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重组中的回迁社区微治理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面积以及空间样貌发生了空前的变迁与重组,大规模的城市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建设,以牺牲城郊农村为代价,许多村庄被“连根拔起”,“撤村并居”在全国范围内不断上演,以安置失地农民为目的的“回迁社区”开始大量出现。空间镌刻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向作用、多种品格,映照了人生活的全部。由“散居”到“集居”,从“农民”到“市民”,这不仅意味着居住空间与身份地位的双重变化,还意味着传统公共空间消亡,社会空间重组,文化心理空间失调,网络空间充分嵌入地方性空间等等新现象的集中呈现。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空间重组,多数失地农民因社会适应迟缓和适应时间不足,难以建立起回迁社区的归属感。因为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惯性影响,高空抛物、物业纠纷、邻里冲突、网络行为不当等回迁社区治理问题纷纷涌现。回迁社区存在的诸多治理问题始于快速城市化进程,根源于政府单一主体主导的城市空间重组导致民众原先的日常生活空间迅速解体,在此过程中失地农民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回迁社区建构的参与权、决策权和行动权。从理论和实践来说,空间视角下的回迁社区治理既要看到回迁居民的“被城市化”属性,更应批判性地分析社区空间重组的过程,坚持多元主体深入互动,优化社区权利结构,充分保障居民空间权利,促使社会公平正义最大化。作为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内在要求,社区微治理能够以多元合作助推居民自治的方式,有效缓解城市社区内生动力不足,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改善社区权利结构及资源供给方式,这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回迁社区及其居民具有明显的赋权增能效用,彰显出强烈的空间正义。本文选取合肥市滨湖新区K园回迁社区为田野研究点,以空间社会学理论为视角,描述了K园回迁社区空间重组基础上的发展现状,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网络空间等视角审视了该回迁社区治理困境的空间表现形式,主要有:居住空间质量问题突出、公共空间供给不合理、违规侵占公共空间现象突出、居民自治空间被挤压、邻里生活空间“异化”、空间区隔暗示身份差异、居民网络空间权益难以保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总结K园社区“微治理”实践探索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以多维赋权为社区空间重构的微治理逻辑,以“五微服务进楼栋”为社区空间生产的实践路径。论文深入分析K园社区空间重组背景下“微治理”的空间正义价值,探讨了“多维赋权”、“五微”服务进楼栋等微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内涵,并基于空间视角对K园回迁社区微治理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回迁社区微治理优化的具体策略。本文认为:K园回迁社区微治理的行动者应树立“空间”意识,坚持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内育外引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多元文化调动居民积极参与,以信息科技为必要的治理工具,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治理、智慧治理,多管齐下,经由细腻的治理性社区服务,充分实现多维空间的重塑与融合,凝聚回迁居民的社区认同,叩响回迁社区“善治”门环。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半期掀起的解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一起,对当代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及行为,本文希望借对解构理论的解读,探讨解
英语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学习素养形成的过程。我们应该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活动之一,也是减小两极分化的一种
研究了被称之为PsionSeries3的PalmtoP型便携式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是很好型式的袖珍计算机,其存储器容量、电源的工作持续时间和计算能力使其确实有用。其操作系统不与DOS兼容
本研究建立了脑部分层模型,提出了传统感应电场计算方法与时域有限差分法相结合计算磁刺激中脑部各点瞬态感应电场值的方法,对圆形线圈和8字形线圈在头内产生的感应电场进行了
低温下,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液与中性胶原溶胶混合,升温使羟基磷灰石晶体与胶原自组装形成复合凝胶,经洗涤、冻干,获得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和TEM对复合材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及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培育高产量玉米新品种是育种家们追求的目标,而玉米产量的提高离不开优良玉米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利用。株高是决定玉米产量的最主要的株型性状之一,通过降低株高、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抗倒伏性能才能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目前已经鉴定出的矮秆种质大多数与各种不良性状连锁,制约矮秆种质在玉米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