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筠石苑绿化调整改造中花境的应用

来源 :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首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展望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紫竹院公园筠石苑的绿化调整改造,分析了筠石苑南沿线一带在公园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路、栏杆、地形和乔灌木之间的关系及所形成的环境差异,选用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的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观叶观花灌木,以营建出别具特色的花境,使保留植物与新植植物有机融合,色彩设计上与原有风格保持统一的清新淡雅的格调,充分体现筠石苑的整体特色。
其他文献
北京市为缺水城市,绿化养护用水量很大,过去使用自来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初步探索以中水养植水生植物的效果,并同直接使用自来水养植的生长幅度进行比较。实践证明利用中水是可行的,提倡使用中水,可增加水资源使用效率。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西城区新建和改建公园现状的介绍,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了中心城区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测定未萌发之前缠草绳、喷抗蒸腾剂等处理对槐树树干茎流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蒸腾剂+缠草绳处理可有效地抑制树木树干水分散失,比单一使用缠草绳和抗蒸腾剂处理的效果更加明显,能更好的提高大规格苗木移植成活率。
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避灾体系的构建为实例,通过介绍安全城市的定义,对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体系进行探讨,以提升城市的安全性能。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松塔景天(Sedum sediforme Jacq.)幼苗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渗透胁迫对松塔景天幼苗某些酶活性的影响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松塔景天幼苗可以通过提高SOD酶和CAT酶活性来维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以减少干旱胁迫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通过可溶性糖的积累,维持一定的膨压,增加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散失。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区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总和。寻求与自然特征及人文资源的结合点,是创建有地域特色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在陶然亭公园“潭影流金”景区改造中,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将以现状银杏林为主的自然优势条件和以“黑龙潭”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采用示范区调查取样的方法,连续3年对龙潭公园内浇灌再生水的5种园林植物土壤盐分指标和速效养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年限的延长,土壤全盐量在5种植物的土壤中均表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土壤pH值和氯离子含量年度变化不大;在短期内采用再生水合理灌溉不会使大量氮素残留于土壤,也不会突发提高土壤供磷水平,土壤速效钾增加也不显著。
通过对碳汇概念和功能的分析,结合对新时期首都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及北京林业碳汇发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碳汇理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探讨园林绿化碳汇发展的发展前景。
本文分别就园林植物、铺装材料及雨洪利用系统等目前在城市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成果,提出在节能减耗上的措施,其中园林植物部分介绍了地被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地被植物与单一的冷季型草坪的特点,总结其在节能减耗中的优势,结合项目实例“北京朝阳奥运承载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坝河部分”、“中瑞花园室外环境工程”,例举目前主要应用的地被植物,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铺装材料部分就已有材料进行优劣势比较,介绍渗水及
本文从园林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以园林造景理论知识为依据,参照首都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阐述了园林植物造景在实践中的艺术体现,以及植物配置方式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要点,倡导人工植物群落和自然群落拥有共生和互利的空间,以达到更好地为人服务的园林宗旨;并就当前植物配置设计及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