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截面折叠管轴向吸能特性的研究

来源 :第29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e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数值模拟研究了折叠层数与加载速度对折叠管变形模式与吸能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低折叠层数折叠管失稳的原因,由此设计了C型自锁多胞管并研究其变形模式与吸能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折叠层数的增加,折叠管的变形模式更为可控且吸能特性有所提升;(2)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低折叠层数折叠管失稳更快,具有最优折叠层数的折叠管吸能特性有所提升;(3)折叠管截面开口处的端板在轴向压缩过程中可以移动,会破坏低折叠层数折叠管截面的相对封闭性造成失稳;(4)开口截面结构的嵌套组合可以构建自锁特性,改善其变形模式并提升吸能特性.
其他文献
FRP-RPC组合双层交通梁桥由GFRP、RPC和普通钢筋组成.双层交通构件参照实际工程进行比例缩小设计,可有效模拟实际工程.其中,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可塑性强,成型收缩率小,体积较轻,施工方便等优点.设计使用中,GFRP材料沿纤维方向良好的抗拉性能在梁和板中得以充分利用.此外,RP
桥梁自振频率具有测试方便、精度高和抗噪性好的优点,在损伤识别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实际测试中能获得的频率阶数非常有限,这极大的限制了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的适应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静置车辆-桥梁系统频率变化的梁式桥损伤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静置车辆-桥梁系统的频率随车辆位置的变化规律;其次,根据车辆静置在桥梁不同位置处时车辆-桥梁系统的频率变化率定义损伤定位指标;最后采用数值算例模拟多种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捕获风能的核心部件,因此叶片的气动性能及可靠性是风力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某1.5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GH Bladed计算软件计算得到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风速及叶尖速比对叶片的气动载荷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轴向荷载数值远大于切向荷载数值,轴向荷载数值沿着叶片尖端到叶片根部不断减小,随着风速的增大,轴向荷载沿展向分布曲线愈加平缓;叶根气动载荷中起控制作用的
为研究近场和远场地震动SDOF系统的输入能量谱特征,本文分别选取中国台湾集集地震中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对比分析了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的Fourier谱、能量时程和能量谱,并对能量谱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和比较,讨论了阻尼比对能量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和远场地震动频谱特征不同,但其能量谱形状基本上由Fourier谱决定.近场地震动能量释放集中,速度快,持续时间短;远场地震动能量输入持续时间长,分
基于自复位耗能节点(Self-centering Energy-dissipating Joint,SCEDJ)构造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是一种新型自复位结构,由梁端布置的弹性恢复装置提供结构地震恢复力,并在节点处设置阻尼耗能装置来耗散地震能量.为了研究SCEDJ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建立常规框架结构和SCEDJ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分析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
基于等效简化方法(ESM)和有限元方法(FEM),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计算方法(ESM-FEM),主要用于实际复杂工程结构(如输电塔)附加颗粒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运用FEM方法建立输电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Python语言中采用ESM方法对PTMD进行模拟,通过PY脚本文件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基于ESM-FEM方法研究了耦合系统的减震机理,对阻尼系统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了评
阪神大地震后,日本要求在停机和正常运转两种工况下的风电塔地震响应进行验算.随着中国风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地震易发地区风电塔数量不断增加,地震荷载与常规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风电塔性能正在成为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标准.水平轴、三叶片风电塔是最为常见的风电塔类型,其属于高柔结构,自振周期长,对富含低频成分的长周期地震动比较敏感.本文针对运转状态高柔风电塔结构在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分析,并与混合试验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土体与邻近既有建筑结构存在的关联效应,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开展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与邻近既有建筑作用研究,揭示地下结构与邻近既有建筑物的相互作用规律,探讨建筑物空间分布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确定体系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在空间三个方向的位移响应随结构高度和间距的变化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临近建筑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明显的吸能和耗能影响.这些结论对于地下结构物
为探究强震地面运动的幅频衰减特性,本文从日本KiK-net台网地震动记录库中,依据震级介于5.0-8.0之间、震中距0-200km、地震动记录水平方向加速度峰值大于5gal的原则,选取已知场地条件的114个台站1210组地震动记录,其中每组地震动记录包含三个分量的井上地表波和对应的三个分量的井下基岩波;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地震动记录进行回归拟合,确定地震动衰减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对峰值加速度、竖向与水平
砌体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结构的地震响应,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填充墙通常被当作非结构构件,从而忽略了这种相互作用.选择合理的填充墙简化模型可有效模拟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介绍了4个填充墙等效撑杆模型骨架曲线,利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采用2个典型的单层单跨填充墙RC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对不同的骨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