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的沉香复方挥发油的香效作用及“香品-释香-稳香”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节律障碍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临床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化学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存在疗效不佳、疗程长、副作用强等缺点,因此,寻找疗效更好、适宜性更强的天然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挥发油具备独特的芳香气味与经鼻入脑的特殊转运途径,可通过嗅觉系统发挥药效,与西药治疗相比,副作用小,是治疗抑郁症的潜在天然药物。目前中药挥发油给药方式多为口服,或作为中间体加入到其他复方中使用。但其经鼻吸嗅给药在药效研究、释香过程、稳香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而挥发油本身具有挥发性强、稳定性差、对空气、光、热敏感等特点,在定时释药、定量释药等方面存在难点,缺乏适宜的“稳香-控香”技术。针对现存问题,本课题以沉香复方挥发油(CMVO)为模型药,研究其经吸嗅给药治疗抑郁症的药效作用机制,对其释香过程进行分析,应用多孔材料固化挥发油,探索新型材料作为载体调控挥发油释香过程的共性规律,为中药挥发油的控释提供参考。目的(1)应用芳香中药数据库,挖掘沉香治疗抑郁症的方剂,为沉香复方挥发油的处方配伍提供依据,验证其药效作用,阐明香效作用机制,为开发经鼻吸嗅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精油处方奠定基础;(2)为处方中来源、产地、提取方式复杂的名贵药材——沉香挥发油建立新型质量控制方法,从源头上尽可能保证挥发油成分的均一和稳定;(3)以沉香复方挥发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杂挥发性成分的挥发规律,从挥发过程的“时-量、时-成分”等方面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稳定性和挥发规律进行多维度系统研究,阐明挥发油的释香规律;(4)探索中药挥发油用于吸嗅给药的新型载体,筛选适宜的多孔材料固化挥发油,研究多孔材料调控挥发性成分释放的规律,及其与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关联,为借助新载体调控挥发油释香过程,形成有理论依据的控香技术奠定基础。方法(1)以沉香复方挥发油为模型药,通过行为学测试、糖水偏好等实验评价其经吸嗅给药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通过ELISA、Western Blot、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活性、脑组织神经递质水平两个角度研究其抗抑郁作用的药效机制。(2)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提取方式的沉香挥发油样品,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进行质量评价,为后续实验中所用的沉香挥发油提供参考标准。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及主成分分析,获取沉香挥发油拉曼特征谱带,建立拉曼光谱快速判别沉香挥发油提取方式的方法。(3)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点下检测沉香复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绘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挥发曲线,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阐明不同化学成分挥发曲线的规律,研究成分变化规律与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关联。(4)采用沸石分子筛、MCM分子筛、SBA分子筛、多孔淀粉、介孔二氧化硅等11种多孔材料固化CMVO,进行载体材料吸附工艺的优选。采用电子鼻评价香味差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进行表征,阐明固化作用机制。对多孔材料固化粉末中的化学成分释放速率进行研究,分析释香规律,与原挥发油进行比较,阐明多孔载体固化后释香规律变化,评价稳香效果。(5)测定多孔材料的粒径、比表面积等关键粉体学参数,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各类多孔材料调控释香规律的差异,阐明多孔材料影响挥发性成分释放的关键参数,分析其控释过程的规律,探索有理论依据的稳香调控策略。结果(1)通过数据挖掘,确定了CMVO作为模型药物,对其进行药效作用及释香规律、稳香技术研究。药效研究证明,CMVO表现出抗抑郁作用,能逆转CUMS引起的大鼠蔗糖偏爱度降低和在强迫游泳实验(FST)中不动时间的延长,提高旷场实验(OFT)中大鼠的平均移动速度、进入中心区次数和移动距离,增强大鼠探索陌生环境的意愿。在作用机制方面,CMVO吸嗅给药可降低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下调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 RNA的表达,提示CMVO对HPA轴的过度激活有调节作用。CMVO可提高抑郁大鼠海马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VO可上调5-HT1Am RNA的表达。CMVO对CUMS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类和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抑制HPA轴的过度亢奋有关。(3)24批沉香挥发油的GC-MS色谱图和拉曼光谱图显示了明显的特征峰,沉香挥发油不同类别之间样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GC-MS分析显示提取方式对沉香挥发油成分有很大影响,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成分多为倍半萜类,共有成分为沉香螺旋醇和去氢呋喃酮;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成分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主要共有成为为2-(2-苯乙基)色酮及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拉曼光谱数据分类结果与GC-MS基本一致,其特征谱带可分辨不同沉香样品化学成分的差异,拉曼光谱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评价沉香挥发油的质量,实现快速监测。(4)CMVO成分挥发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其挥发规律按成分主要分为速释与缓释两类。速释主要为烯类、醇类、酮类成分,其挥发速率较快,在不同温度下24 h自然挥发后保留率较低,大部分成分最终挥发率接近100%;缓释主要为酯类、脂肪酸类、油脂类成分,其挥发速率较慢,含量基本维持缓慢下降的状态,24 h后大部分挥发率接近20%左右。因此,对CMVO主要成分释香规律、稳香技术的研究可从这两类成分入手,从两类中分别选取代表性成分苄基丙酮、去氢木香内酯作为指标成分,对后续稳香技术进行评价。(5)多孔材料稳香技术结果表明:(1)从吸附率来看,沸石分子筛系列、多孔淀粉、二氧化硅(Si O2)、770FCP Si O2的吸附能力较弱;350FCP Si O2、MCM系列和SBA15的吸附率高,吸附能力较强。(2)从释香规律来看,沸石分子筛系列、多孔淀粉、Si O2在24 h内能加快苄基丙酮的挥发速率,尤其是13X分子筛体现了明显的速释效果;350FCP、770FCP、MCM系列和SBA15在24 h内却明显提高了苄基丙酮的最终保留率,尤其是770FCP体现了明显的缓释效果。但11种材料对去氢木香内酯的释放曲线影响不大。