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縱榖木坑溪集水區潛在崩塌評估準則訂定研究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台湾台东纵谷之木坑溪集水区爲例,参照本地区山坡地之地形、地质等内在潜因与土地利用现况等其他外在诱因,并参考相关学者对於潜在崩(塌)地区评估之论述,以及实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作爲本研究之评估划定准则.经由统计分析结果得知台东纵谷木坑溪集水区现有崩(塌)地之崩(塌)危险指数约介於60~68之间,均爲属於危险区,不宜开发区.而在问卷调查时区位因数并未被此次受访之大多数人所认同,然而现场调查结果却发现大多数之崩(塌)地其发生均与区位有相当之关连性,因此该专案因数値得後续研究探讨.本次研究调查区域仅爲以台东纵谷卑南溪流域之其中一个子集水区,因此某些专案所能影响的危险参数値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是跟当地之立地条件有关,未来研究调查范围扩大时,将会因立地条件之差异而应有所改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典型区云南省小江流域东川区的山地自然环境脆弱性特点,以及山区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的生産活动即土地利用状况剖析,分析了东川区山地灾害暴发频率和强
在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内建立六个径流观测社区,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定点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各社区径流量、産沙量总体趋势是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采用自然生态
台湾拥有青山绿水的好环境,平原用以种植农作物,但因人口增加建地的需求量大,所以耕地向山坡地迁移,因此如何做好山坡地水土保持刻不容缓.因地制宜审慎做好环境设计水土保持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隧道工程加迅发展的世纪.而中国隧道建设重心的西移和建设规模向长大方向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方案中,隧洞已占输水线路总长
石门水库自1963年建坝以来,经历多次台风豪雨,造成水库集水区重大土砂灾害,尤其是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爲莎台风豪雨均造成石门水库因崩塌洪水入流挟带大量泥砂,造成水库淤
本研究之目的在求了解降雨受风速之影响所造成之雨量短少率,观测地点位於屏东科技大学气象站,除原有之雨量自记计、风速自记计外,并增设五口式雨量自记计.观测期间自2000年8
2005年7月15日强烈台风海棠侵袭台湾,造成坡地灾害总数达223处,灾点分布主要从台湾中北部山区延伸至南部山区.海棠台风爲近年来造成南部地区严重坡地灾害之降雨事件,共造成81
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发之三维雷射扫描系统,针对外水溢淹警戒区域与土砂灾害潜势区域,分析灾害情境与撰写相关程式,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系统之合理性,以探讨雷射扫描系统应用於
由於网路的频宽与品质大幅提昇,加上光纤的普及,使得过去认爲不同类别的通讯与计算应用,如电信,多媒体、资讯、工程模拟、甚至仪器观测等得以整合,进而使得分散之计算能量、
湖北省西部是山洪灾害的多发地,暴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2003年226例山洪资料,主要是根据1980~1987年5~9月湖北省西部31个气象台站以及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