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陶粒混凝土低速冲击下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宁波大学冲击动力学实验室的大型落锤冲击设备,以C50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研究了LC40和LC50陶粒混凝土在低速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抗冲击能力,探讨了不同骨料以及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对其冲击破坏模式、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和比吸能值(SE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等强度范围内,普通混凝土的动态压缩模量和冲击应力峰值较陶粒混凝土大,抗冲击性能较好;通过综合分析抗冲击性能评价参数,发现试件的变形量在吸能分析中起主导作用,陶粒混凝土的比吸能值较普通混凝土的大,吸能性能较好,且在适当范围内,随着陶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吸能性能增强。其结果可为陶粒混凝土类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基础实验数据与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国内外目前对含铝炸药的爆炸机理及特征尚无完整系统的理论,比较认可的爆炸反应机理可归纳为:二次反应机理、惰性热稀释机理及化学热稀释理论。对于铝粉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分歧,针对铝粉究竟何时燃烧或反应的问题目前尚没有直接的实验数据,平板实验和圆筒实验都是通过爆炸效应物的运动或变形来推算铝粉的反应情况。由于效应物的运动和变形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爆轰反应的时间在微秒级,尤其对于铝粉是否在爆轰波阵
为了得到某带药型罩弹药在热刺激下的烤燃特性及安全性,对其进行快速烤燃和慢速烤燃试验研究。利用热电偶测得了弹药壳体不同位置的温度-时间变化历程,获得了该弹药在火烧、慢烤时的反应程度及响应等级。结果 表明:(1)快烤试验时,由于升温速率很快,且弹体尾部材料为铝合金,其热导率远高于壳体其余部分,因此热量从弹体后侧快速传入内部,并点燃后侧传爆药,同时药形罩与药柱接触部分在快速加热时会产生一个空气隔热层,适
本文研究了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冲击响应特性.使用自制的PVDF压电传感器进行了0.3 GPa到3 GPa范围内的一维平面撞击实验.通过电路分析得到设备采集电荷与PVDF压力计本征输出电荷之间的电路方程,通过对采集电荷进行修正,得到自制PVDF压电传感器的本征电荷输出响应特性曲线.相比于设备采集得到的电荷曲线,本征输出电荷曲线的灵敏度更高,但两条曲线输出的平衡电荷值相等,说明测试电路对输出电荷的
在TM5-1300手册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提取大量数据并借助数学计算工具进行了高精度拟合,得到TNT近地爆炸场三波点高度计算公式,并开展文献数据验证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一致,可用于TNT爆炸场3波点高度的精确预测,也为其他高爆炸药的3波点高度预测提供参考。
炸药的冲击起爆性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炸药的结构和加载条件是影响冲击起爆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特定的炸药分子,调控炸药的微观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孔隙等)可以改善其冲击起爆性能。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炸药在亚微米、纳米尺度范围(HNS、LLM-105、TATB),对高压短脉冲刺激响应比较敏感,冲击起爆阈值低。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冰模板诱导组装技术制备了比表面积和颗粒尺寸的
弹体超高速撞击金属薄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破片,对破片的状态进行测试分析是超高速撞击机理和毁伤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验中布置效应靶是研究破片分布及其毁伤特征的常用手段。超高速撞击产生的破片群具有较高的速度,对靶板造成穿孔、成坑、鼓包、撕裂和变形等毁伤。效应靶上的孔洞数目较多,形状各异,有的尺寸较小,通过人工方法进行测量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进行精确测量。图像识别测试技术由于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
PDV是冲击动力学、爆炸力学等领域进行高精度瞬态实时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获得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杨军等提出了旁轴式外差结构光纤位移干涉仪,但受到移频器调制频率范围的影响,负向速度测速能力有限。为了提高负向测速能力,Mercier、陶天炯等提出了双光源模式,使用两台调频激光器分别作为信号光源和参考光源,两者相互混频可以极大地提高负向速度的测试范围。但实验发现,由于激光器的波长波动,导致位移基线漂
爆轰加载产生高能射流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炸药爆炸放能、爆轰波传播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动力学行为等因素的复杂物理过程,深入研究其动态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与传统药型罩聚能射流不同,爆轰加载带孔(毫米级)金属飞片时,金属小孔处材料受冲击波压缩作用会发生挤压、对碰,进而形成高速小孔射流。本文以联合实验诊断技术为主研究爆轰作用下金属飞片开孔处产生的高速射流动态行为,分析炸药中心起爆和偏心起爆对小孔射流
全息技术是经典的两步成像技术,其特殊的记录方式使其具备了光场的复振幅记录能力,因此包含了目标的位相信息。通过再现过程对位相信息进行提取及解读后可给出丰富的物理信息。在粒子场诊断中,全息技术经过一定的功能扩展后可同时反映粒子场中各粒子的三维空间位置、尺寸、速度等信息,长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见的动高压加载方式主要有爆轰、激光以及激波,根据实际物理实验工程需要,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具体全息技术。本文针
霍普金森拉杆实验技术作为测量材料动态拉伸性能的主要手段,能较好地测得材料在中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霍普金森拉杆实验技术,在吸收了常规霍普金森拉杆优势的基础上,可实现材料在低应变率下产生大变形.此装置通过采用与入射杆等长度的撞击杆和二次加载技术,可使材料在应变率为80 s-1左右实现0.1的工程应变,若试验材料足够软,可实现恒应变率下多次加载,使其工程应变进一步增加.若采用较短撞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