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韧性和边界条件对薄壁圆管轴向压溃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研究了两种不同属性材料、不同厚度薄壁圆管在轴向压溃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分析材料的韧性和结构参数对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边界约束条件对薄壁圆管轴向压溃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材料的韧性和内边界约束对薄壁圆管渐进压溃变形模式下的吸能特性影响较小,渐进压溃变形模式下的吸能特性主要受材料密度和强度的影响。但是随着结构参数的改变,材料的韧性和内边界约束条件对变形模式有较大的影响,会改变圆管在轴向压溃过程中的变形模式,由渐进压溃变形模式转变为撕裂或劈裂模式,从而会较大地影响吸能特性。
其他文献
由于泡沫填充结构具有低密度、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等优势,泡沫填充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本文在理论和数值计算上研究了低速撞击下两端固支金属泡沫填充管的动态响应。采用准静态方法,考虑局部凹陷和泡沫强度对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发展了大质量低速撞击下泡沫填充管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此外,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两端固支金属泡沫填充管受低速撞击作用的变形过程,理论预测模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吻合。结
现代战争中,温压弹爆炸过程中产生的高冲量、长时间的爆炸冲击波,给作战装备及作战人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是传统弹药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通过在前驱体制备时引入具有功能性化学基团的硅源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制备高强度的聚乙烯基二氧化硅气凝胶(PE-g-SiO2),在有效增强气凝胶基体抗冲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材料自身的隔热功效,有效增强材料基体对温压弹的整体防御性能.本文考察了硅源组分配比、硅源质
为了研究货舱地板下部结构在受到冲击时结构的吸能特性,选取三框两跨典型货舱地板下部结构进行了全尺寸试验及仿真.试验将货舱地板下部结构倒扣在测力平台上并通过螺栓与之连接,质量为478.5 kg的落重系统通过电磁锁装置提升至0.848 m,并以3.9488m/s的速度撞击试验件.试验获得了货舱地板下部结构受冲击后的变形模式、结构响应等数据.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好的能源密度之一,广泛应用于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在实际生活中当汽车发生碰撞,会使电池受到动态荷载,产生的大变形和大加速度可能会引起电池包内电池内单体及模组的挤压和窜动,甚至开裂、短路、漏电、起火以及爆炸等问题,因此,受动态负载影响的电池机械完整性研究对于车辆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锂离子电池准静态机械实验进行研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进而通
为了准确掌握EFP侵彻靶板靶后破片的空间分布特性规律,基于AUTODYN建立了EFP侵彻穿透有限厚靶板的数值仿真模型,得到了靶后破片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EFP速度为1790 m/s、靶板倾斜角度0°、靶板厚度从10 mm增大至70 mm时,薄靶板和厚靶板的靶后破片飞散角小,而中厚靶板的靶后破片分布更广;靶板倾斜角度为0°、靶板厚度为40 mm、EFP速度从1.2 km/s增大至2.0 km/s
为了解圆波纹铝合金夹芯板对平头弹的抗侵彻性能,通过一级轻气炮系统开展了直径12.68 mm的平头刚性弹侵彻2A 12-T4圆波纹铝合金夹芯板的撞击实验,试验速度范围为93.3~266.6 m/s.获得了弹体贯穿夹芯板后的剩余速度以及靶板的破坏行为,通过拟合初始-剩余速度数据得到了弹道极限.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建立了平头弹撞击圆波纹铝合金夹芯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撞击
近期研究证实不少金属的延性断裂与罗德参数相关,但采用罗德相关断裂准则预报金属靶弹道极限的报道很少,断裂行为与罗德相关的金属靶板弹道行为数值预报中引入罗德参数的必要性还未充分揭示.在141.2~275.7 m/s的撞击速度范围内开展了5.95 mm直径平头刚性弹撞击4mm厚Weldox 700 E钢靶的侵彻试验,记录靶板的失效模式和初始及剩余速度.
本文从理论出发,通过超高速撞击过程的一维冲击波分析,结合仿真,得到了分层波阻抗梯度材料Ti/Al/Mg在超高速撞击下的能量耗散特性。得到了相关结论:不论是弹丸还是靶板,在超高撞击过程中,撞击Ti/A1/Mg分层波阻抗梯度板的能量耗散要高于撞击铝板。其中: (1)撞击Ti/A1/Mg分层波阻抗梯度板所产生的单位质量破碎能要低于撞击铝板;(2)撞击TAM波阻抗梯度板而产生的由击波加载/卸载的比内能增量
本文设计了由悬臂梁、约束阻尼层以及静磁场耦合作用力控制变形的双稳态非线性能量阱(NES)结构,并将此NES安装在基体悬臂梁上,研究了整个结构的瞬态冲击响应特性与靶能量转移(TET)规律。为了评估NES的能量耗散效率,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系统阻尼率。论文基于模态叠加法,建立了整个结构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时域积分法求解结构的冲击响应。
近年来,长杆高速侵彻中的平均侵彻速度U与初始撞击速度之间V0的关系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弹靶组合在较宽的撞击速度范围内均表现出U-V0线性关系。然而,对于上述关系尚缺乏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综合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和Alekseevskii-Tate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特别是运用Alekseevskii-Tate模型的近似解推导出了U-V0关系的显式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