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夹层结构的作用机理及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矿区煤粮复合面积大,因采煤沉陷积水,导致大面积的耕地破坏。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进入21世纪后人地矛盾逐渐加剧,采煤沉陷地复垦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填复垦技术是使大面积采煤沉陷地恢复为耕地的有效手段,煤矿区借助滨黄河的优势,采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既可疏浚黄河下游淤积的泥沙,又能实现土地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数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生态效益。然而黄河泥沙属壤砂土,砂粒质量分数将近80%,若采用传统的“上土下沙”土壤剖面设计,覆盖土壤厚度不足,重构后的土壤漏水漏肥,复垦农田质量低。对于某些土壤资源紧缺的矿区,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技术,在土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复垦农田质量。目前对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的作用机理鲜少涉及,尤其是黄河泥沙层中土壤夹层的位置、厚度及数量对重构土壤剖面的水分和养分运移规律的影响,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及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综合利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土壤学、土壤物理学、土壤水动力学等知识,通过室内土柱入渗、蒸发及溶质运移实测试验,揭示了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特征与规律,明确了夹层式重构土壤不同夹层位置、厚度和数量与持水能力及溶质运移参数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夹层作用机理,优化了夹层方法。依据实测试验数据科学确定水力参数及溶质运移参数,构建了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土壤水分与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夹层式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特性,为采煤沉陷区黄河泥沙夹层式复垦土壤剖面优化设计,提出一种经济快捷的模拟方法。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为解决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容重的不确定性,基于水分特性进行了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建议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黄河泥沙的毛管孔隙度到达最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2)黄河泥沙夹层式土壤剖面能够改善“上土下沙”土壤剖面的水分入渗特性。黄河泥沙重构土壤入渗属非饱和的水分运动过程,在“上土下沙”土壤剖面中会形成典型的“指流”现象,黄河泥沙充填层中设置土壤夹层后,湿润锋运移受到抑制、入渗过程的持水能力得到提高。夹层式重构土壤剖面的湿润锋运移速率随夹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夹层位置和数量的增加呈先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入渗过程的持水量随着夹层厚度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夹层位置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然而,当夹层数量由2层变为3层时其持水量增加效果不明显。(3)黄河泥沙夹层式土壤剖面能够改善“上土下沙”土壤剖面的蒸发特性,缩短了蒸发第一阶段的持续时间,降低了第二阶段的相对蒸发速率。蒸发过程中,充填层中的黄河泥沙层水分先减少,而心土夹层一直保持较高的含水量,随着夹层数量的增加,蒸发结束后土壤剖面含水量分布的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不同夹层结构充填层的体积含水量θf1,均得到明显提高,相较与其它两个因素,夹层位置的改变对θf1值影响不显著。各夹层处理的持水系数CWR,也均得到明显提高,夹层厚度对重构土壤持水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在绝大多数采煤沉陷地复垦实践中可供利用的土壤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夹层的分层数量来弥补夹层厚度的不足。(4)黄河泥沙夹层式土壤剖面相比“上土下沙”土壤剖面能够延长溶质的穿透历时,使得重构土壤的平均孔隙流速降低,阻滞作用增强,保肥性得到提高。各处理土柱Cl-和K+均可得到“S”型穿透曲线,其中K+的穿透时间较Cl-的穿透时间有所延长,在土壤基质的吸附作用下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明显。重构土壤Cl-运移过程中均以对流为主要运移方式,K+运移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化学非平衡作用。夹层的位置、厚度和数量与各溶质运移参数显著相关(P<0.05)。通过回归分析证明,夹层厚度与平均孔隙流速(V)、弥散系数(D)和阻滞因子(R)具有明显的线性性关系,均可通过一定的线性表达式进行描述,而夹层位置与各溶质运移参数的线性关系不明显;夹层分层数量与各溶质运移参数均满足二项式关系,当夹层厚为30 cm时,并不是分层数量越多越好,较其它分层处理,分层数为2层时效果最佳。(5)利用Hydrus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模型,依据室内入渗、蒸发及溶质运移实测试验,对土壤水分和溶质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反演和率定,通过验证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参数能够较好模拟黄河泥沙重构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过程。模型模拟以其适应性强,模拟周期短的特点弥补了物理模拟中的不足,为黄河泥沙夹层式土壤剖面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经济快捷的模拟方法。(6)模拟研究了夹层式重构土壤总厚度为60 cm,并考虑了夹层厚度位置和数量交互作用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及溶质运移特性,分析了不同夹层处理对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预测了具有最优持水能力的黄河泥沙夹层式重构土壤剖面构型。结果表明,非吸附性离子Cl-与水分的迁移规律较为一致,表现出易随水淋失的特点。在入渗过程中吸附性离子K+浓度分布范围变化不大,且在灌溉量均为15.3L的情况下,各处理未见差异,K+主要分布在30 cm以上的土壤层中。综合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过程两个阶段的持水量定量评价黄河泥沙夹层式复垦土壤的持水能力,分析得出夹层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夹层位置对持水系数的影响最小,夹层位置和夹层数量的组合具有最强的交互效应,确定处理T60-6,夹层厚度为30cm,夹层位置为20 cm,夹层数量为2层时持水能力最佳。本文根据大量的实测试验,从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角度研究了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夹层结构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模拟计算,提出了采煤沉陷地复垦中黄河泥沙夹层式土壤剖面重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对其机理的探索目前仅限于室内物理试验及模拟计算,未来应结合土壤水分及养分在田间植物-土壤-大气中的转移规律进行综合的分析,进一步深化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夹层的作用机理研究。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目前,我国的企业创新生态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研发部门和实验室进行的“封闭式创新”,这不能满足当前共享经济下企业创新“新常态”的要求,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这迫使企业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
