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根花卉在北京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来源 :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首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展望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城市绿化选择适宜的宿根花卉品种,开展了宿根花卉应用研究,筛选了近40个宿根花卉品种在城市绿地中,特别是在奥运环境建设项目和奥运会赛时花卉布置中进行推广应用。本文从应用原则、花材搭配、平立面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对宿根花卉在城市绿地中的配置应用进行了论述,对试验中表现良好的宿根花卉品种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紫竹院公园筠石苑的绿化调整改造,分析了筠石苑南沿线一带在公园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路、栏杆、地形和乔灌木之间的关系及所形成的环境差异,选用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的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观叶观花灌木,以营建出别具特色的花境,使保留植物与新植植物有机融合,色彩设计上与原有风格保持统一的清新淡雅的格调,充分体现筠石苑的整体特色。
通过分析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阐述“里林”作为一种生态型、节约型、和谐型设计模式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里林作为一种半自然状态的生活模式,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它的运用对于人类社会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通过以中关村创新园的规划设计为例,表达作为新进传播的“里林”概念在环境治理、乡土设计、景观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它的运用、其自身所存在的资源在极大范围内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种植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尤其是大型人工山体的种植设计中,营造自然的山林景观的具体措施。
运用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北航东升科技楼室外环境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实现现代设计手法和古典传统园林精髓相融合,来解决传统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商务办公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场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场地环境和建筑之间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美的融合。在具体的场地设计中,强调场地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关注场地尺度和适宜空间。
本文从阐述自然生态型道路的设计入手,以北京门城西北环道路绿化设计为例,探讨了自然、生态、城区边缘的道路绿化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对城郊道路景观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设计的切入点是农机院的五十年历史,五十年历史蕴含的记忆、大院的人情味以及对几十年生活环境的依恋,是周边其它居住区无法比拟的,也是其它居住区不具备的宝贵资源。通过设计,希望从时间上达到大院历史和大院现代发展的对话;从情感上达到大院文脉的延续,从而达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局部与整体的和谐、文化与生活的和谐。
本文主要探索内容为:作为一位园林景观设计师面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时,处理取与合的矛盾,让设计不仅体现设计师的风格、理念,更重要的是让设计师的作品更切合特定地域与主体本身。
本文通过对德国景观部分案例的实地考察和分析,提出景观设计应重视基址研究、重视本土、重视生态,从服务对象及功能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本文介绍了奥运会期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应用花卉对实现绿色奥运的重要意义,通过公园几年来应用花卉的实践,分析讨论了奥运会期间应用花卉与公园历史文化相互结合的原则、景观配置及种植和养护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从花期、特点和表现效果等方面给予评价、总结,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本文从梅花在京城早绽芳华看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简要阐述了在一定条件下(如全球气候变暖)植物与环境的互适性变化的关系,对于我们科学的探索、发现、顺应和利用自然波动周期循环规律,发挥“人类活动”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能动作用,利用这一历史阶段气候变暖的自然现象,因势利导进行植物引种驯化,给城市建设中增加更多的绿量和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