(3)多孔载体吸附后与CMVO香味差异较小,表明固化后不影响其原有香味物质的呈现;SEM、XRD、DSC、TG等表征结果显示固化粉末的吸附作用机制属于物理吸附。相关性分析表明多孔材料物性参数对于其吸附效果和稳香作用有着重要影响:(1)在吸附率方面,多孔材料的span、BET表面积、单点吸附孔隙总体积、BJH吸附孔累积表面积、BJH吸附累积体积较高时,载体材料对挥发油的吸附率普遍更高,载油量更高。(2)稳香作用方面,多孔材料若具有更高的span、BET表面积、t-Plot微孔面积、BJH吸附孔累积表面积、单点吸附孔隙总体积、t-Plot微孔体积、BJH吸附累积体积,更小的BJH吸附平均孔径,会更利于储存苄基丙酮一类的小分子芳香物质,延长留香时间。(3)去氢木香内酯的挥发率受多孔材料物性参数影响较小,说明多孔材料相对而言更适合储存苄基丙酮等小分子芳香物质,而对于酯类、脂肪酸这类分子量大的成分释香过程的影响较小。结论(1)香效:本课题证明了CMVO吸嗅给药可通过调节脑内5-HT、DA、NE和Ach神经递质水平,上调5-HT1Am RNA的表达,抑制HPA轴的过度亢进,发挥抗抑郁作用。(2)香品:应用拉曼光谱为沉香挥发油建立了新型质量控制方法,1574 cm-1、1025 cm-1和1000 cm-1作为超临界萃取的特征谱带,1300 cm-1作为水蒸气蒸馏法的特征谱带,可以作为各自的特征谱带对沉香精油进行快速鉴别。(3)释香:沉香复方挥发油按挥发规律主要分为速释和缓释两类。速释类主要为烯类、醇类、酮类成分,24 h挥发率接近100%,缓释类主要为酯类、脂肪酸类、油脂类成分,24 h后挥发率约20%。(4)稳香:多孔材料适合作为小分子芳香物质的载体,但对大分子芳香物质的释香过程影响较小。其中,沸石分子筛、多孔淀粉、Si O2可作为速释载体,加快小分子芳香物质的释放速率;770FCP、350FCP、MCM系列和SBA15可作为缓释载体,延缓小分子芳香物质的释放。适当提高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BJH吸附平均孔径,有利于储存小分子芳香物质,延长留香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索ATP-P2X7介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抑郁调控作用;(2)明确电针“足三里”的抗抑郁作用;(3)明确ATP-P2X7介导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电针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分别选用不同年龄(12d和25d)和不同种属(SD大鼠和C57/BL6J小鼠)的动物,制备急性海马脑片,并在不同浓度ATP及相关酶溶液中孵育1h,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状态
目的:以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为靶标,探讨丹参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成分,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靶点,阐明丹参抗炎物质基础和具体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体内评价丹参活性成分对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性疾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和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学位
目的:研究附子-人参药对中的主要有效组分——附子水溶性生物碱(FWA)与人参总皂苷(RTG)配伍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并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者配伍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16.5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衰的疾病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G)、模型组(MG)、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组(FZG)、人参总皂苷组(RSG)、配伍组(FZRSG)。其中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DIL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ILI带来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研究如何提高DILI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缺乏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目前DILI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排除法的策略,临床准确诊断和评价面临着很大挑战。因此,基于患者血清等临床易于获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以观察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的优效治疗方案;通过机制研究以探讨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浸浴温度与浸浴浓度,并通过温度与浓度的不同组合将其分为6个中药浸浴组(浸浴组1~浸浴组6),同时设置基础治疗组和臭氧水疗组作为对照。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患者作
目的:以慢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触诊及压痛阈值检测探查慢性颈痛患者的敏化穴位,为针刺治疗慢性颈痛提供最佳针刺处方;观察比较针刺高敏穴位、针刺低敏穴、针刺非经非穴点和等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阐释敏化穴的临床指导价值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成都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四个临床研究中心总共招募716例慢性颈痛受试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进行随机化分组,按1:
进入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也被赋予新任务及新要求,受审计资源限制,为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必须抓住重点,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文章认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方向,落实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配合以健全机制、业审融合、构建学习型审计队伍及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促进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学位
目的: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客观总结头针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宄情况,观察既往研究的问题、有效的常用穴位以及评价头针治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头针联合揿针治疗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MEDLINE,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