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病媒蚊综合防治实务

来源 :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是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四季都有蚊虫孳扰,甚至危害健康;而曾流行于台湾之蚊虫疾病如疟疾、血丝虫病,因成功防治绝迹已久;但登革热、乙型脑炎仍有病例报告.近年之登革热流行始自于1981年琉球乡,1986年蔓延至台湾南部迄今每年都有病例发生,为遏止流行,需及时消灭带病毒之病媒蚊;至今台湾已知的登革热病媒蚊有2种即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以杀虫剂紧急喷洒防治是为有效阻断传播之方法.但政府派员至家户进行喷药,常发现部分居民不在或不愿配合等原因,而使喷药无法达到预期之效果.故室内改以居民自行使用一次按压式自动喷雾罐杀虫剂灭蚊,民众自行使用仍可达病媒蚊杀灭效果,故一次按压式自动喷雾罐杀虫剂可作为例行政府派员喷药之外,如因居民外出、或居民不愿配合施药人员在室内喷药、或派员喷药第一时间无法配合等的另一种补充性的登革热病媒蚊的化学防治方法.因成蚊具飞翔能力且分布广,不可能单依赖成蚊防治,降低病媒蚊之密度;尚需配合控制病媒蚊幼虫之孽生,方能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以达预防及防治蚊媒疾病。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媒介虫种种名包含的内容,及其与制定防治对策的关系,探讨了虫媒病媒介的确定和准确鉴定的重要性。分析了虫媒病媒介确定的正确原则与存在的误区,总结了媒介虫种的准确鉴定的要点、类型及媒介种名的正确书写。
目的:研究百杀净雾化剂在集装箱内杀虫灭鼠效果.方法:以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SD大鼠和ICR小鼠为试验对象,使用超微粒雾化机向集装箱内喷百杀净雾化剂,进行模拟现场和集装箱内杀虫灭鼠药效研究.结果:模拟现场中,百杀净雾化剂对试虫试鼠的1h击倒率和24h死亡率均为100%;在空集装箱和重集装箱内现场试验中,模拟现场所用剂量2/3倍百杀净雾化剂喷药1h后试虫试鼠的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
本文介绍了中国某PCO企业的成长过程,取得的荣誉。本文指出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建设、外部支持是基础。企业要通过明确社会责任,团结协作和持续学习进行文化建设,这样中国有害生物防制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目的:验证鼠用0.2%莪术醇饵剂控制害鼠的抗生育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农田开展鼠害控制示范试验,每公顷投药量为4.5 ~6 kg,药后1个月用鼠夹夹夜法,调查害鼠种类、数量(此后每隔1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4次),对捕获鼠进行分类鉴定后,解剖雌鼠,观察怀孕状况;雄鼠观察睾丸是否下降,根据害鼠上臼齿磨损状况,记录害鼠年龄组成情况,计算捕获率及控制效果.结果:参与繁殖的害鼠在逐步下
为了探讨人体引诱物氨与驱避剂避蚊胺(DEET)之间存在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该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试了氨、DEET、氨与DEET混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氨的浓度为10mg/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作用,1000和100mg/L时有微弱引诱作用;DEET的浓度为1000和0.1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微弱驱避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植物精油的驱蚊效果,分别测试驱蚊率.方法:用圆筒法测试其驱蚊率.结果:所选5种精油都有驱蚊效果.结论:复方植物精油中薰衣草油和香茅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空间驱蚊产品.
目的:建立口岸吸血蠓类快速分子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率.方法:选择口岸区域采集 点,采集吸血蠓类.经形态学鉴定后,单只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设计的COI基因扩增引物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分析后,去除引物序列和不稳定序列,进行拼接.提交至NCBI和BOLD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进行验证.结果:得到12个新序列,已登录至GenBank,登录号为KF
为探讨0.005%溴敌隆饵剂与0.005%溴鼠灵饵剂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和毒力,将遗传背景和来源相同的大白鼠分为溴敌隆药物组和溴鼠灵药物组,溴敌隆药物组给予溴敌隆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溴鼠灵药物组则给予溴鼠灵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试验过程中逐日测定毒饵和基饵的消耗量,并观察大白鼠活动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溴敌隆药物组首日毒饵消耗量明显多于溴鼠灵药物组,0.005%溴敌隆饵剂摄食系数1.
目的:通过对薄荷油、薰衣草油、桉叶油、肉桂油、精油A等11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的筛选,并对驱避效果好的精油进行组合复配,为开发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产品提供参考.方法:"Y"型嗅觉仪法和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法.结果:在5μl时,精油A效果最好,驱避率(PR)可达98.00%;肉桂油的驱避活性次之PR为87.50%;柠檬草油、薄荷油、迷迭香油、桉叶油等4种植物
本文介绍了我国饵剂类农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从登记管理角度对饵剂特点、科学配方和风险评估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