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物质对Sh2甜玉米种子萌发性状的影响

来源 :安徽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玉米营养丰富口感鲜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甜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甜玉米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甜玉米作为玉米属一种重要类型,主要受su、bt、sh等隐性基因的控制,籽粒乳熟期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淀粉效率低,导致甜玉米种子皱缩干秕,干物质含量低,发芽率仅为30%。因此,种子萌发率低下已经成为限制甜玉米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甜玉米产业发展,提高sh2甜玉米种子活力和成苗质量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硝酸钾、赤霉素、壳聚糖和聚乙二醇等4种外源物质处理sh2甜玉米种子,探讨了外源物质对种子萌发性状、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关键水解酶及糖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sh2甜玉米种子发芽效率,培育壮苗提供理论基础。(1)4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表明:不同外源物质对种子萌发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赤霉素(0.04 g/L)、壳聚糖(2.0 g/L)处理种子可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硝酸钾(4g/L)、赤霉素(0.01 g/L)、聚乙二醇(4.0g/L)处理对于芽长、苗长、根长、根鲜重、苗鲜重具有促进作用较好;硝酸钾(4.0 g/L)、赤霉素(0.01g/L)和聚乙二醇(8.0 g/L)可提高甜玉米幼苗苗干重、根干重、物质动用量、幼苗物质利用率等指标。(2)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sh2甜玉米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硝酸钾(4.0 g/L)、硝酸钾(8.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4.0 g/L)、壳聚糖(6.0 g/L)和聚乙二醇(4.0 g/L)对甜玉米幼苗SOD活性具有积极效应,能提高或保持甜玉米SOD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硝酸钾(4.0 g/L)、硝酸钾(8.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聚乙二醇(8.0 g/L)处理可以提高POD活性;硝酸钾(8.0 g/L)、硝酸钾(6.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聚乙二醇(8.0 g/L)提高CAT活性效果明显;利用硝酸钾(4.0 g/L)、赤霉素(0.04 g/L)、壳聚糖(4.0 g/L)、聚乙二醇(4.0 g/L)和聚乙二醇(8.0 g/L)处理,可降低甜玉米萌发期组织内MDA含量。综合结果表明,壳聚糖(4.0 g/L)处理甜玉米种子既能提高幼苗组织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赤霉素(0.02 g/L)和硝酸钾(6.0 g/L)处理可提高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3)sh2甜玉米种子萌发期关键水解酶活性及糖含量分析表明:硝酸钾(6.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和聚乙二醇(8.0 g/L)处理,甜玉米幼苗淀粉酶活性得到提高;硝酸钾(4.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聚乙二醇(8.0 g/L)处理对提高幼苗蔗糖合成酶活性效应显著;硝酸钾(4.0 g/L)、硝酸钾(6.0 g/L)、赤霉素(0.02g/L)、赤霉素(0.04g/L)和壳聚糖(2.0g/L)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甜玉米幼苗蔗糖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外源物质对甜玉米幼苗组织果糖含量影响研究发现,硝酸钾(4.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聚乙二醇(8.0 g/L)对于提高果糖含量有效;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甜玉米葡萄糖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钾(4.0 g/L)、赤霉素(0.02 g/L)、壳聚糖(2.0 g/L)处理对于增加甜玉米幼苗前中期葡萄糖含量有效。
其他文献
罪犯服刑过程中,其危险性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如何依托监狱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和情报信息渠道,对罪犯狱内危险性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当前评估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重庆市三峡监狱课题组近年来承担了重庆监狱系统罪犯情报信息和危险性评估模型的构建工作,结合相关工作实际,对罪犯改造过程危险性动态评估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10月16日,全国首张公共数据资产凭证(企业用电数据)在广东发布。该凭证是在广东省政府的指导、南方电网公司的积极推动下,由广东电网公司承接完成制发,通过有力整合电力大数据资源和银行金融服务资源,快速为中小微企业"画像",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期刊
本研究以腌制生食泥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度下腌制生食泥螺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全面分析;比较超声波、NaClO和H2O2处理对泥螺前处理的减菌作用,筛选出泥螺前处理的最佳减菌条件;筛选并确定出茶多酚、Nisin、ε-聚赖氨酸、壳聚糖和溶菌酶天然保鲜剂的最佳浓度范围,和超高压单独处理最适压力,L9(34)正交优化试验得出四种天然保鲜剂的最佳配比,并从多方面评价超高压结合天然保鲜剂在腌制生食泥螺生产中
本试验从缓解持续热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常规、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营养物质转运载体表达造成的影响出发,研究延胡索酸对持续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血液学指标及小肠功能的影响。用工业暖风机模拟夏季持续高温环境,选择体重均匀健康的21 d的罗斯308肉鸡18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非热应激组(Control group,CONT),热应激对照组(Heat stress,HS),日粮+0
粗饲料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饲料在皖东牛瘤胃内发酵的效果以及皖东牛肉质性状。本试验选用3.5±0.5岁,体重492.67±33.01kg的皖东牛(公牛)20头,随机分成2组。以燕麦草(YMC)和小麦秸(XMJ)作为粗饲料来源,精饲料组成相同。预饲期10d,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束晨饲前分批跟踪屠宰两组试验牛20头,取肉样,用于肉品质测定、钙蛋白酶活性测定以及钙蛋白酶基因CAPN1、CAST的基因多态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问题一直都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核心问题。农村老旧宅基地的闲置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浪费了我国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给农村社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还成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的阻碍。而一直以来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忽视再加上相关政策不能满足农村社会的需要,也致使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农
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广为人知的特色农产品,除了祛风寒、止吐泻等医用价值外,还有预防口腔疾病和祛除口腔异味的作用。为研究铜陵白姜祛除口气的机理,设计了铜陵白姜汁液对口腔有害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实验。实验首先采用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和乳酸杆菌选择性琼脂,通过平板划线在这三种培养基上接种口腔菌并培养观察口腔菌的生长抑制情况,得出最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然后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
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过高,化肥利用效率较低,生态资源代价大,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后可培肥土壤,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淮河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化肥在粮食不断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量使用化肥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非点源污染增加。为提高淮河流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化、提高土壤肥力。本文以安徽淮河地区农田小麦为试验研究对象,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大田试验,设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