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nsu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以观察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的优效治疗方案;通过机制研究以探讨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浸浴温度与浸浴浓度,并通过温度与浓度的不同组合将其分为6个中药浸浴组(浸浴组1~浸浴组6),同时设置基础治疗组和臭氧水疗组作为对照。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到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3、浸浴组4、浸浴组5、浸浴组6,每组各36例。基础治疗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荷荷巴油;臭氧水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臭氧水疗;中药浸浴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不同的浸浴组按照其所对应的浸浴温度和浓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对所纳入的患者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体表受累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通过对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的评判,评价研究的安全性。机制研究:根据临床研究部分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招募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临床研究部分的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的优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临床研究部分的基础治疗方案,疗程均为2周,同时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健康志愿者及每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叉状头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总体情况共有27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男性186例,占68.1%,女性87例,占31.9%;点滴状银屑病118例,占43.2%,斑块状银屑病155例,占56.8%;银屑病中度患者192例,占70.3%,重度患者81例,占29.7%;银屑病复发患者269例,占98.5%,首发患者4例,占1.5%。2.临床研究指标评价(1)各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浸浴组3、浸浴组4分别与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5、浸浴组6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PASI评分差值比较显示,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3、浸浴组4、浸浴组5、浸浴组6分别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3、浸浴组4、浸浴组5、浸浴组6分别与臭氧水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3、浸浴组4分别与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5、浸浴组6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对各组PASI-50到达率比较显示,浸浴组3分别与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4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治疗后的BS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基础治疗组与臭氧水疗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1~浸浴组6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浸浴组3与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5、浸浴组6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浸浴组3与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浸浴组1、浸浴组2、浸浴组5、浸浴组6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4与基础治疗组、臭氧水疗组、浸浴组1、浸浴组2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治疗后的DL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温度的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对PASI评分及其差值、BSA评分、VAS评分具有显著影响(P<0.01),对DL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对PASI评分及其差值、BSA评分、VAS分、DL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3.机制研究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SI-50到达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RORγt、IL-17、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Treg细胞、Foxp3、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1)。(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指标比较显示:两组Th17细胞、Treg细胞、RORγt、Foxp3、IL-17、TNF-α、IL-10、TGF-β1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2.温度与浓度组合为(38~40℃,1/10)的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方案为本次研究的优效治疗方案。3.在连续2周的治疗时间内,浸浴浓度对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临床结局指标无明显影响,而浸浴温度对临床结局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为38~40℃的临床效果最为显著,但其对相关免疫炎性指标无明显干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本课题组进一步探究。4.文氏大黄苦参汤浸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1)探索ATP-P2X7介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抑郁调控作用;(2)明确电针“足三里”的抗抑郁作用;(3)明确ATP-P2X7介导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电针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分别选用不同年龄(12d和25d)和不同种属(SD大鼠和C57/BL6J小鼠)的动物,制备急性海马脑片,并在不同浓度ATP及相关酶溶液中孵育1h,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状态
目的:以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为靶标,探讨丹参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成分,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靶点,阐明丹参抗炎物质基础和具体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体内评价丹参活性成分对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性疾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脓毒血症和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学位
目的:研究附子-人参药对中的主要有效组分——附子水溶性生物碱(FWA)与人参总皂苷(RTG)配伍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并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者配伍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16.5 mg/kg)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衰的疾病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G)、模型组(MG)、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组(FZG)、人参总皂苷组(RSG)、配伍组(FZRSG)。其中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DIL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ILI带来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研究如何提高DILI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缺乏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目前DILI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排除法的策略,临床准确诊断和评价面临着很大挑战。因此,基于患者血清等临床易于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