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兆言的南京书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兆言的写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出版多部小说、小说集以及散文集,至今仍然笔耕不缀。由于其本人出生、生长在南京,他的作品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南京作为他的写作背景甚至是写作对象。以南京为着力点和发散点,他的爱恨情仇,他的感悟思考和批判都有了坚实的内涵和依托。从《悬挂的绿苹果》到《很久以来》,南京,在叶兆言的笔下已不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也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原乡,而是已经慢慢积累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心理的记忆。通过作者对南京的关切,读者们可以看到一个文人如何展现他的内心诉求,如何连接城市的传统与现代,如何通过文化揭露人的精神旨归。叶兆言不是以南京作为他抵达和休憩的终点,而是借书写南京和南京蕴含的内在文化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城市文化、文学何去何从思考的重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论述叶兆言对南京的书写。首先是绪论部分,对叶兆言的创作进行一个归纳总结,明确叶兆言南京城市书写的范围和南京城市书写的定义,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本文的特点和意义。第一章从原因入手,深入剖析了南京之所以成为叶兆言书写对象的可能性,从他受到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熏陶以及自身的生命体验两方面来具体论述。第二章则着重分析叶兆言南京书写的内容,以时间和空间为标准,大致分为民国秦淮河畔的叙事,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民国都城的书写以及“文革”南京和当下南京的书写。意在从叶兆言对不同时期的城市书写的侧重点中窥探他对南京爱恨交织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走向。第三章更为深入地阐述叶兆言在南京书写中饱含的独特的个人化风格,包括视角、语言和审美情调等方面。特别是南京的文化与叶兆言的文人气相交织产生出巨大的同向效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叶兆言在书写南京时对文化的执着和反思,进而更深一步体会到他书写南京的精神内涵和对原乡城市的羁绊。最后一章分析叶兆言在书写南京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尚存的遗憾。叶兆言对南京的书写补充了文学史中城市书写的一章,对现代文学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思考做出了示范,同时也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力和改善提供了思路。当然,也应该看到叶兆言南京城市书写的局限性,这既有时代发展本身带来的原因,也有作家自身气质的局限和思考的转向。总之,审视叶兆言在南京文化语境中的书写可以透视一代作家的精神面貌,并推动城市文化与人的关系在当代的重新定位,也为后来的写作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正>安全食品的设计需要宏观管理理念与微观食品安全管理工具运用两方面的配合,并且需要企业人文素养、信息沟通软环境的保障。宏观管理理念是伴随
两宋理学家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关于文艺美学的思想与见解,成为中国儒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些散落在大量哲学著作中的零星的、片断式的美学观点归
<正>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现状及运行情况为保障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的参与能力,《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定中对这一问
2013年,在证监会关闭了IPO大门的背景下,借壳上市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第一大热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壳资源炒作现象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凯迪投资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经辨证均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水煎服,并配合艾绒隔姜灸神阙穴。结果: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在胎儿监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超声系统产前检查、无高危因素分娩的56例产妇进行胎心监测,并依据分娩后Apgar
大数据是由于不断增长的庞大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其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改变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与决策,促进深入有效发掘客户需求,使精算定价更精确,提
<正>人民银行ACS综合前置系统是商业银行实现与ACS信息交互的窗口,以电子方式办理账务核对、交存款、流动性查询以及业务回单接收等业务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上线后,将替代原
人口-就业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既有市县总体规划常见的薄弱之处。本次北京分区规划落实总规要求,开展了人口-就业关系研究并提出相关规划指标和调控
一百多年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空前便利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环境污染与信息污染。19世纪末、20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