随着煤炭科学开采理论发展,以无人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开采不断走向实践。此进程中,作为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之一的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在井下推广和扩展。但是,矿井下的低光照、高矿尘、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导致井下采集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大,有时甚至出现雾气和矿尘散射模糊。矿井下图像的上述特征,严重阻碍了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检测、智能感知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上述行业背景,本文开展了矿井下图像混合噪声抑制和
在煤炭资源高效开采的今天,煤矿安全一直是全国所关注的焦点,其中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煤炭行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随着现阶段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安全系统愈加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了矿井人员位置和身份检测方面,以优化煤矿安全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801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4269),结合现阶段的压缩感知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不断提升,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高采深矿井作业场所的环境温度较高,同时受热害影响的矿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温环境下不仅会危害作业人员生理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进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矿井热害对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煤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存在多种热源,可分为绝对热源、相对热源和采空区漏出的热风,其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多为井下开采(占95%以上)且普遍采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垮落法管理顶板造成矿区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地下原水循环系统失衡、瓦斯积聚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绿色开采技术的代表,充填开采方法相比传统垮落式开采方法可以较好地把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极大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对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开展创新与理论研究既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重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农产品,其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但花生在种植、运输、存储的过程中易产生霉变,其中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次生代谢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事件频出,已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检出霉变花生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湿化学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对样本具有破坏性且为抽样
古书画作为人类文明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古书画作品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蚀。其中,污渍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污渍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纸质文物的品相,严重降低了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时甚至对纸质文物所携带的文字、图案、色彩等重要信息造成遮挡,影响了书画作品的研究、探索和解译。虚拟修复能够恢复古书画的原始风貌,为
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总钥匙、总开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人生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生观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纪念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都强调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就因为他们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全面
当今社会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来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儿童的价值观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存在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探索研究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工作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在继2018年12月8日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又于2019年3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加剧了该区域能源供应和生态安全的矛盾,实施土地复垦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必要措施。研究区目前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面临表土缺乏和复垦土壤持水能力差两大主要问题。本文以胜利露天矿上覆岩土层基质为研究对象,以未扰动表层土为改良目标,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上覆岩土层中可利用的粉壤土和砂土在不同混合比例下水分特征曲线、水分常数以及饱和导水率等水力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