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泰源崩塌地之邊坡穩定性研究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於崩(塌)地之稳定性研究系依地质调查、土壤与岩石之物理力学试验、滑动面与地下水监测及调查等,以寻求其边坡崩(塌)滑动破坏深度,再以极限平衡理论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本研究以台东泰源崩(塌)地爲试验地,应用统计检定方法,检定土壤参数差异性与可信度,再进行不同型式与状况之边坡稳定性分析比较.根据研究结果摘要如下:在一般与豪雨情况下显示Bishop、Janbu与Spencer三种分析方法并无交互作用,而其中以Bishop分析方法所得安全系数较爲保守,而以Spencer分析方法所得安全系数变异数较高;在一般与地震情况下显示Bishop、Janbu与Spencer三种分析方法并无交互作用,而其中以Bishop与Janbu分析方法所得安全系数较爲保守,而以Spencer分析方法所得安全系数变异数较高.
其他文献
石门水库自1963年建坝以来,经历多次台风豪雨,造成水库集水区重大土砂灾害,尤其是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爲莎台风豪雨均造成石门水库因崩塌洪水入流挟带大量泥砂,造成水库淤
本研究之目的在求了解降雨受风速之影响所造成之雨量短少率,观测地点位於屏东科技大学气象站,除原有之雨量自记计、风速自记计外,并增设五口式雨量自记计.观测期间自2000年8
2005年7月15日强烈台风海棠侵袭台湾,造成坡地灾害总数达223处,灾点分布主要从台湾中北部山区延伸至南部山区.海棠台风爲近年来造成南部地区严重坡地灾害之降雨事件,共造成81
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发之三维雷射扫描系统,针对外水溢淹警戒区域与土砂灾害潜势区域,分析灾害情境与撰写相关程式,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系统之合理性,以探讨雷射扫描系统应用於
由於网路的频宽与品质大幅提昇,加上光纤的普及,使得过去认爲不同类别的通讯与计算应用,如电信,多媒体、资讯、工程模拟、甚至仪器观测等得以整合,进而使得分散之计算能量、
湖北省西部是山洪灾害的多发地,暴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2003年226例山洪资料,主要是根据1980~1987年5~9月湖北省西部31个气象台站以及124
本研究以台湾台东纵谷之木坑溪集水区爲例,参照本地区山坡地之地形、地质等内在潜因与土地利用现况等其他外在诱因,并参考相关学者对於潜在崩(塌)地区评估之论述,以及实际进
本研究利用1990年-2004年的地质灾害、气象资料及遥感资料,尝试将降水观测与遥感资料结合起来,建立用於业务运行的我国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首先利用空间分析方法,
(扇)平林道是林业试验所六(龟)研究中心最重要的道路之一,总长约9.0公里,宽度6公尺,全线柏油舖面,爲连络外界至(扇)平工作站之干道.2005年7月19日至20日海棠台风侵袭台湾,爲
本研究采取台北县大仑山华梵大学校园未来及可能用来做爲回塡或基础之崩积土材料,进行必要之基础物性试验,选取粒径分布可供室内试验之土壤,在不同夯实能量下重模制作土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