定量与定性
文旅融合与长三角一体化是目前国家有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层决策,也是长三角业界和学界的热点话题。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他在讲话中指出,在长三角城市发展方面,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
期刊
物联网作为一种连接人与物、物与物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着交通、制造、能源、城建等多种领域的应用,正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中节点的位置信息在物联网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可在各类应用中直接提供以对象空间坐标、轨迹等信息为基础的位置服务,也可进一步支撑节点之间的通信、计算、能量和任务的协同管理与优化,是物联网节点中最为关键的状态之一。一直以来,物联网设备的定位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
笛卡尔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希望使形而上学脱离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致力于从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出发,倡导人们依靠自身理性的力量去寻求知识的确定性。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笛卡尔的思想核心是“科学”,而非“怀疑”,认为是科学的需要、尤其是物理学发展的需要,才使得笛卡尔在第一个沉思中引入了怀疑。这种观点对普遍怀疑的传统认知造成了冲击。因此,如何客观、理性、正确地评价和看待笛卡尔式的怀疑就成了学术界的重
<正>课例简介:"芣苢"一课是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实现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探索实践课。本课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提供的相关环境及服务、师生终端设备,以及"语文天天读""为你读诗"等APP,创设了线上线下交互的学习模式。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讨论、探究诗歌的艺术共性和情感个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深刻的归纳认知;教师依托班级学情的大数据反馈,精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落实课堂重难点的
会议
作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中国需要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此,应立足"文化间性",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规律,设计好国家形象跨国建构的指导原则与操作方案。要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非预期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超越以自我中心的思维,不断加强对"他者"的理解,改变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单一化倾向,构建好中国国际形象,向外部世界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多元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